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八大以来,中央重拳反腐,近百只"老虎"被打,成千上万只"苍蝇"折翅。梳理相关案件可以发现,矿产资源、土地出让、工程建设等是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高发领域。比如,日前,"稀土重县"——江西安远县原县委书记邝光华因犯受贿罪和滥用职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7年。据办案人员透露,安远县非法开采稀土混乱局面背后,有一条清晰的官场黑色腐败链:非法矿主大肆行贿寻求"保护伞"——监管干部逐级"进贡"谋求"安全感"——官商勾结、抱团腐败形成"利益板块"。土地出让、拆迁,也是权力寻租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前不久掀起反腐风暴,大力整治“权力经济”,严惩个别领导干部权力寻租、官商勾结的腐败行为,并且及时出台相关制度,规范和约束干部用权行为,赢得一片喝彩声。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近年来披露的腐败官员的案例为基础,以涉及省部级腐败官员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官员腐败、审计师选择与公司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行贿的公司倾向于选择低质量的审计师,非行贿的公司倾向于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行贿公司的公司价值在短期内显著高于非行贿公司;以审计师选择为传导机制与实现途径,官员腐败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会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叶树养也是制度环境所"养"的。他所处的制度环境,简而言之,是"一权独大"、"权力通吃"。权力就是在这样的"封闭结构"中,使一个原本正常的官员,一路带病提拔,从绵羊变成饿虎甚至恶虎的。叶树养的人生经历就是明证。要对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真正负责,那么必须改变他们天天浸淫的制度环境。"反腐要亡党,不反要亡国",这是电影《建国大业》中蒋介石所说的"台词"。因为腐败,所以失败——人生何尝不是这样?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周刊》2015,(13):26-27
"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后,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两会期间再次强调,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眼下,公众关注的一个焦点是,在一系列反腐典型案件中,常常会看到"拔出萝卜带出泥"的情况:政府官员和企业家常常串在一根绳上,浮出水面。刘志军与丁书苗、薄熙来与徐明、周永康与刘汉……官员和企业家"结对子",甚至一个贪官背后牵出若干个企业家,这种畸形的"政商朋友圈"背后,是钱与权的纠结。新华社报道称,部分领导干部超出正常工作范围和一些不法企业家勾肩搭背,搞钱权交易,是当前腐败问题的重灾区。从已公布的2014年中央巡视组首轮巡视整改情况看,官商勾结成为各地各部门治理整顿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税收政策是国家重要的财政政策,当前中国官员在税收执行方面拥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即政府官员在决定公司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上有很大的支配权和决策空间。税务负担是企业的重要支出,为了减轻税务负担,企业有行贿官员以达到降低税务负担的动机。本文以1993~2008年来披露的省部级腐败官员的案例为基础,手工收集涉及腐败官员的上市公司,实证分析了官员腐败对公司税负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行贿事件发生后,相对于没有行贿的公司,行贿公司的实际税率更低,而且行贿公司的实际税率在行贿事件发生后下降。我们认为应该缩小政府职能范围,限制政府官员的权利,建立官僚体系内部的约束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7.
制度所具有的刚性特点能防止公共权力运用的私利化。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腐败行为多样化、复杂化,这就需要完善反腐的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反腐制度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需要从推动权力运行公开,完善监督机制,加大制度执行力度等方面进一步推进制度反腐。  相似文献   

8.
王伟 《魅力中国》2009,(31):20-20
明朝无论反腐体制、反腐规定都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相对健全的,尤其是明朝对腐败官员的惩罚措施,严厉到了骇人听闻的底部。但在这种情况下,明朝的官场积弊,吏治腐败仍然非常严重,最后王朝终因腐败而覆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在反复廉政建设中"泛道德化"偏差极为突出。以古为鉴可以知兴衰。明朝的"泛道德化"偏差值得我们今天在反腐廉政建设中警惕和防止。  相似文献   

