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国农业快速发展和农民权益得到比较充分的保护,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法国有比较完善的农民工会组织。农联盟是法国最重要的农民工会,它在服务农民、建设乡村、维护农民权益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在法国农业发展和农民权益保护中的地位、功能、作用及其运作机制都为中国建立各种农民组织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农民权益的缺失及其保护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杜旭宇 《农业经济问题》2003,24(10):10-13,66
从理论上讲,“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实质又是农民的权益问题;权益问题能否解决或解决好,关系到整个“三农”问题能否解决或解决好。从实践中看,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实际权益缺失又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因此,正视农民权益缺失的现状,寻找其原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农民市场主体地位与其权益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与其权益存在极大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是复杂和多面的,同时又是变化的。我国农民目前还是不完全、不平等、受限制和被夸大的市场主体,这种地位很不利于其权益保障。保障农民的市场主体权益需在充分认识这种关联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土地使用权流转中的农民利益保障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其为扩大农地规模经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近年来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许多违背中央精神和侵犯农民利益的现象,即农民没有成为土地流转的主体;政府职能错位,暗箱操作,以各种借口强行收回农民承包地搞“反租倒包”;土地流转价格低,农民不能从中受益,租期过长;等等。保障农民的土地流转权是关系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以及农村稳定的大事,当务之急是遵循“自愿、有偿、规范、有序”的原则,确定农民地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以家庭承包制为基础,对农地使用权流转进行公司化运作,制定规范的土地流转费和土地流转期限,以促进土地使用权依法、健康、有序、合理流转,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加速构建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5.
利益机制视角下社区发展与农民权益保护制度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利益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村社区发展是保护农民权益的基础和前提,目前,在利益保护方面,农民处于困难和不利的弱势地位,使得新农村社区发展受阻。在和谐社会的思想内蕴与精神旨趣统筹下,以法学分析为基础,围绕利益和利益机制对新农村社区建设中农民权益保护问题进行探讨,完善根本的法律制度体系,进一步深化对农民权利保护的全新理念,大力促进社区发展,以期为保护农民权益及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效思索。  相似文献   

6.
维护农民政治权益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权益维护问题。本从维护农民政治权益的角度,考察了农民政治权益缺失的现状和原因,并对农民政治权益的维护和实现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加强农民土地权益的司法保护,是建立健康有序的土地流转秩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条件当前,司法机关应当认真贯彻落实新形势下的土地流转政策,依法调整土地流转利益关系,确保农民土地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司法保护应坚持三项原则其一,保护农民合法土地权益原则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是农民安居乐业的基本条件在土地流转的各方主体中,作为个体的农民处于弱势地位,人民法院必须坚  相似文献   

8.
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在广袤的田野上播种希望的主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9亿多农村人口,这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保护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有关国家稳定、发展大局的问题。更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和体现。一方面,保护农村消费者权益就是保护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凝聚着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和爱护,集中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在保护农村消费者权益中,通过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保护了农村的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再一方面,就是通过倡导健康、文明消费,反对愚味、落后的消费方式,能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提升农村文化建设层次。因此,如何更好地保护农民弱势消费群众的合法权益,如何为广大农村消费者营造一个放心的消费环境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关于当前我国农民组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 《农业经济》2005,(8):26-28
农民组织是指以农民为行为主体,为了追求一定的组织目标而结成的关系结构,既包括经济组织,也包括政治组织。组织都是为一定的利益集团服务的,农民组织也不例外。农民组织的建立是否合理、运行是否有效对保护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关于被征地农民权益保护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被征地农民权益,是我国三农问题的一大难点.本文分析了被征地农民权益得不到应有保护的原因,认为当前需要有效保护被征地农民权益,基本思路一是提升认识,整合理论研究;二是明确农民主体地位,改革农地供需机制;三是创新征地补偿的综合保障体系,多管齐下,妥善处理好此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将分配领域的方针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变成“效率与公平并重”,提高了“公平”的地位。为了践行“效率与公平并重”的收入分配方针,为了解决农民在失去土地后的权益保障问题.本文从法理学角度分阶段探讨了农民在失地前、失地中和失地后的权益受损状况。  相似文献   

