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以社会公正为视阈,当前我国城市化建设中的土地征收,实施以"保障"为基点的"社会补偿"政策,既不能合理分配土地增值资源,实现社会资源"分配的正义",又不能切实保障被征收土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达到社会资源"持有的正义"。因此,我国土地征收社会公正化,应在社会主义社会公正观指导下,实施以"保护"为基点的"社会赔偿"政策,使得城市化建设中的土地征收既"化地"又"化人"。社会赔偿区别于国家赔偿、民事赔偿,是基于社会发展需要而对承担社会发展代价一方给予的符合社会公正的赔偿。  相似文献   

3.
比较日本、德国与我国台湾地区的土地征收补偿标准,与我国差别在于它们征地补偿是依据市场价格进行补偿,而我国是按照原用途进行补偿.完善我国征地补偿制度的方向也应是区分公益性用地与经营性用地,经营性用地通过市场取得,公益性用地通过征地并按照市场价格进行补偿.完善征地补偿制度的前提是必须存在农村土地市场,因此培育并健全农村土地市场是解决征地矛盾的必经途径.  相似文献   

4.
土地征收公正补偿与市场开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按照公平市场价值和平等待遇原则进行公正补偿的理论含义,并结合我国的农地统征制度对我国法定的土地征收补偿标准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由于我国实行农地统征制度,集体建设用地的市场开放范围受到限制,法定的农用地征收补偿标准只考虑农业租金价值而不包含土地的预期增值和选择性价值,导致对农用地的补偿普遍存在不平等待遇问题。改革我国的征地制度,需要改革按照农业租金价值确定补偿标准的传统思路,有序开放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并缩小征地范围,培育和发展城乡一体的建设用地统一市场,显化土地的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5.
冯昀 《农业经济》2007,(7):26-27
我国土地征收制度在土地征收目的和征收补偿标准两个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导致土地征收运作的混乱与失衡。在城市化进程中必须运用立法手段重构我国土地征收制度,严格区分公益性与商业性建设用地。同时,设计严格的土地征收程亭,制定公平合理的补偿标准,使农民在征地中能够真正实现土地财产权价值。  相似文献   

6.
陈米乐 《山西农经》2024,(2):122-125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要素,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用地被强制征收,由于工业、城市建设,严重扰乱了农民生活规律,引发了社会问题。基于案例分析的方法,对土地征收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探究优化失地农民安置补偿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公共利益”在征收补偿中的确认和维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地征收作为一种基本的土地法律制度,普遍存在于各国的法律之中,综观各国法律,土地征收制度的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国家或政府为了公共利益目的而强制将私有土地收为国有并给予补偿的法律制度,显然,“公共利益”这一词语的理解和界定对准确实施法律,防止行政权力滥用,随意侵占农田,拆迁民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私法规范缺失、公法规范不足是我国现行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立法现状。制度供给的不足导致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权力寻租、剥夺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等。完善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是一个从观念到制度全方位的过程。文章提出应当利用私法规范强化对财产权的保护,并且试探性地对于完善土地管理法提出若干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市场价值为基础,构建了中国农地征收中土地承包经营权补偿的一个新分析框架。本文假设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买卖双方要价能力相等,通过市场交易和要价协商机制获取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农地增值分配。本文从现有土地估价技术条件出发,选择评估价值近似替代理论为依据计算最优补偿值,在保持土地集体产权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为中国当前农地征收中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的补偿提供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定量标准。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对2011年出台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确立的公平补偿原则和被拆迁房屋市场价格补偿标准的内涵进行界定,增加实践的可操作性。研究方法:采用法经济学方法、比较分析方法、规范分析方法、利益衡量法和实证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征收补偿原则的内涵和补偿数额确定的标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被征收人获得的补偿应与原财产价值相平衡;(2)被征收人财产价值应与社会负担(国家税收)相平衡;(3)遵守平等补偿原则;(4)遵守个别的利益填补和普遍的利益平衡。研究结论:由于公正合理补偿的模糊性和抽象性,必须在征收权与财产权保护平衡的过程中对其内涵进行动态把握。  相似文献   

