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资本外逃的现状、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8年以来.我国一直存在较为严重的资本外逃。15年间,我国资本外逃额累计达到1500余亿美元。我国资本外逃主要有三个途径:通过经常项目的资本外逃,通过资本与金融项目的资本外逃,通过地下银行系统的资本外逃。我国资本外逃具有过渡性的特点,跨国洗钱是我国资金外逃的重要内容。资本外逃对我国的对外经济、对内经济及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都将产生不利影响。抑制我国的资本外逃应该标本兼治.从源头上抑制资本外逃的发生.从路径上堵塞资本外逃的通道。  相似文献   

2.
我国于90年代初进入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阶段以后,从1992年以来掀起了吸收外资,尤其是外商直接投资的高潮,外商投资经营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79年到1993年底的15年里,我国批准的外商投资企业已达16.25万户,协议外商投资金额2214亿美元,实际投入外资599亿美元,在华投资的客商来自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80年代以来,外商投资企业进入迅速发展的时期,1985年利用外资协议金额为98.67亿美元,1993年为1232.73亿美元,为1985年的125%;1985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为46.47亿美元,1993年为389.6亿美元,为1985年…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中国实际 ,运用间接法对 1982 - 1999年间我国资本外逃的规模进行了测算 ,分析了我国资本外逃的特殊背景、成因、渠道等 ,最后提出了防范与遏制的对策。作者认为 :日趋严重的中国资本外逃问题应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必须尽快出台相应的对策予以遏制 ;但从长远来看 ,要从根本上减弱和消除资本外逃问题 ,还必须继续加大改革力度 ,积极推进经济金融体制的改革 ,特别是外汇管理、市场准入、利率机制、投资体制等的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4.
近10年来,中国出现了大规模资本外逃,特别是近几年资本外逃的规模急剧扩大,愈演愈烈,已严重威胁到中国经济的安全与发展。本文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国际理论界对资本外逃所给出的定义与测算模型;以翔实的数据资料,运用国际测算模型,测算了1989—1998年中国资本外逃的总量,并对此作了分析比较。同时,本文还对中国资本外逃的途径、成因与负面影响进行了讨论。本文对中国资本外逃的结论是:(1)中国资本大规模外逃已形成巨大隐患,不能排除它在某些时候恶化的可能;(2)考虑到中国存在资本外逃,中国真正引进外资恐怕要打一定的折扣;(3)不消除外汇黑市和骗汇、逃汇、套汇,中国资本大规模外逃就不可能被杜绝。为了有效防治中国资本外逃,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宏观经济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资本外逃的几种测算方法,就中国1982年到2000年的资本外逃规模进行测算,并据此比较分析了我国资本外逃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由世界电力巨头PSEG环球公司、加拿大魁北克水电公司和亚洲基建基金为股东的美亚电力有限公司,从1993年至今,美亚电力有限公司向中国的电力市场已经投资了3亿美元,未来两年将再投资3亿美元,5年后其在中国的投资将达到16亿美元.为何美亚如此看好中国?为此,本刊记者专程赴沪对美亚电力有限公司潭兆栋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在经济改革中遇到了严重的资本外逃问题,给其经济和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俄罗斯资本外逃有经济和政治两方面的原因。中国正在进行政治经济体制重大改革,同样遇到了严重的资本外逃问题,我们应从俄罗斯资本外逃中吸取教训,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制止资本外逃。  相似文献   

