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黄杰 《商业时代》2007,(36):36-37
IT治理超越了单纯的IT技术应用,是企业应对IT应用挑战的新颖思路和有效途径。针对电子商务环境下日益复杂、多样的IT应用需求,本文基于对IT治理及其主要目标的分析,从战略实施层面砖企业IT治理的目标平衡、战略集成、监控与评价以及组织协调等方面探讨了IT治理实施的基夯机制,同时更进一步对于企业IT治理实施策略的选择进行了探讨,以期有效地支持企业IT治理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叶文东 《网际商务》2011,(12):67-69
陈春发认为,企业IT部门的角色越来越走向综合,营销部门、IT部门要密切合作,开发IT解决方案,提高营销效率。  相似文献   

3.
蔡俊磊 《现代商业》2014,(11):146-147
金融行业是IT系统高度密集的行业,信息化程度高,金融行业的IT项目,无论是内部应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还是满足金融业务的应用系统,在项目管理中素来追求的是高质量、高可靠、高安全、高效率,保证金融行业IT项目高质量的前提是做好IT风险管理,并且要将风险管理方法应用到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本文结合实际的金融企业IT项目,来分析持续风险管理在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燕 《北方经贸》2011,(9):210-211
日本是全球第二大软件产品和服务市场。其中,IT人才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直接影响其产业的竞争力。因此,培养高水平IT人才的重要性已经得到IT产业界的高度关注。为了培养高质量IT人才,日本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战略。  相似文献   

5.
作为国民经济的首要支柱,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IT产业已经成为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另一方面,我国IT产业本身也面临着环境,技术、应用等诸多方面的巨大挑战。 逐步壮大的IT产业规模和稳定增长的IT应用市场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性发展环境,如何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环境下精确解读IT产业大势,如何理性选择企业的创新战略,如何在细分市场领域构建企业的比较竞争优势,日益成为IT企业必须面对的关键命题。  相似文献   

6.
基于烙印理论,本文以2008-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了具有IT经历的CEO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拥有IT经历的CEO会发挥数字化领导力的企业家才能,进而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具有IT经历的CEO能够通过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和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传统企业,CEO的IT经历对新兴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而相比IT职业经历,CEO的IT教育经历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更大。本研究拓展了CEO的IT经历的研究范畴,也从CEO经历的视角拓展了企业数字化转型驱动因素的相关研究,为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7.
张易 《商》2013,(10):141-141
众所周知,IT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重大科技领域,成为科研和技术开发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谁夺得了IT上的领先地位,谁就拥有了新经济竞争中的主导权。IT具有影响全局的特点。IT在社会中的作用又是间接的,它通过支持和影响全局的决策与协调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2002年,中国IT产业增长率仅为11%,创下历年增长率新低。2002年成为中国IT产业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年度,用户的理性务实与厂商的调整转型成为2002年中国IT市场的主基调。这是计世资讯(CCWResearch)近日完成的“2002~2003年中国IT产业年度研究报告”所表明的。据研究报告表明,2002年IT用户结构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从有到精的二次购买的投资额第一次超过了从无到有的初次购买的投资额—对IT有深入理解的用户成为中国IT产品和服务的主要购买者,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摒弃对IT技术的追逐和投资规模的追求,从应用出发、重点关注投入…  相似文献   

9.
零售企业IT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比较重要的一部分,直接影响零售企业的发展和效率。列举了零售企业IT管理的主要要素,零售企业的IT管理关键点和难点。通过结合零售企业的实际业务进一步阐述零售企业的IT规划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部全面推行“卓越计划”的背景下,传统的IT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离社会的发展需求渐远,因此本文所研究的IT“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探索,着力培养一批具备“高端、应用、国际化”显著特征的IT专业人才。IT“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总体上以人才培养目标为起点,重点分析经济发展特别是地方经济高素质IT人才在能力素质上的市场需求、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资源禀赋与资源约束、学生的认知发展特征等,演绎推理出IT“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标准,并通过TOPCARES-CDIO循环进行修订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广告大观》2005,(2):132-133
2004年的《商业周刊》杂志刊文指出:发展中国家将形成IT产业繁荣局面,IT产业的第二个1O亿用户将来自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IT产业的头50年,1O亿电脑用户大多数来自北美、西欧和日本,但是这些市场正日趋成熟。因此,全国IT产业要继续保持繁荣的局面,必须有另外的1O亿IT用户,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行业与IT制造业可谓天然的同盟军,网络普及离不开IT制造业的发展,IT制造业又可以通过网络广告达到品牌推广的目的。二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3.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想让信息系统得到有效应用,让信息系统绩效最优,最根本的保证是信息系统和业务管理的充分结合,向管理要效益。IT治理可以描述企业是否采用有效的机制,使得IT的应用能够完成组织赋予它的使命,同时平衡信息技术与过程的风险、确保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本文分析了IT治理相关的理论基础,提出了IT治理体系架构建设中的IT治理立方体以及相应的信息运维和安全体系建设基础。  相似文献   

