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我们组织了对西北农村金融的问卷调查,发现:(1)影响农民致富的因素除资金外,主要是缺乏技术、信息和产品;(2)农户资金需求的主要用途仍主要集中在生产用途上,其他用途需求较小;(3)农户与涉农企业、种养大户筹资的主要途径仍为信用社,其中农户筹资首选农信社和亲戚朋友的占90%以上,涉农企业从农信社贷款的约占70%;(4)农户之间的小额借贷以零利息居多,资金量大时利息大多以同期存贷款利率为标准;涉农企业及种养大户的民间借贷利率相对较高,影响利率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对资金需求的紧迫程度;(5)无论是农户还是涉农企业、种养大户。对金融机构的服务需求集中体现在对贷款的服务需求上,这可能与农村强烈的资金需求和贷款服务相对薄弱有关;(6)从提供的贷款服务来看,信用社服务相对较好,而农行相对较差;农户和涉农企业、种养大户对信用社提供贷款的服务总体满意程度也较高;(7)农户和涉农企业、种养大户总体信用状况较好,农户主要依靠种养殖业收入还款。而生产经营状况不佳等客观因素是其无法及时还款的主要原因;(8)农村金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金融机构贷款额度太小、期限太短,农行抵押、公证等额外费用太高、审批效率较低,信用社贷款利率偏高、手续较为繁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2.
一是结合春耕备耕时节农户信贷需求量较大的特点,及早安排农户贷款计划。针对疫情防控要将网络融资服务作为互联网金融服务春耕备耕的重中之重,引导农户使用掌银、网银、微信银行办理 “惠农e贷”等,让农户足不出户就可便捷办理贷款申请、还款续贷,确保不误农时。二是组织农户线上培训,做到支农先知农。通过网络APP邀请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讲解特种养殖和种植的“致富经”,了解农产品生产周期、市场行情、疾病防治。三是满足农户春耕备耕生产结算、现金需求,解决农户春耕备耕生产经营和生活服务场景下的支付难题。打造集各种支付场景、支付渠道和支付方式于一体的“综合收银台”,为农民提供“一点接入”多个支付渠道、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便捷支付结算服务。营业网点要利用LED显示屏、自助设备、微信、微博等载体,指导农民使用网银、掌银等电子银行产品,降低现金流通中的风险,夯实农民春耕备耕资金结算的“安全通道”。  相似文献   

3.
现行农村金融服务存在一些缺陷:一是农村金融业务范围难以满足农业信贷需求。农户小额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农户信用贷款,仅能满足部分农户的简单种养业资金需求,难以满足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田水利设施等基本建设资金需求。二是农村金融服务品种单一的问题难以满足多元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对农业银行而言,县域市场是根基。其在县域市场的表现和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能决定其主体业务水平和“三农”金融服务的成效。本文从沛县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出发,对农民的资金需求状况以及农行如何服务“三农”这一历史使命进行了调研。调查结论如下:一是沛县属于传统的农业大县和农业强县,单一农户资金需求较为分散,应采取“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的币场模式,集中资金重点投放种植、养殖、加工等大户。二是发挥农行在农村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全面占领农村金融阵地,利用产品优势和服务功能,扎根农村,服务城乡。三是采取奖罚分明的激励措施,对“三农”贷款切实做到责任到人、合规操作、严控风险。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为了解河北省农村金融需求状况,特别是河北省农户小额资金的需求情况,以促进金融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我们对河北省部分地区农户小额资金贷款的  相似文献   

6.
当前,农村金融形势呈现诸多新特点:融资多渠道.南过去农村信用社一家拓展为多家金融机构并入。经营新理念,农信社一改往年“春放秋收冬不贷”的做法,变过去纯季节性贷款为随用随贷限额滚动式放款,贷款的季节性越来越不明显。服务新角度,支农服务由过去以银行为主变为以满足农户需求为主,变坐等农户找上门为主动把服务送上门,极大地便利了农户,农村金融形势喜人。县级人行应如何顺应新形势、转变观念、创新手段、改进服务、实现支农服务创新,便成为当前支农服务工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当前,基层农村信用社开办的农户联保贷款在解决农户贷款难、满足农民资金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体现了信用社服务“三农”的宗旨,但由于农信社管理和农户信用观念等方面的问题,农户联保贷款在推广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认真研究并切实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为优化农村信用环境,简化农民贷款手续,解决农民融资难问题,有效防范和化解涉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中国人民银行朝阳市中心支行(以下简称“朝阳支行”)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服务“三农”经济为目标、以业务需求为驱动,组织开发了“农户家庭信用信息查询系统”。  相似文献   

