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位已近中年的徐老师对记者说,不知怎的,现在我对于过年已提不起什么兴趣。记得小时候,过年可是好不容易盼到的、一年中最重大的事情。那时人们手里的余钱有限,但遇到过年,总得给馋了一年的孩子们做几样吃食,添上件新衣服或是双新鞋,给家中辛苦一年的主要劳力——爷爷、爸爸、叔叔等弄点小酒喝。北京城虽然是首都,但"进口"的东西大多不能敞开卖,不是凭购货本,就是要工业券。如果哪家的孩子在这个当口把家里的购货本弄丢了,那他多半要被家长打个灵魂出窍。  相似文献   

2.
一、加强社区道德建设是时代的现实要求 改革开放以后,城市社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社区居民的物质享受水平普遍提高,追求物质享受成了当今城市居民的一种生活理念.对此,现实又在告诉我们: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又往往对伦理道德缺乏应有的重视.更有甚者,把伦理道德的修养与追求物质文明的享受对立起来,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把道德视为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搁置在一边,乃至给社会生活带来了负面作用,社区的伦理道德处于危机状态.  相似文献   

3.
排队     
赵刚 《西部人》2003,(5):21-22
如今,30岁以上的人们还不曾忘记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买什么都要靠排队、凭票证的历史。 那时候,我们这些孩子们最盼望、最高兴的事莫过于过年。因为,在过年期间不仅能穿上新衣服,更主要的是可以吃上净白面的馒头(时称“75”粉,细粮之最,逢年每人供应2公斤)、纯粹的大肉水饺和那鲜美的大肥肉、鸡、鱼等佳肴。总之,一年中的“馋欲”都可在过年期间得以满足。  相似文献   

4.
春节是中国人的大日子。这些年时髦的人们喜欢过洋节,中国传统的节日反而都给忘得差不多了。但是,不过年的中国人,还不多见。过年,不是只过一天,一过就是半个月,正月里从初一到十五,都是过年。有的地方兴致高的,整个正月都算是过年,吃喝玩乐整30天。  相似文献   

5.
春节是中国人的大日子。这些年时髦的人们喜欢过洋节,中国传统的节日反而都给忘得差不多了。但是,不过年的中国人,还不多见。过年,不是只过一天,一过就是半个月,正月里从初一到十五,都是过年。有的地方兴致高的,整个正月都算是过年,吃喝玩乐整30天。  相似文献   

6.
过年     
若若 《中国西部》2014,(2):150-151
<正>小时候,我盼望过年。那时,我对过年的远近是看母亲做鞋的程度。每天吃过晚饭,哥哥姐姐围着煤油灯写作业,母亲就坐在旁边的小凳上纳鞋底。我问母亲什么时候可以穿新鞋。母亲说过年的时候。晚上睡觉,我就梦见自己穿着崭新的布鞋过年了。母亲始剪鞋帮的时候,我知道离过年已经不远了。母亲先用牛皮纸剪出鞋帮的样式,然后比着纸样把刷上浆糊的布粘上去,晾干后疏地绗几下,便用锥子和勾针将鞋帮与鞋底上起来。  相似文献   

7.
科技工业的迅猛发展在带给人们丰富物质享受的同时,也给其精神世界铐上了沉重的枷锁。在这种生存境遇下,现代人迫切需要通过一种方式完成对自身灵魂的救赎,而旅游则恰逢其时地出现并以其独特方式填补了这个沟壑。在现代性的生存困境下,旅游活动强调旅游主体对于时空独立性和人的完整性的追求,从而获得独特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贺大家新年好……"伴随着《新年好》的喜庆旋律,一代代中国人守着旧年俗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除夕夜."年味道"就是有这样的本事,无论何人都发自内心地喜悦."在实际上,悲愤者和劳作者,是时时需要休息和高兴的." "我不过旧历年已经二十三年了,这回却连放了三夜的花爆,使隔壁的外国人也‘嘘’了起来:这却和花爆都成了我一年中仅有的高兴."向来以冷峻示人的鲁迅先生用文字记录着过年带给他的这份难得的喜悦.热闹、欢乐、温暖……即使在过去的艰苦时期,它们依旧是中国过年的关键词.重要的是在一起,家庭团圆,只要如此,吃什么、做什么都是快乐的.  相似文献   

