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程度逐渐加大。农村发展离不开金融发展的支持。但服务于农村的金融服务机构显然无法满足农村发展的要求。针对当前广大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严重缺乏,农村金融严重空洞化的现实,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作为肩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已经成为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一位乡党委书记向国务院上书中对“三农”问题几乎危言耸听的概括,是目前我国农村现实的真实写照。尽管“三农”问题无论是在今年的中央工作重点中,还是在“十五”规划中,都被列在了各项工作的首位,但实际中的工作措施和社会舆论的关注都远未达到使解决问题的措施得以认真落实的程度。我国加入WTO后,人们似乎还没有察觉到入世将给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的全面冲 相似文献
3.
送走的2005年,为实现“十五”计划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迎来的2006年,开始启动实施“十一五”规划。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它是中央统领“三农”工作的总要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最根本的举措。推进新农村建设,从福建实际出发,就要加快建设新型发达的海西农业。海东是台湾,海西是福建。海西的经济总量只有海东的1/5,他们的农业也走在我们的前面。 相似文献
4.
5.
福建省委、省政府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提出,在全省各地掀起了新一轮抓机遇谋发展的热潮。泰宁作为闽西北山区县,应着力找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加快突破各项瓶颈制约,努力实现在海峡西岸山区腹地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6.
7.
解决“十一五”时期我国粮食安全和“三农”问题的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宏观经济研究》2005,(10):22-28
“十五”期末,在国民经济高位运行和国家加强对“三农”的政策支持作用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总体趋好。粮食生产出现了恢复性增长,供求矛盾趋于缓解;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入,优质农产品产量不断增加;农民增收幅度由低走高,达到199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乡镇企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继续增加。这些良好的局面为确保“十一五”时期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高度关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从战略的高度给出了解决措施,那就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这是中国农村城镇化的新的里程碑。一、加快城镇化进程:结束“城镇短缺”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报告明确提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就加快城镇化进程战略任务来讲,其小康指标就是到202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将提高到50%~60%,即城镇人口比重将超过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与2001年的最新统计数据城市化率37.7%相比,这意味着今后每年城市化率至少要提高… 相似文献
9.
利益集团视角的中国"三农"问题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运用利益集团相关理论对中国“三农”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在廓清问题症结所在的基础上,从历史与现实出发,分析当前中国社会难以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利益集团的深层次原因,指出组建农业利益集团在农民维权、矛盾疏导、维护稳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政治与经济意义,并相应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源流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正常现象,它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也带来消极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力资源流动日益频繁,“孔雀东南飞”就是有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流动,曾对中国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起过巨大的促进作用,但也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我们必须认识到其消极影响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三农问题的特殊性,我以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论为基础,提出我国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一市场化。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资金向城市的“倒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我国中央政府出台了第八个“中央一号”文件以来,在理论界迅速掀起了一股以“三农”问题为研究内容的热潮,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和对策,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在农村推行土地制度改革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途径。(2)通过加快城市化、工业化道路进程,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来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3)提高农民的政治地位以及在我国收入分配体系中的地位。贺京同、张占平认为改善农民在我国收入分配中的地位,让农民平等的参与决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3.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给农民以国民待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的“三农”问题,主要是农民问题;我国的农民问题,主要是收入问题。即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民收入增幅缓慢。当前制约我国“三农”问题有效解决的深层原因,就在于生产要素的流动不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市场取向改革目标还没有到位,市场体系发育还很不完善,计划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4.
王篆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经济管理版)》2005,20(1):88-90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愈来愈受到重视。当前,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解决“三农”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们应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的观点,对“三农”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通过消除体制约束,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发展以乡镇企业为基础的小城镇找到破解“三农”难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5.
“十五”期间,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政策取向应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即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大力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千方百计增加农业收入;加大工业改组改造的力度和实现结构优化升级,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一直被称作是农业大国,其实不然。2002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仅为14.25%,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47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均粮食、棉花、油、肉、菜等主要农产品只接近世界的平均水平,有许多品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近13亿人口,其中9.35亿在农村,农村劳动力达5.22亿人,这在世界上无与伦比。 相似文献
17.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区域经济实现工业化、市场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城市化是这一发展阶段的空间实现形式。闽北地区地域广大,总面积达2.63万平方公里,占福建全省的21.7%,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一倍, 相似文献
18.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有利于加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本文从上杭的实际出发,探索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 (一)着力推进“三化”进程,突出解决“三农”问题 只有改变传统思维,实行城乡统筹、经济与社会统筹,扎实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9.
真正把握好解决“三农”问题的着力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和改革,出现了新的转折,形成了新的起点和突破,新的着力点。只要正确把握,因势利导,深化改革,谋求新思路,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一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农业、农村、农民这个所谓的“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多少年来,党和政府重视它,全社会支持它,人人都关心它,都希望切实解决这个问题,让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更加巩固,让和谐社会的基础更加广泛扎实。前几年提出的“大学生村官”就是加强“三农”建设的一个切实有力的举措。大学生到农村去,到基层去,不仅是实现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进步、与农村同发展的价值观念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时代的呼唤和群众的期盼,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