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药品企业广告看:道德与利益的较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经济学家A林曾说过:道德就象氧气,当它普遍存在时,我们往往忽视它:只有当缺少它时,人们才会注意它。亚太地区未来教育研讨会曾提出这样的警告:将来毁灭人类社会的不是战争和瘟疫,而是道德。道德是人类自我规范、自我完善的行为准则,也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道德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可是,在目前的商海中,不少企业在选择经营谋略时候,忽视了道德;在追逐利益的时、放弃道德。这些,在近期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中,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伦理学角度出发,从身边案例—网吧经营中的利润诱惑与良心满足的两难选择中得出经济利益与道德良心的博弈。通过建立支付矩阵、构造法律及道德模型对该博弈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法律和道德是摆脱社会上类似囚徒困境的两种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冲突日益严峻,雾霾天肆虐我国各大城市,雾霾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身体健康。通过对雾霾治理过程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工业企业及城镇居民四个利益主体进行分析,运用博弈理论对其建立博弈模型,对各利益主体间的博弈问题进行讨论,结合雾霾治理过程中的难点,提出建立中央政府统筹治理模式,提升地方政府雾霾治理积极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导企业低碳生产,以及倡导人人参与形成良好环保氛围等雾霾治理的有效对策,为雾霾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杨速炎 《商业文化》2006,(12):65-66
就在老百姓“看病难吃药责”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的时候,频繁爆发的廉价救命药紧缺事件再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经济人的利益与道德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学领域中,理性的“经济人”是研究人们经济行为的理想假设:他们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同时,提高社会的总体系效益。这一假设成为经济学构建理论体系的前提,然而,一旦这些理论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就不可避免的与现实出现冲突。其中“经济人”的道德困境一直困扰着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是否能够或是否应该将人类经济行为与其道德行为完全分离开来?“经济人”与“道德人”是否完全对立?市场经济究竟需不需要讲道德?这些困惑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人们的经济行为中利益与道德的冲突,是损人利己、利己不损人、还是利人…  相似文献   

6.
郑钧蔚  雷凡毫 《商》2014,(39):57-57
社会治理以兼顾绝大多数人利益为基础,具备完善的利益表达和博弈机制,最终实现不同利益的有机整合。这是因为社会治理的主体就是不同利益群体,他们是不同利益群体为解决社会公共问题而结成的组织体系。特别表现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上,不同社会治理主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到公共政策的决策和实施中来,实现对社会公共利益分配的公平、公正。因此社会治理是一个充满了协商、沟通、协调的利益博弈和整合过程,在社会治理主体间达成共识,最终合理配置社会公共资源。  相似文献   

7.
郭晓 《中国市场》2014,(12):120-121
随着我国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发展,用地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不可避免的就是要征用部分农地。征地补偿过程涉及多方的利益主体,各方利益主体为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就会采取不同的策略,从而形成博弈。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征地过程中的利益主体,通过博弈的结果分析征地补偿机制的不合理性,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反倾销背后的国家利益博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廷义 《商业时代》2006,(23):33-34
本文通过对引发反倾销原因的分析,揭示了反倾销背后的国家利益博弈,论证了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外出口迅速增长时期遭遇反倾销的客观必然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应对反倾销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公司治理联合准则及道德理论解释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道德各自的重要性及相互作用关系,为现代公司进行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以及提升道德风险认知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04年以来,欧盟成为了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但伴随着贸易额的不断扩大,贸易摩擦相应增加,而贸易顺差成为了贸易摩擦的导火索。事实上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既是中国与欧盟新老成员之间产业结构的一种碰撞,又是欧盟内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一种利益冲突。透视中欧之间贸易顺差可以得出,顺差是中欧双方贸易摩擦的导火索,其背后是政治经济的利益博弈。  相似文献   

11.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内部治理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晓芳 《财贸研究》2007,18(3):152-153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都会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通过公司治理的内部机制(内部行动)来参与公司治理,即“用手投票”;二是通过公司控制权市场(外部行动)的争夺来参与公司治理,即“用脚投资”。但机构投资者是否会采取第一种方式要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汪忠等,2005)。现实中,机构投资者大多都是大股东,拥有公司大量的股权。因此,机构投资者往往与公司具有更加密切的利益关系。机构投资者(对于长期机构投资者来说更加如此)如果要实现自己在公司的利益,就必须积极参与对公司的治理。但是,机构投资者参与对公司的治理却存在巨大的尴尬;其参…  相似文献   

12.
本文引入博弈论对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监督过程进行分析,探索阻碍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因素,在借鉴国外内部审计先进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以利于强化内部审计对于内部控制的评价职能,保证公司资产的安全性,帮助上市公司在追求业绩的过程中规避有关风险,确保内部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3.
天然气价格上调之后,引起各方关注。本文分析了天然气价格上调后,石油企业、化肥企业、燃气汽车行业、居民等不同利益群体受到的影响,进而对现行定价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4.
小产权房现象的实质是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博弈的结果.本文分析了与小产权房相关的七方主体的利益以及他们围绕小产权房展开的十五组博弈,以期对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反倾销案件中的利益博弈与政府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倾销案件体现了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入世以来,中国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反倾销调查,替代国标准使中国企业受到不公平待遇。政府在反倾销案件中的所作所为事关企业利益、国家利益,准确定位当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魏巍 《商业会计》2015,(2):94-96
“营改增”在不同地区取得不同成效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处理方式关系着相关方的既得利益.本文研究发现,根据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点,制定有针对性的相关对策能够有效地解决“营改增”实施中出现的问题,缓解各方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现行公司法中的利益相关者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益相关者治理是实现公司社会责任的理想路径选择.我国实行的股东、职工与债权人等核心利益相关者治理有其合理性,但从实践结果看,仍存在一些问题.考虑到我国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发展观以及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应该在维护股东、职工、债权人利益的基础上,强化公司的环境责任.至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则通过相关法律的完善、市场机制、信用机制的建构以及公司道德义务的履行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成为各利益主体新的价值选择。为充分调动各利益主体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国家推行了放权让利的政策措施,带动了经济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商品流通及要素流动,为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奠定了物质基础和市场条件。在中央、地方和农民等利益主体的强势推动和利益博弈下,从社队企业成长起来的乡镇企业出现了异军突起,成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农民增收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9.
罗兴平 《中国市场》2008,(26):56-57
多重主体参与农村土地利益博弈,农民乃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始终处于弱势地位,政府和开发商是真正的赢家。形成这种不对等博弈的根本原因在于现行法律规制不足。为平衡和保护各方利益,应当以法律形式明晰农村土地真正的所有权主体,由法律规范限制行政征收权力,对法律上的"公共利益"进一步明确界定,遵循市场机制并严格规范和调整农村土地征用过程。  相似文献   

20.
李寿双 《商界》2006,(10):52-54
民企公众化、股权分散化是大势所趋。但随着股东的增加,特别是小股东的增多,就会出现股东的权利意识表面化、利益诉求多样化,公司内部治理问题复杂化的情况。如果不能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很容易导致公司管理的“无政府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