9.
刘宸 《乡镇经济》2014,(4):60-66
市场化的进程让中国的腐败愈演愈烈,但有着相似文化和政治背景的新加坡在反腐效果上却同中国有着天壤之别。已有的研究忽视了制度所塑造的多个权力主体的互动,文章将从权力结构的视角对中国和新加坡的反腐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两个国家的议会和舆论监督几乎相同,而机构的设置、组织和权限决定了反腐机构嵌入权力结构的深度和广度的差异,最终导致不同的反腐效果。在后续制度建设上,中国可以通过实行纪委垂直管理、加强巡视制度、整合反腐资源和推进社会参与来建立高效的反腐体系。  相似文献   

10.
程旭 《理论观察》2015,(3):51-52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第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权力本身具有的膨胀性和腐蚀性容易使掌握权力的人扩大自己的欲望,迷失初衷,为所欲为.防止一些领导干部运用自己掌握的权力搞腐败的最好办法就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我们应该把网络反腐当作国家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权利意识的增强,人民群众越来越关注官员权力的运用,监督权力、预防腐败成为社会的焦点之一。基于此,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呼之欲出,本文着重探讨xz市实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不断加强反腐工作力度的前提下,我国的腐败状况仍有蔓延态势的真正原因是现行反腐制度有缺陷。对此,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来治理腐败,是反腐败的治本之策。一要完善现行选拔官员的选举制度;二要完善对权力运行制约制度;三要大力加强人民监督机制的建设;四要完善惩治制度;五要下决心确保制度的落实。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权利意识的增强,人民群众越来越关注官员权力的运用,监督权力、预防腐败成为社会的焦点之一。基于此,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呼之欲出,本文着重探讨xz市实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使国家长治久安,反腐败是一个需要长期重视、研究和探讨的课题。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有人提出加强制度建设防腐败,有人提出从源头防腐败,有人提出权力制约防腐败,有人提出加大查处力度反腐败,凡此种种都有它的道理和效果。而腐败从上往下治,理论上很少有人说,但它确实是一种重要的反腐方法。怎么根治?就是要克服官不作为;,每月定期常态检查官员的工作和生活;民举报、官要理。  相似文献   

15.
腐败是指掌握公共权力的组织和个人以对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而达到牟取私利目的的行为。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当前腐败现象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如何应对当前的腐败问题,笔者认为必须坚持十八大提倡的"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策略,从反腐体系的构建入手,构建制度化、法治化、系统化的反腐机制。当代中国腐败问题现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的腐败问题呈现出越来  相似文献   

16.
局部性行政权力拥有者在改革大潮中的逐利行动,使得我国大量局部性公有产权被非正当私有化,而绝大多数普通劳动者排斥在有效监督和受益范围之外,虽然这种情况得到我国党和国家政府以及社会有识之士强烈关注并有所行动,却未改变问题产生的根源:对这些官员行政权力边界界定不清与约束不力;唯有切实赋予一定主体对局部性行政权力有效规制的权力,才能彻底改变现状。  相似文献   

17.
宋圭武 《发展》2014,(10):5-5
正领导干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呈现的病症也有一定特殊性,我们不妨将这种由于领导干部职业特点所引发的病症称为"官员病"。领导干部职业特点主要是掌握和运用权力,而权力与腐败密切相关,所以,"官员病"最严重也是最常见的症状是贪污腐败、以权谋私等,另外还有渎职、失职等。由于领导干部处于社会系统神经位置,所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官员病",意义十分重大。完善权力监督。监督对领导干部实际是一种保护,是防止病菌进入思想和灵魂的一种手段,也是培植和保护正气的一种有效手段。千  相似文献   

18.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腐败是党和国家生命中的一颗毒瘤,已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顽症,当前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探讨规避腐败的方法,增强拒腐防败、抵御风险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腐败是全球性问题。在我国腐败已达到触目惊心 ,令人发指的地步。成为妨碍经济发展 ,威胁政治稳定的公害。腐败产生的根源在于权力失去制约 ,因此要想克服腐败必须对权力进行制约  相似文献   

20.
权力腐败是一个世界巨的问题.要治理权力腐败就要治理权力滥用,因为权力滥用是权力腐败的根源.权力滥用离不开权力和人这两个基本因素,而单独的对权力的治理或者对人的治理都达不到对权力滥用治理的效果,所以必须使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治腐防腐的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