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和核证减排量一级市场最大供应国,却处于国际碳交易体系碳价值链的最底端,没有形成像欧盟排放交易机制(EU ETS)那样比较完善的碳交易体系。本研究在介绍国际碳交易体系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分析得出中国目前尚未具备建立全国性强制型碳交易市场的条件;CDM一级市场严重受制于国际气候政策导向,依托我国已发展的大规模CDM一级市场,培育碳现货市场;针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优先建立区域性碳交易市场;基于碳现货市场,大力扶持碳衍生产品市场等启示。分析自2013年1月1日生效的《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国际气候政策变化,并预测未来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低碳农业发展模式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业虽是温室气体排放源,但同时也具备相当的碳汇功能。在全球气候变暖与能源资源枯竭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纷纷从制定发展战略、促进碳交易、创新生产技术等多个方面来探索低碳农业发展模式。本文在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农业碳排放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发展低碳农业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碳交易机制和双积分政策均为我国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手段,自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存在着碳市场覆盖面不够大、积分市场违规处罚力度低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扩大减排效果,本文借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政府的减排法案“零排放汽车”和“总量控制与交易”的成功经验,研究了加州本土企业特斯拉的碳交易案例,对比了国内外碳减排机制的差异,最终从双积分政策转化和碳市场建设两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国内减排机制的研究带来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当下,碳交易已经成为我国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国家战略,市场化体系建设正在稳步推进。本文基于我国28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PSM-DID模型评估碳交易政策对试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绿色发展理念下,研究碳交易政策实施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对于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优化、完善碳交易市场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国际公认的能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最有效的手段。中国一直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开展温室气体减排工作,并努力推动碳交易市场的建设。2017年12月,中国发电企业正式进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展交易,这给国内发电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省火力发电企业发展的必要性,对火力发电企业能源消耗种类和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核算和分析,探讨了发电企业二氧化碳排放的趋势和排放效率,并对提升发电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和缓解发电企业压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响应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逐渐进入正轨。而随着碳排放权交易额的不断攀升以及碳排放权流动性的持续增加,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在执行的《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也显现出诸多不足。其中,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核算问题尤为明显。结合碳交易市场现状及现行准则,对会计核算处理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我国试点森林碳汇交易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碳汇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作用重大。当前国际市场开展森林碳汇交易的主要模式是CDM(清洁发展机制),而我国作为主要的碳汇供应国,处于碳汇交易的底端,缺乏话语权。因此,我国有必要推进森林碳汇参与碳交易体系,从森林碳汇市场的参加主体和运行机制两个方面不断完善我国碳交易体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备受国家政策和研究者的关注。为发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趋势,本文选取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从年度发文量、研究作者和机构、关键词等角度进行知识图谱绘制,将图谱结合文献内容与实际深入分析,并基于以上分析展望碳排放权交易未来趋势,提出碳交易未来研究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碳交易作为一种全新的交易,在我国发展迅速。目前我国以清洁发展机制为主要的交易项目,是全球碳交易市场最大的排放权输出国。然而我国碳交易的价格持续走低,远远低于国际碳交易的价格,使得交易利润被大幅度压缩,阻碍了我国碳交易的顺利发展。运用层次分析法,从市场、技术、生态、政策管理四个方面,选取对中国碳交易价格有影响的19个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确定各个因素的影响权重,从而找出影响我国碳交易价格的最主要因素,得出排在前五位的影响因素分别是欧盟配额数量、各国的实际排放量、国际制度的变化、交易成本和碳信用的认证标准。根据碳交易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对策,促进我国碳交易的进一步发展,完善我国碳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0.
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报告与核证(MRV)制度不仅是获取真实准确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的重要途径,更是进行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创新、构建基于市场机制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核心内容。企业作为市场参与的主体,需要不断提升其在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报告上的能力,以适应市场发展和政策要求。本文在对监测报告制度的理论基础、内涵要求及运行机理进行全面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报告能力和管理水平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碳排放权交易的制度构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温室效应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碳排放权交易是缓解温室效应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当前科学研究热点之一。对国际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交易类别、成交量价格及国内碳排放交易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气候交易所的制度构想。  相似文献   

12.
根据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目前对“碳中和”的高度重视和政策倾斜,碳排放交易势必会迎来蓬勃发展之期,交易收入必将成为项目收入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全球气候变暖的根本原因在于碳化气体的排放,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已然成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趋势下,碳会计应运而生,碳交易市场也随之迅速扩张,这无疑会对企业经济活动和相应的财会工作产生重大影响,碳排放权交易也将成为未来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事项。但截至目前,针对碳排放权这一新的会计实务,我国还没有相应的会计准则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4.
我国碳交易市场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全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产生背景和分类,以及当今世界碳交易市场现状,基于世界的情景及发展趋势,分析中国碳交易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是煤炭资源大省,控制碳排放同时进行资源转型日益成为焦点.本文设计不同的碳交易机制,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黑龙江省碳交易系统进行仿真,探究其对企业经济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碳交易政策的实施能降低黑龙江省企业碳排放,但对企业经济产生负面的影响.为此,提出在政策方面减少配额总量、减少免费额度以及提高碳价等建议,以期提高...  相似文献   

16.
基于我国2016年9月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本文对碳排放权初始确认的现有观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结合企业会计准则和我国碳交易市场的现状,认为应将自用类碳排放权归属于无形资产,将交易类碳排放权归属于金融资产,根据持有目的分别确认为"碳排放权—自用","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科目和"碳排放权—生物资产"会计科目,并对其进行碳审查,为规范我国碳排放权会计准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由于大量进口木材,引致众多非议,许多论调认为中国间接破坏了世界的大量热带雨林。在环境问题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研究热带雨林问题形成原因、导致后果以及应对措施等一系列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从碳循环的角度出发,说明碳排放与大气升温之间的关系、热带雨林在气候升温过程(碳排放)中所起到的作用,指出发达国家在大气升温过程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指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与《京都议定书》中碳交易机制是保护热带雨林的有效方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面对气候变化的机遇与挑战,中国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和切实的行动,其中包括将于2017年启动全国性碳交易体系。研究首先对碳交易体系的国外研究作了简要概述,然后梳理了以欧盟碳交易体系为首的10个国外碳交易体系和中国7个省市的碳交易试点的实践。研究最后对全国碳交易体系的建立提出了几点思考,强调了数据的科学监测和林业碳汇在中国碳交易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碳交易在我国渐行渐近,为实现气候变化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建立完善我国碳交易机制,构建我国碳会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碳排放权交易业务实质,应将其单独确认为一项流动资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并在财务报告中单独列示相关的"碳排放权"、"碳交易损益"等项目。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16个造纸大省2003—2016年面板数据,利用合成控制法构造反事实虚拟控制组,分析碳交易政策对试点地区造纸业碳排放量的影响,并采用排序法检验评估结果稳健性。结果表明:由于地区碳市场环境不同,碳交易政策对造纸业减排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和不确定性。碳交易试点政策实施后,湖北试点的造纸业碳减排受到持续正向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影响逐渐增大;重庆试点造纸业碳排放有短暂下降,但这种变动并非试点政策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