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陆续执行并新出台了一系列财政支农政策,如与粮食生产有关的“一免三补(免征农业税,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和购买农机具补贴)”、与农村义务教育有关的“两免一补”、与民生有关的支持乡镇卫生院和敬老院改造等等。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无疑是党和政府向农民送上的一份“大礼”,已经或即将使广大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和好处。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政府财政支持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政策绩效评价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重建和修复农业生态环境的财政支农政策以及减少对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的财政支农政策两类,通过分析相关财政支农政策的成效和存在问题,为进一步推进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改善而优化相关财政支农政策的设计和实施方法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各国财政支农政策是与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匹配的.汲取国外财政支农先进经验,要注意其是否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水土相符".财政支持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财政支农,财政支持农民工在城镇安置和发展也是财政支农.发展农业合作组织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载体,财政应给予其适当支持和引导.财政支农政策应该公开化、法制化、财政应该: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资.  相似文献   

4.
提高我国财政支农资金绩效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支农是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的—部分,是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的基础手段之一.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政府一直重视财政对农业投资工作,政府财政对权业投资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也不可否认,我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波动频繁等众多弊端.本文在分析我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结合农业发展面临的新环境提出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绩效的政策建议,为政府实施农业投入政策提供理论支持,改善农业投入状况,提高农业投入效益.  相似文献   

5.
财政支农政策与中国农业增长:因果与结构分析   总被引:104,自引:4,他引:104  
本文在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验证财政支农支出增长和农业产出增长之间关系的基础上 ,运用生产函数测定财政支农各类支出的边际产出效应 ,并从财政支农政策制定和执行两方面探讨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偏差的原因。主要的研究结论是 :农业公共产品投入不足极大地制约着中国农业可持续增长的潜力 ;为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政支农资源的配置效率 ,必须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 ,适度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 ,压缩农业事业费支出 ,并在政策层面上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财政支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党中央为了提高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在"三农"上面的投入也加大了力度。把强农惠农政策实施透彻是十分重要的,这是稳定大局、促进农民增收、释放农业潜力的需要和必然条件。但是,财政支持城乡统筹发展在实施上还存在一些很显著的问题,就高台县来说,其整体的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持续增收困难、农业基础薄弱从本质上来看并没有发生改变。为解决好上述问题,应当把重心放在完善农业投入增长长效机制、健全财政支农法律保护、创新财政支农体制机制、转变财政支农观念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不同的社会背景及资源条件,但在建立自己的农业财政支持政策的体系时,体现出许多相同和不同的特点以及政策效果。加强典型发达国家财政支农政策的研究,对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研究和制定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对农民收入影响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国家财政支农资金支持力度逐年加大,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分析中央财政支农资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总结农民收入变化特点及结构特征,构建国家财政支农资金与农民收入分析模型,测算各类资金对农民增收的关联度系数,为完善我国财政支农政策体系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村财务会计》2009,(2):10-11
为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农政策的宣传、贯彻和落实工作,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财政部决定开展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用于“三农”的财政支出被统称为“财政支农”。“财政支农”政策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在实践上很难把WTO农业协议界定的农业国内支持政策与其它“三农”政策严格区分开来。不能把“三农’’支持政策等同于农业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11.
一是支持。主要是实施有利于农民增收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支农投资政策和利农的信贷税收政策。政府财政支农投资的重点:一是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特别要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农村道路通讯设施及农村市场等的投资;二是要加强对农业科技和农民教育培训的投资,使农村经济发展真正建立在依靠科技……  相似文献   

12.
农民增收与财政支农政策的现实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增收事关全局,意义重大,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又是今后的长远目标。本文深入分析公共财政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及财政支农政策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增加农民收入的财政支农政策现实优化。  相似文献   

13.
许海燕 《农业经济》2005,(10):37-38
在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矛盾突出。“三农”问题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屏障之一,目前尽管影响中国“三农”问题解决的因素较多,但财政支持力度不足、政策错位和缺陷较大,不乏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三农”的财政政策的缺陷表现在: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足,支农支出比重逐年下降;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不合理,农民直接受益的支出较少;财政补贴方式不合理,农民得到的实惠较少;农业税制显失公平,农业和农民得不到休养生息。如何弥补财政政策的缺失,是本文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粮食补贴政策作为一项基本的支农惠农政策,自实施以来已取得了良好的政策效果,深得基层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的拥护。尽管如此,在发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其概括为:一是补贴资金进入农民账户难;二是种粮农民取钱难。最近,湖北省鄂州市杨叶镇对全镇历年粮食补贴发放情况进行了一次“地毯式”清查,全面掌握情况,更正讹误,  相似文献   

15.
完善国家财政支农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家财政积极调整预算分配结构,不断创新财政支农政策,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使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例如:取消农村税、对农民实行“四项补贴”、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对县乡财政实行“三奖一补”和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旧光工程,等等。近年来财政“三农”支持政策的基本导向是,一方面取消税费,大力减轻农民负担:另一方面加大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投入,为“三农”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价格是影响农民生产决策和提高农民种粮收入的关键因素,价格支持政策是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最有效措施之一,通过价格支持政策对种植面积影响机理的理论和实证分析,为政策效果评价及政策调整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基于理论框架的构建,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并借助1998—2016年全国15个小麦主产省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价格支持政策对小麦播种面积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价格支持政策能够通过提高农户对价格的预期增加小麦的种植面积; 最低收购价政策对面积增加的政策效应强于之前实施的保护价政策,且在政策执行区预期价格提高带来的面积增加效应显著大于非执行区; 种植习惯对小麦种植面积的影响最大,价格因素是农户生产决策的关键因素之一。[结论]价格政策可以作为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价格调整应该兼顾农民预期价格的变化,加快构建多元的政策支持体系,采取诸如保险、直补、科研等多种措施,提高我国小麦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财政部近日提出,“十二五”时期,要不断完善现有财政支农政策框架,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增强政策的系统性和协调性,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前瞻性,重点确保实现稳步提高对农民的补贴水平,稳步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收购价格;着力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着力加大对农业科技和农业服务体系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8.
2004年以来,我国连续多年加大了财政金融支农的政策扶持力度,三农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为了科学把握相关政策实施的具体效果与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有必要对这一阶段政策的实施效应进行深入总结和分析。基于此,本文运用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财政金融支农政策实施对农村经济发展均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但是财政支农政策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强,而且2004年以后这一效应明显加强;相反,金融支农政策的促进效应则有所下降;在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具有明显差异的现实背景下,我国财政金融支农政策实施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加强财政支农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更是客观要求。面对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我国财政部门应适时调整支农政策,加大财政支农力度,进一步创新财政支农工作的思路。根据我国国情以及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创新财政支农思路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公共财政支出原则,本着纠正“越位”、弥补“缺位”的合理定位思路,财政支农范围要严格界定在非竞争领域,使财政支持的重点切实转到农业的基础性、公益性和服务性领域上来;二是财政导向性原则,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必须发挥其导向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三是市场化、商品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以工补农”是政府主导下的,一切非农产业和领域对农业的帮助和支持以及对农业内部自助的引导,“以工补农”的实施主体包括了政府主体和市场主体。通过对促进乡镇企业发展带农、财政支农、金融支农等“以工补农”相关政策回顾,把“以工补农”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快速推进和完善阶段。同时结合各时期“三农”发展状况,分析各相关政策效果。最后,通过对整体政策效果的回顾,展望“以工补农”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