8.
199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95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出口91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进口103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进出口逆差1218亿美元。按贸易额排序,我国大陆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依次是:(1)日本,(2)香港,(3)美国,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资本外逃的有关理论,测算了我国资本外逃的规模,指出:我国虽已成为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但规模巨大的资本外逃严重影响我国的资本积累、财政税收以及人民币汇率等宏观经济变量的稳定,防止大规模的资本外逃应当成为我国经济改革进程中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中国实际,运用间接法对1982-1999年间我国资本外逃的规模进行了测算,分析了我国资本逃的特殊背景、成因、渠道等。最后提出了防范与遏制的对策。作者认为:日趋严重的中国资要外逃问题应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必须尽快出台相应的对策予以遏制;但从长远来看,要从根本上减弱和消除资本外逃问题,还必须继续加大改革力度,积极推进经济金融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外汇管理、市场准入、利率 机制、投资体制等的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1.
越南一贯奉行革新开放政策。最近几年,越南不断改善投资经营环境,为企业营造日益便利和宽松的条件。随着国有企业的蓬勃发展,外资企业也不断增多,为越南社会经济发展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自从越南于1987年出台外国投资法以来,越南引进了来自74个国家和地区的6500多个投资项目,合同利用资金累计55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2.
中国证券资本市场发展很快,资本市场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小贡献,但是,由于法规、制度、文化、经验等方面的原因,中国证券资本市场还存在诸多问题,股市“并发症”现象严重,股市畸形运转,股市融资、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功能极其弱化,股市投机氛围浓重,投资者尤其是中小股民损失惨重。尽管股市存在不少问题,但中国大力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和稳定发展的环境越来越成熟,股市发展的基础越来越牢固,存在的痼疾会随股权分置改革和监管加强的推进而得到解决,证券资本市场势必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13.
我国资本外逃规模估测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对资本外逃的研究历史,详细阐述了我国资本外逃规模估测的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并对两种方法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进而说明了对两种测算方法的调整.尽管各种方法估测出的结果有所差异,但不可否认我国存在严重的资本外逃,必须防止大规模的资本外逃.  相似文献   

14.
以1993~2015年我国A股IPO公司为样本,检验了我国资本市场IPO制度的渐进式改革对IPO定价效率的作用,并进一步研究了盈余管理在两者作用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发现,除额度管理到指标管理阶段改革没有对IPO定价效率产生显著影响外,其他各阶段改革均有效提高了短窗口期的IPO定价效率,并且IPO公司的盈余管理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显著的中介作用。此外,进一步研究还发现IPO制度改革降低了中长期窗口的IPO定价效率,并且IPO制度改革在不同市场化程度的地区和牛熊市期间对IPO定价效率的作用并不相同。研究结论为IPO注册制改革过程中加强对IPO公司盈余管理的监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1993~2015年我国A股IPO公司为样本,检验了我国资本市场IPO制度的渐进式改革对IPO定价效率的作用,并进一步研究了盈余管理在两者作用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发现,除额度管理到指标管理阶段改革没有对IPO定价效率产生显著影响外,其他各阶段改革均有效提高了短窗口期的IPO定价效率,并且IPO公司的盈余管理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显著的中介作用。此外,进一步研究还发现IPO制度改革降低了中长期窗口的IPO定价效率,并且IPO制度改革在不同市场化程度的地区和牛熊市期间对IPO定价效率的作用并不相同。研究结论为IPO注册制改革过程中加强对IPO公司盈余管理的监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研究——基于岭回归的数据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的经济增长,按1978年不变价格计算,2007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1978年的十几倍。经过研究发现,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入,其中物质资本投入的贡献高于人力资本投入的贡献,其次是经济体制创新和技术进步。因此,必须加大对人力资本、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投入来保证未来中国经济继续快速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1月3日,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2)正式启动。其主要内容为在维持0-0.25%利率水平条件下,从当日起至2011年6月份前,每月购买75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总购买量为6000亿美元。此举意在降低长期利率,提高通胀预期,降低失业率,促进美国经济尽快复苏。本文主要分析QE2对美国的作用和对中国的影响,并从对冲流动性角度分析中国应对量化宽松政策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高消耗、高投入的现代战争,使战时的国民经济运行面临诸多挑战。投资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战时面临着投资环境恶化、政府投资挤出和资本外逃撤离等因素的影响。假设2008年我国爆发局部战争,我们从挤出效应和资本外逃两个方面,衡量战时投资需求变动的规模以及对国民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并根据测算的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