14.
《商界》2010,(5):105-105
如果不仔细查阅相关数据,长城电脑在中国IT发展史上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许很难凸显在公众语境下。作为国有大型IT企业,长城电脑24年来始终致力于自身制造实力的强化,打造其在IT行业中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5.
渠道变革正成为时下中国商界最热的话题。流通领域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新兴的业态能否重整游戏规则,当国美、苏宁、沃尔玛、华联这样的强势终端开始洗牌时,活着还是死去,成了传统代理商、经销商面对的一道难题。传统的经销渠道是生是死,如何转型应对?在这方面,II业的分销业先行一步。由于IT产品本身的技术含量和价值高,使得精确化管理在IT分销业中广泛应用,同时,由于IT业的国际化程度高,许多IT分销企业早已通过资本钮带融入世界产业分工之中。作为中国最大的IT分销商之一,以佳杰为代表的IT分销业转型,可以给家电、日用消费品等许多行业的渠道商们以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周莹 《新财富》2008,(4):134-135
2003年5月,尼克拉斯·卡尔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IT没什么了不起?(IT Doesn't Matter?)”一文,提出了“IT已经从稀缺品变成通用品;从奢侈品变成消费品;信息管理方面的任何技术改善都将很快传播并被复制,所以企业不能再通过拥有信息科技而取得竞争优势”的观点,在IT界内外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他本人自然也成了IT经理们口诛笔伐的箭靶。  相似文献   

17.
全球IT市场发展的主旋律仍然会是商业分析,移动服务市场也会继续增长,全球社交网站受追捧的热潮渐渐退去。此外,尽管发展中国家一直被视为追赶者,但就2012年IT市场发展态势来,它们很有可能会成为现代IT时尚技术的立法者。  相似文献   

18.
卢淑静  郝舒 《商业时代》2007,(4):55-55,63
项目进度滞后是IT项目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同时也是造成项目失败的原因。本文针对目前IT项目管理的现状,指出了导致IT项目进度滞后的关键因素,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以期为项目管理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IT所呈现出的种种功能上的“不匹配性”,不是一个“低技术”的问题,即认为IT的水平不足以满足现有的业务需求,所以才产生不断需要资金投入来进行系统升级的IT黑洞;而是一个“非技术”的问题,即在公司决策者们纯粹地把IT作为一个效率提升工具来使用的过程中,由于T(Technology,技术)改变了I(Information,信息)的权力归属,推动了“信息”在组织内的民主化进程,也因此引发了公司内部的权力变革。企业的信息化,其实是一场权力和信息资源的再分配运动。 所谓的信息化并不是一场技术主义的革命,它的成功取决于多种政治力量的角力,而IT领导者则需要对公司内部的IT权力架构有所洞察:在公司内部谁实际享有IT决策权,谁又应该享有IT的决策权?在这样一场由信息引发的变革中,CIO是选择掌控还是接受宿命,取决于他的政治意识和政治智慧。而企业信息化的成熟度,相当大程度上也取决于CIO的政治成熟度。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的管理越来越信息化。现如今我们的很多企业还处于信息化建设的应用阶段,I T和企业的管理系统结合越来越紧密,考虑在整个企业范围内进行IT服务系统的自身管理势在必行。文章通过对IT服务管理体系的介绍,加之对IT服务管理现状的剖析,阐明了在现代企业中应用IT服务管理体系的方向,为企业在实践中应用做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