11.
基于实物期权定价的农地征收补偿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目的:建立农地价值模型,为合理确定农村土地征收补偿费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方法:不确定性下的实物期权定价理论.研究结果:数值分析表明,期权价值占农地价值比例范围在23.7%-76.9%,即当考虑不确定性下的期权价值时,农地价值是确定性下的1.33-4.33倍.研究结论:农村土地征收补偿费取决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及经济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导致城乡土地二元制结构下的"城中村"问题日益突出。"城中村"现象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所出现的特有现象,因为其事关广大农民群体的切身利益,得到了政府和学者的共同关注。城中村现象日渐成为城市发展的症结,如何破解"城中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难题,如何规范"城中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如何使有限的土地要素得到最大化的利益,如何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获得最大的合法利益,成为当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考察郑州市"城中村"土地改造的基础上,拟对相关难题进行探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产权”房产生的根源在于中国特色的“同地不同权”的二元土地制度.“小产权”房的诞生实质是农民对国家土地征收制度的一种自发的抵抗.要治理“小产权”房,必须从源头上治理,斩断“小产权”房产生的利益链.这一路径其实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已明确指出: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本文就如何在2013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土地管理法修正案》及国土资源部制定《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中完善土地征收制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分析比较公众参与在土地征收中的制度状态与实际操作,探讨土地征收程序中公众参与机制的构建与操作边界。研究方法:结合案例分析和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方法,以台湾典型土地征收案中的公众参与为案例,建立由主体边界、权利边界、途径边界三要素组成的新公众参与边界分析框架。研究结果:结合公众参与制度在实际执行中的内生缺陷,解释现有公众参与机制下的冲突形成与演变路径,在微观层面提出并细化了新公众参与的制度分析评估框架。研究结论:制度化、可操作化土地征收的公众参与边界,建立利益相关者合作博弈决策机制,允许一定的弹性空间,有利于实现公共参与的阶梯式进步。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改革除了提高征地补偿标准、规定征地款的使用方式等一些最基本的制度性变化外,还应在征地范围上做到"两个区分":一个是公益性用地和非公益性用地的区分,另一个是重大公益性用地和非重大公益性用地的区分。只有重大公益性建设需要使用农村集体土地,才可以通过征收办法将农村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至于非公益性的商业占地,应按照自愿原则,让当事各方讨价还价,农民直接参与,如果农民不愿意就不征了。尽管公益性  相似文献   

16.
修正后的《土地管理法》对集体土地征收程序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以至于不少地方对新法背景下集体土地征收的具体操作程序存在模糊认识。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新的集体土地征收程序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科学合理的补偿标准,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偿退出,对解除农民与土地的传统捆绑关系有重大意义。[方法]文章通过对成都市120户农户的访谈调查,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农户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受偿需求进行了分析归类和权重确定,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按人补偿的退地补偿标准,并将其与成都现行补偿标准进行了对比。[结果]研究发现农户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受偿需求有收入补偿需求、养老保障需求、失业保障需求、情感补偿需求、技能提升需求、家庭发展需求6个类属,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这6个需求类属可归纳到生理需求、保障需求、情感需求、发展需求4个层次中,各需求层次权重分别为0. 48、0. 37、0. 08和0. 07;基于农户需求构建的补偿标准约为5. 3万元/人,高于成都市现行补偿标准,高出部分为对农户保障需求、情感需求、发展需求的补偿。[结论]要建立完善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补偿机制,应适当提高现行的补偿标准,充分考虑农户养老、失业、情感、发展等问题,并因人制宜地考察农户的退地申请条件,同时保留退地农户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其他权益。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重点考察了农民对现行土地征收救济措施的评价及对土地征收救济制度的实际需要。研究结果表明:现有土地征收救济制度的运行绩效不好,农民对此满意度不高。为保障农民权益、消除或避免征地纠纷,土地征收救济制度应针对现行救济措施的缺陷,在考虑与尊重农民利益诉求的基础上完善。具体的完善机制是:加强行政复议和司法救济的独立性;构建解决征地纠纷的专门且相对独立的裁判机构:降低农民的救济成本;为农民提供法律援助。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探究土地征收中的农民诉求。本研究搜集了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超过一百万条网友留言记录,借鉴结果和程序正义的思路将土地征收中的农民诉求划分为货币性补偿、社会保障与安置、市民身份的转变、土地征收的合法性、过程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五大主题,通过中文分词、词频统计等方法对征地相关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1)农民更关注结果正义,诉求集中于货币性补偿及社会保障与安置;(2)五个诉求主题的受关注度呈现显著的时间演变特征与空间差异。本文得出的政策启示是,征地制度改革应当持续在结果正义上发力,但也应当注意程序正义以回应农民逐渐觉醒的权利意识。同时,征地政策的制定应力求因时、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的内涵及其在土地征收中权益的实现途径分析,以期为深化农村改革提供基础参考。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与系统推理。研究结果:(1)成员资格的认定及内涵的界定,是保障和实现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的基础,而成员权的高含金量决定了成员身份认定的复杂性;(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的内涵与特征表现为:土地是维系成员权的根本,成员权的财产边界意识强烈,成员权强调"家庭"单元,社会成员权应优先于经济成员权,成员权以传统伦理为基础。研究结论:(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应遵循自治性、保障性、唯一性和尊重性4个基本原则;(2)成员认定及成员权内涵界定,应综合考虑户籍、承包权、权利义务、土地保障等多种因素;(3)成员的权利义务关系要平衡;(4)土地征收中成员权的实现要坚持村级留存和直接分配两个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