9.
农民贷款难,抵押难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为履行农行“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进一步服务“三农”,解决农户生产经营贷款难的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行随州市分行通过推广惠农卡暨小额农贷业务、开展“公司+农户”贷款业务、农户生产经营贷款业务等一系列服务手段,从有效解决了不同层次的农户贷款需求,很好的支持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农户的欢迎、政府的肯定和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一、存在的“五个不适应” (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与农民资金需求不相适应。目前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度一般控制在10000元以内,只能满足一般的传统种植、养殖农户资金需求。这对于当前广大农村产业结构快速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快速变化不相适应。再加上有些农户的修房、产业结构调整、子女入学资金需求,其在额度内的贷款支持与需求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11.
武宣 《中国金融》2002,(1):32-32
为认真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江西省婺源县农村信用联社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农户开展调查研究,努力寻找有效支持农村和农户经济发展的“金钥匙”,联社多次组织机关干部和专业信贷员,逐乡、逐村、逐户开展“小额农贷万户调查工程”,并就农村信用社的服务环境、贷款操作、工作作风、支农效果等问题,组织了问卷调查和采访。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调查活动,广泛征求农民群众意见,联社了解到当前农民最迫切的愿望是发展生产,致富奔小康,而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贷款难。这种调查既密切了农村信用社与广大农民的血肉联系,又基本弄清了农户对农村信用社工作的意见和要求,找准了金融服务中的薄弱环节,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改进金融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支持“三农”是农村信用社服务和发展的方向,发放农业贷款是支持“三农”的重要手段,笔者针对当前农村信用社发放农业贷款的过程进行了调查,发现其中有许多不和谐的音符和有悖于服务“三农”的现象。一、存在的问题1.发放贷款重担保轻“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观念陈旧。今年农村信用社支农工作的重点是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加收入,全面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调查中发现个别农村信用社仍以担保贷款为主,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进度缓慢,甚至有的农村信用社根本就不开展此项贷款,理由是:一是怕贷款出现风险;二是信用户不好评…  相似文献   

13.
一是创新服务理念,拓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传统农业逐渐向现代农业发展,以农户为单位的小生产逐渐向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发展,粗放式经营向集约经营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农户资金需求也由小额向大额发展。各金融机构应研究探索多种形式的抵押,质押和联保贷款的办法,切实解决大额贷款难问题,积极开办住房、农机具等消费贷款业务。  相似文献   

14.
对河北省部分地区农户金融需求情况的调研表明:目前农户的真正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农户不仅存在"贷款难"问题,还存在"存款难"问题。究其原因,河北省为农户服务的金融组织体系内部板块分散,无法实现与中、低收入农户资金需求的良好对接。因此,需要从根本上打破河北省农村金融发展格局,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5.
支农再贷款是人民银行为支持农村信用社扩大农户贷款而对其发放的再贷款。自1999年开办以来,支农再贷款作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一项政策措施对农村信用社增强支农资金实力、引导农村信贷资金投向、扩大农户贷款、缓解农民贷款难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2年末,贵州省黔南州支农再贷款余额曾经高达36000万元,但是从2003年起呈逐年下降趋势,且幅度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6.
<正> 农户是农村社会的细胞,农户富裕是振兴农村经济、全面实现小康的基础。随着小额农贷的深入推广,农民贷款难问题有了明显缓解,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农村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农业大户涌现。小额农户贷款已远不能满足这一群体对贷款的需求。如何解决农户发展经济多层次资金需求,进一步拓展大额农户贷款,扶持发展“公司+农户”型经济便成为农村信用社需要探索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最近,人民银行总行明确规定:“人行县支行监管的重点是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是最基层的金融组织,具有网点多、服务面广的特点。它承担着我县70%的农户生产经营活动以及20%乡镇企业的资金供应。据统计,截至1998年7月底,发放农户贷款余额为8304万元...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金昌市农村信用社小额农户贷款的发放情况,人行金昌中支联合当地监管部门对金川区、永昌县两家农村信用社开展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小额农户贷款满足了绝大部分农户资金需求,优化了农村信用环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资金需求,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陈贵远  陈磊 《西南金融》2008,(10):52-52
服务“三农”,积极支持“公司+基地+农户”农业产业化模式发展,是农村金融部门近年来一直在认真研究、探索的工作。为进一步拓展农村市场,突破“三农”贷款营销瓶颈,阆中联社专项开展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规划、措施制定、资金落实丁作。一是成立专门的落实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规划、资金支持、信息反馈。二是确定目标,分配任务。全市信用社重点扶持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个、农业产业化基地6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个、专业大户500户,  相似文献   

20.
刘士谦 《金融研究》2008,(10):I0073-I0077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由于单个、分散的农户经济和个体工商户与众多形式的农村经济组织并存,使得农村资金需求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的特征。长期以来,为适应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政府设计出不同的金融组织模式并大力加以推动。但是从驻马店这个农业大市来看,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并未得到有效满足,农户贷款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