9.
《东北之窗》2011,(Z2):62-62
拜年短信给谁发眼瞅着又要过年了,去年过年好似昨天。过年发短信回短信累得手抽筋。前几年我热衷发短信,觉得一年来给过自己帮助的人太多,年底发条短信也算聊表敬意了。近两年,总是忙于回短信,觉得人家发给你了,不回是不是不礼貌?设身处地想想,前几年发那么多短信,也是给不少人平添了不少骚扰。想当年我当老师的时候,我一直鼓励学生自制贺年片(属实省了不少钱,肯定让家长欢喜),但我不建议每个老师和同学都送,什么东西多了都不稀罕。我说贺年片只送两种人,一是和你最好的,即所谓死党;二是和你关系最坏的,即所谓死敌。好朋友必须送,好上加好;  相似文献   

10.
馒头记     
"过年白菜炒猪肉,锅里蒸个小馒头" 倒退到40多年以前,平日里能吃上白面馒头是一件异常奢侈的事情,因此过年吃馒头便成了很多人的企盼.普通家里一年只能分上二三十斤麦子,人口又多,很多时候,过年即便有馒头可吃,也是尽量让给家里的男丁,因为他们吃饱了才能干活.那时,家呈的小孩多,动辄就四、五个,大人们只好将馒头掰成一点一点的给孩子们均分,若是哪个多了一点,哪个少了一点,势必会引起孩子们的一番争吵.  相似文献   

11.
鞭炮声声催春,玉兔·珊珊来迟。近3400家台资企业落户浦江两岸,给上海浓浓的年味平添了一番宝岛的风情。而比以往更多的留在申城过年的台湾企业家以五彩缤纷、各不相同的过年方式,喜庆兔年来临,同贺新春佳节。四世同堂乐融融对于78岁高寿的上海大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后来说,四世同堂,在沪过年已是第三次了,重孙女李有霖应可称得上是大唐历史的见证人。大唐投产3年,李有霖正好3岁。李唐几度在上海过年,就数今年心情最舒畅。1998年公司走出创业之初的徘徊,销售额比上一年猛增一倍,利润提高了80%。在大力发展冷饮的同时,又推出…  相似文献   

12.
过年,就意味着消费。现在经济发展了,市场繁荣了,物资充足了,人们不再缺吃少喝,过年该买什么呢?年货火了超市商场离春节虽没有几天了,对于打算在春节期间继续营业的、大赚年节之钱的大小商家来说,春节够他们忙活一阵子了。圣诞节前后,人们就发现逛商场超市时,收银台前的队伍越排越长了。在京城家乐福、利客隆等大型超市,消费者在货架上拿东西,像是自捡,大兜小袋往家拎。1月19日,记者来到白石桥家乐福超市逛了一圈,强烈地感受到春节的购物狂潮。只见楼上楼下人群拥挤,有夫妇、小孩,情侣,人们挑选超市里的各类商品,大有"花多少钱都无所谓"之势。记者  相似文献   

13.
听到记者聊起过年的话题,王峻涛有些吃惊,因为他没意识到,春节竟然已经这么近了。今年春节不在北京过了,我打算给自己放一周假,回福建老家过年。前一段时间父母的身体有点不太好,由于平时比较忙,很难抽出时间去看他们,所以这次  相似文献   

