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财政部于2006年初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是对我国会计制度的重大改革,它将对我国银行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管理产生影响。就总体而言,新准则的实施有利于企业披露信息质量的提高。从银行业角度看,新准则使银行的资产负债分类方式发生改变,有助于银行进行风险管理;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使银行金融工具的价值变化得以及时反映,同时增大了银行经营成果的波动;新准则理念先进,预示着管理模式的变迁,对银行业的经营理念提出新的挑战,要求银行管理者与从业人员加快转变经营理念,转变业务增长方式。新准则增加了银行进行资本管理的难度,并对从业人员的执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2.
随着巴塞尔协议Ⅲ及我国银行业新监管标准的推出,目前我国已确立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相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银行监管新模式,这不仅是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及资本计量方法的改变,更蕴含着新的银行经营治理要求,将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资产管理方式及盈利能力产生深远影响.鉴于此,本文提出在新的银行临管模式下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剑  魏雪 《投资与合作》2011,(12):31-32
阐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求金融业发展方式转变:深化银行体制已取得的成效;“十二五”对我国银行业改革的提出新任务任何实现银行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银行业既依托于实体经济又服务于实体经济。当前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面临一些困难:企业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与资金需求量巨大令银行经营左右为难,化解过剩产能及处置"僵尸企业"给银行信贷风险防控带来新的压力;银行自身也存在银行业总资产增速下降、利润增长压力加大等问题。我国银行业应进一步整合组织架构,变革管理方式,实现转型发展,以顺应客户金融需求深刻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和经济"新常态"对银行业服务理念、服务能力、服务品质及发展方向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5.
加入WTO后,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大,银行业的国际化经营已是必然趋势.党的"十六大"提出"走出去"的经济发展战略要求,我国银行业如何"走出去",即国内银行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进入国外市场是我国银行在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比较了新建投资与跨国购并两种境外扩张途径,并对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路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金融依托并服务于经济,因此,当前经济的“新常态”必然带来金融业的转型发展,继而将对银行等微观主体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经济新常态下金融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的深入分析,进而提出了银行业如何在经济新常态下转变经营理念、积极探索经营发展策略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银行业以信贷扩张带动经营增长,以及注重粗放式经营扩张模式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随着巴塞尔协议Ⅲ及国内银行业新监管标准的推出,我国已确立微观审慎以及宏观审慎相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银行监管新模式,新的银行监管要求不仅是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及资本计量方法的改变,更蕴含着新的银行经营治理要求,将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资产管理及盈利能力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对金融行业的渗透,从银行传统业务衍生出来的新业务品种如网上银行、手机银行、银行卡、银保通等不断涌现,这些新业务的发展对传统银行业的体制、经营、业务流程等方面提出了挑战,并催生金融机构对其传统的经营理念和方式进行创新和变革。  相似文献   

9.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和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对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达成共识,提出了对现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修订的要求。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针对公允价值这一金融危机中的核心问题进行了修订。本文在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背景下,分析研究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修订对我国银行业将会产生的影响,并就如何应对新准则的问题,维护银行金融业的稳定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银行监管如何适应监管环境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勇 《中国金融》2006,(15):47-48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化。2006年12月11日,随着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结束,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融合将进入新的阶段。新的环境要求政府进一步转换管理经济的方式,制定经济管理规则和实施管理行为既要考虑本国国情,又要遵循市场经济原则,并且符合或参照相关的国际准则和通行惯例。从银行监管来看,既要遵守加入世贸组织时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承诺,又要面对银行业改革与开放使政府对银行业直接影响力弱化的现实,顺应环境变化,转变监管理念,转换监管方式,更多地依靠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实施有效监管,转变对行政手段和纪律手段的路径依赖,着力提高监管有效性,应对银行监管面临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1.
随着金融制度改革的深入,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利润贡献占比逐步下降,非信贷业务收入占比不断提高。在金融市场变化加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的新形势下,正确认识银行信贷的一般规律及在未来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及发展方向,将直接关系到我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和策略。本文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的历史考察,及对不良贷款和信贷发展的认识,运用科学发展观,提出银行信贷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应逐步实现信贷业务调整,更有效地发挥好信贷在银行经营及社会融资中的主导作用,在发展中实现信贷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2.
惠平 《金融论坛》2006,11(7):28-32
随着金融制度改革的深入,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利润贡献占比逐步下降,非信贷业务收入占比不断提高。在金融市场变化加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的新形势下,正确认识银行信贷的一般规律及在未来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及发展方向,将直接关系到我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和策略。本文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的历史考察,及对不良贷款和信贷发展的认识,运用科学发展观,提出银行信贷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应逐步实现信贷业务调整,更有效地发挥好信贷在银行经营及社会融资中的主导作用,在发展中实现信贷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3.