12.
论土地流转与农民土地权益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土地资源合理配置,而土地流转依法、合理、有序进行是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关键条件。土地流转也是农民土地财产权实现的内在要求和农业发展的现实要求。由于存在行政强制、社会服务不到位、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等不利因素,致使土地流转存在诸多问题,并给农民土地权益造成很大损害。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充分发展村民民主、减少行政干预、加强服务管理,是土地流转和农民土地权益得以保护的关键环节,也是土地流转市场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卢春雷 《农村经济》2005,37(8):120-122
农民权利的维护问题近年来成为理论界对农民问题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农民权利维护中,随着农民权利主体的自觉,应确立农民、国家和集体三者主体地位,建立、确认和完善村民(自治组织)运用法律和政策对农民的合理、合法权益进行正当维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农民经济权益的规范性质体现在:它是农民的正当经济利益,是农民的公民意志的体现,是一种实质平等的权利。农民是劳动生产的主体,是投资经营的主体,是消费的主体。对应于每一主体身份,都有其相应的权益要求。城乡一体化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发展问题,农民在经济利益上是否得到发展的最直接体现是收入能否可持续增长,这需要作为义务客体的国家积极行动,将政策重点落实到农民对各种资源与机制进行有效利用的机会与能力上,并直接体现在以法律法规为典型的制度设计中。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正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对土地资源不断扩大的需求也导致围绕农村土地产生诸多矛盾。如何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前提下,更好维护农民土地权益,关系到改革发展大局。是三农工作的重大课题。江苏省无锡等地多年在土地承包、土地流转和土地补偿分配等方面,探索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利益协调和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机制,以此来稳定并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为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后来者提供了十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征地补偿费的确定和分配一直是征地制度改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集体土地所有杈虚位,导致政府制度性寻租,征地补偿费分配不公,侵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因此清楚的认识农地价值、合理确定和分配征地补偿费,协调好地方政府、村集体、农民在农地征用中的利益分配,保护农民的权益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利用因果分析法和经济学分析方法,提出征地价格应是农地价值与农地发展杈价值之和,即农地价格、生态价值、社会保障价值、农地发展杈价值之和。  相似文献   

17.
陈丹 《农村经济》2020,(7):54-62
宅基地作为承载农民财产权利的客体范畴,其保障性功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正在逐步向财产性功能拓展。实行"三权分置"改革对宅基地进行权能重构,为宅基地权利进入市场体系提供价值机理和法律依据的同时,意在增强宅基地作为农民财产权益的变现能力,充分发挥其权能价值和市场效用。改革应当围绕农民的权利主体地位合理建构农民宅基地财产权益的类型和内容,通过立法确定宅基地权利主体和边界,完善流转权利的权能构造,系统建构农民权益的实现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对失地农民财产权益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其失地途径无外乎有两种:一是土地征用;二是“农地的隐性市场化”。在这一过程中,农民的上访事件连连不断,诱发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这是因为农民失去的不仅仅是土地,更失去了生活的保障、对未来的希望和千百年来凝  相似文献   

19.
从古至今,土地都是农民最重要的保障条件,土地也一直被视为是具有基本且重要的保障功能。那么,土地被征用后,农民的保障问题也就成为农民土地权益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近几年,不少地方都在推动“土地换社保”工作,相比以往的征地不考虑农民社保,这种做法具有明显的进步性,但是,“土地换社保”还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农民是不是需要以放弃土地为代价才能获得社会保障?土地被征用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关系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基本权利: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志刚 《中国土地科学》2012,26(11):9-14,39
研究目的:为有效解决农民土地权益保障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路径。研究方法:现象溯因法,实证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研究结果:农民土地权益是"农民"基于土地所享有的"权益",而非农民享有的"土地权益",其不仅包括农民土地经济权益、农民土地政治权益、农民土地社会权益和农民土地文化权益等实体权益,还包括农民土地程序权益。农民土地权益的基本权利属性决定了农民土地权益具有公法性质,并随之也决定了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不应只是私法的任务,也应是公法的任务。研究结论:只有将农民土地权益提升至基本权利的高度,才能实现有效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和国家耕地安全的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