14.
赶大集     
王欣 《走向世界》2012,(2):14-17
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传统的节日,农历正月初—被中国人视为新一年的开始.为了过年,人们早早就准备吃的、穿的、喝的、用的,—般从上一年的腊月二十三就开始,—直会忙到除夕夜.为过年而准备食品、衣服,要祭祖、要拜神,要贴对联,要准备鞭炮等等则被称为"忙年". 对于很多青岛人来说,如果进了"腊月门",还没时间去一趟李村大集,那就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忙年.李村大集在多数人眼里,不仅仅是一个热火朝天的热闹集市,它像年味不减的活影棚,上演着人们对"年"的浓浓情结.  相似文献   

15.
节的联想     
中国人习惯不出正月都算过年,叫过大年。“年”是春节,是一年中最大的节,就特别给它一个月的地盘。于是我就想到年和节有什么不同,比如正月里就还有元宵节,还有更小的立春、雨水等被称为“节气”的节。  相似文献   

16.
旧历的年,终归是年。时间已经到了21世纪,手机、微信、网络,铺天盖地,但遮掩不去的,还是旧历的年。大年三十晚,远处是隆隆的"炮"声,近处是噼里啪啦的"枪"声,好不热闹。书房里,似乎也满是火药味,让人呛得换不过气,想写写文章,也难以静下心来。一年忙到头,过年了,人们还是闲不下来,似乎更忙。到新时代了,我们也得改改老黄历,年需要清静、节俭和祥和。过年需要清静。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  相似文献   

17.
在过去两年中,“新经济”的提法以极高的频率出现于各种媒体和诸多专家口中。人们被告知:以工业明为代表的“旧经济”正在逝去,以信息资源、人力资本、技术创新、风险投资等为增长动力的“新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直到2000年5月之前,作为“新经济”的代表,美国那斯达克指数在造就了无数新富翁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关于财富神话的无尽想象空间。与此同时,中国股票市场上也在“网络股”的带动下,出现了一轮强劲的上涨高潮。新世纪2001年,人们看到事实是什么?是旧经济正在挑战新经济。  相似文献   

18.
又到过年时。许多人已经没有了过年的渴盼。过年的年味一年年的淡了,再也找不到记忆中那个热闹的春节。春节,这个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正面临着走向没落的境地。  相似文献   

19.
我已经过了67个年,其中24个是在长江口过的,其余的43个,是在黄河边过的。长江口的年味与黄河边的年味有一样的,也有不一样的。长江口的年味我出生在长江口入海口南岸的一个小村子,在吴淞口西北方向20里处,隶属江苏省宝山县,1958年后划归上海市。儿时,作为贫苦农家子弟的我当然很盼望过年。过年做好吃的。那时家里穷,平时一年到头几乎没有猪肉吃。过年了,奶奶怎么也会设法到小镇上去割几斤肉,烧碗红烧肉,包一点猪肉菜馅馄饨,对我来说,过年是解馋的好机会。过年还能吃上年糕  相似文献   

20.
过年     
中国的春节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节日,延续了几千年,有如窑封经年的老酒,绵长醇厚,让每一个中国人心醉。不分文野高下,也不问贵贱尊卑,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一种浓浓的"过年"情结。人们盼年、赶年、忙年,那浓浓的"年味儿"透过"吃"与"玩"的简单形式,让人们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情义,感受到几千年传统积淀的神圣与博大。"年"也即春节,它那丰富的内涵和古旧的形式,是透视中国社态民情的最佳渠道和焦点。祥和、喜庆的气氛把人们的心情带入一年中前所未有的放松、自由和兴奋状态。人人脸上都写着笑意,人人都会不自觉地进入一种"过年状态",平时拘谨的这时往往会变得狂放豪爽,平时粗俗蛮野的这时也会表现出温文尔雅、文质彬彬,平时怒目相对的两个人这时可能拳头一抱酒杯一碰而尽释前嫌、不再计较。每一个家庭这时都布置一新,春联与大红的灯笼相映,人们难忘过年的美妙,春节无论对大人、对孩子都充满了魅力、充满了诱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