国有商业银行普遍进入了加快建设现代商业银行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对自身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进行重新定位,以更好地适应外部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和自身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保持持续、稳步、健康地发展。本文详细分析了国际银行业经营转型的背景,总结了国有商业银行转型的内涵、方向和特点,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证了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提出了确保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目标实现的主要策略和措施,即加快推进理念转型、业务转型、流程转型和管理转型。  相似文献   

14.
国有商业银行普遍进入了加快建设现代商业银行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对自身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进行重新定位,以更好地适应外部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和自身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保持持续、稳步、健康地发展.本文详细分析了国际银行业经营转型的背景,总结了国有商业银行转型的内涵、方向和特点,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证了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提出了确保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目标实现的主要策略和措施,即加快推进理念转型、业务转型、流程转型和管理转型.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论是一直实施混业经营的欧洲,还是近几年重新走上混业经营之路的美国,银行保险都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银行保险业务的产生及发展,既源于微观领域经营环境和竞争环境的变化,也源于宏观领域制度管制的放松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更源于银行保险经济学机理带来的范围经济和协同效益。银行保险作为一种制度创新的产物,更多地体现为从销售渠道创新到业务产品创新,再到组织模式创新的金融一体化的制度变迁过程。本文从制度变迁理论的角度对银行保险的产生动因以及演变发展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银行保险的走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银行保险的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琳 《金融论坛》2006,11(1):59-6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论是一直实施混业经营的欧洲,还是近几年重新走上混业经营之路的美国,银行保险都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银行保险业务的产生及发展,既源于微观领域经营环境和竞争环境的变化,也源于宏观领域制度管制的放松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更源于银行保险经济学机理带来的范围经济和协同效益。银行保险作为一种制度创新的产物,更多地体现为从销售渠道创新到业务产品创新,再到组织模式创新的金融一体化的制度变迁过程。本文从制度变迁理论的角度对银行保险的产生动因以及演变发展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银行保险的走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Extensive regulatory changes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s have transformed banking systems to a great extent. Banks have reacted to the challenges posed by the new operating environment by creating new products and expanding their activities to some uncharted business areas. In this paper, we study how modern banking which gave birth to the off-balance-sheet leverage activities affected the risk profile of U.S. banks as well as the level of systemic risk before and after the onset of the late 2000s financial crisis. Towards this, we separate on- from off-balance-sheet leverage and capture the latter with different, yet complementary, measures which do not exist in the current literature. Special attention is paid on the deleveraging process that occurred in the banking market after the crisis erupted, which is an additional innovative feature of this study. Our findings reveal that leverage, both explicit and hidden off-the-balance-sheet, increases the individual risk of banking firms making them vulnerable to financial shocks. Reverse leverage, on the other hand, is beneficial for individual banks’ health, but is found to be harmful for financial stability. We also demonstrate that the banks which concentrate on traditional lines of business typically carry less risk compared to those involved with modern financial instruments.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推进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金融全球化是当今重要的时代潮流,它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格局,也对我国经济金融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全面分析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基本设想:统一规划和构建银行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平台;积极建立以大型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国际化经营机构布局;重点拓展亚洲、欧洲、美国三大金融战略区域;有选择地推进我国银行业对国外银行机构的重组、并购和联合经营;选择成熟的国际金融产品为平台,逐步构建银行业国际化经营的产品序列;以我国跨国公司为载体,加强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协同;进一步构建与国际银行业接轨的风险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9.
李文喆 《金融研究》2019,465(3):53-73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中国金融体系发生的重大变化之一是影子银行的较快发展,其规模迅速膨胀,交易结构日趋复杂,各类市场主体都牵涉其中。这些变化吸引了政策制订者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给出了中国影子银行的功能性定义,即依赖于银行信用、从事银行业务、但又没接受严格的银行业监管的金融业务,具体指传统的银行表内贷款和债券投资以外的,具备完整的信用转换、期限转换和流动性转换功能的金融业务。本文逐项分析影子银行业务,详细总结各类型业务的交易结构、业务主体、业务实质、资金来源、法律基础、资产负债表表示,准确测算了2002年至今影子银行总量和资产负债表结构月度数据。只从资产负债表的负债端着手加总,既完整地涵盖了影子银行的全部业务,得到其宏观总量,又剔除了重复计算。本文测算数据为后续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工商银行管理流程再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银行管理流程再造是银行业应对当前顾客、竞争和变化的挑战而产生的一场管理观念和管理模式的变革,这场全球性的变革也日益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关注的热点.工商银行现行管理体系是典型的金字塔结构,当前存在缺乏整体竞争意识、组织结构不合理、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等问题,这必然要求其对管理模式加以变革以适应商业银行市场竞争的需要.工商银行在实施管理流程再造中须根据银行再造的基本原理和工商银行的现状,在观念、组织结构、制度、业务流程、风险管理、技术、经营策略及企业文化等八个方面实施再造工程,使其自身经营方式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以适应新的环境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