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消息:某官员出事了,一查就发现贪污了好几个亿。我有点小人之心,希望德国也发生类似事情,以此证明一个道理:是人就贪,甭管什么体制。高兴的是德国还真有贪污的官员,遗憾的是德国官员贪污的数额太小了。  相似文献   

2.
死刑废存争议由来已久,作为刑法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废除死刑的贝卡里亚曾这样写道,“滥施极刑从来没有使人改恶从善。这促使我去研究,一个组织优良的社会里,死刑是否真的有益和公正”。而死刑存在的利弊,最终也将影响一个国家刑事政策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我们必须也不得不认清作为刑罚一种手段的死刑其自身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死刑对于一个罪犯来说是对他犯罪的最严厉惩罚。死刑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后期,死刑伴随着国家的诞生而出现,是一种人类最本能的报复手段。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阶段,死刑与其他普通刑罚有着本质的显著特点。死刑存在一天,人类的文明都在快速发展,是对死刑的一种承认和认可。贝加里亚在《罪与罚论》中主张废除死刑这一古老的刑罚,国家政府民众都在对死刑的合理存在性产生质疑。死刑的争论应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不可人云亦云。但是,从发展最终点的社会角度的方向来看,死刑终究是要取消的,这是毋庸置疑的。理论上,伴随人类社会中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交融,死刑执行数量呈下降趋势。尤其是20世纪中叶后,为了使得死刑的减少和进一步废止,全球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举措。虽然废除死刑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长远之计,但彻底废除死刑的条件在各国调查的结论中参差不齐,就目前我国的废除死刑来看,许多条件和时机还不是那么的成熟。我国废除死刑的道路必将任重而道远。从宏观问题的探究角度出发,当前的死刑制度在我国还会仍将持续存在,我国的死刑制度,严格从立法,执法和司法层面出发,力求存在和执行的合理,在为具备废除死刑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袁博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2):228-229
死刑,即生命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权利的刑罚。死刑所剥夺的是犯罪分子最重要的权利。然而,随着文明的进程,刑罚由残酷走向轻缓,死刑也随之发生变化。人们对死刑的存废产生了激烈的争议,也对我国的死刑制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死刑这种合法剥夺生命权刑罚是否符合人类文明进步的脚步。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的改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死刑的废除方式最经济和可行的就是降低死刑的使用,直至若干年后废除。  相似文献   

6.
王国勤 《消费导刊》2009,(21):145-145
国家工作人离职后收受任职期间他人贪污公款如何定性?司法实践中存在分歧,主流观点认为构成贪污。本文认为此种行为虽然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但不构成贪污犯罪,并且也不构成我国刑法规定的其他罪,基于罪刑法定的刑事法治的基本原则,文章认为不应该对此种行为苛以刑罚。  相似文献   

7.
高超 《商》2012,(15):146-147
经济犯罪死刑配置问题在我国历来是一个争议已久的问题。对于经济犯罪配置死刑,虽然使得刑法的严厉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使得刑罚的威慑力得到充分的体现,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开展,经济形势的转变,死刑面对经济犯罪的迅速上升显得力不从心起来。而且从世界犯罪内来看,刑罚的轻缓化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死刑在刑罚配置中的比重越来越低,对于经济犯罪这样一种与经济活动相关的犯罪形态而言,废除死刑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经济型犯罪的死刑废止是我国现阶段在死刑控制问题上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和需要逐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 中国大陆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大学生毕业生前往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留学或谋求定居,与此同时,这些国家也成了一些因犯有贪污或受贿罪而逃离大陆的前政府官员理想的避风港,而且这些官员通常是携带巨额赃款避难。  相似文献   

9.
死刑作为一项古老的法律制度,当前面临着种种挑战。死刑不仅是一个国家的法律问题,而且是世界的一大热点问题;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作为一项制度它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的发展,为死刑的废止创造了社会条件。当然正像其他客观事物一样,它的废止或消亡各国不可能是同步的。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也可以相互借鉴成功的经验。本文就死刑制度的废留问题发表浅见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10.
吴家敬 《商》2014,(32):220-220
死刑又称生命刑,在刑罚体系中是最严厉的刑罚方法。死刑复核程序是法院对死刑案件复核遵循的特别制度。死刑复核制度作为死刑案件的最后一道"闸门",对控制我国死刑数量、保证死刑案件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我国古代和现代的死刑复核制度,并分析了现行死刑复核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1.
死刑综述     
《商》2016,(3)
<正>死刑又被称为生命刑,是一种以剥夺犯罪分子生命为主要处罚方式的的刑罚,包括死刑立即执行与死刑缓期2年执行。随着人权保护的发展,这种以生命为处罚手段的刑罚,开始遭到了越来越多人和组织的批判。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走上废除死刑的行列,在此趋势下,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世界上的最大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基于国际压力还是国内有关死刑的讨论都不得不将死刑问题纳入国家刑事政策的考虑之中。在2005年10月《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的报告中,将死  相似文献   

12.
马年未到,已有一批大贪纷纷落马,广大人民群众拍手叫好。然而在痛快之余,觉得在惩罚过失方面似乎力度还不够。过失者,玩忽职守及渎职所致也。过失的种类较多,至少浪费也应算是一种过失,而人们对浪费却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有的因决策失误造成国家财产的浪费动辄上亿、甚至几十亿元,人民的血汗白白流淌。毛主席曾教导我们:“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可见贪污和浪费都是“犯罪”,而且罪过的程度是同等的。记得有位知名教授还说过:浪费比贪污更坏,贪官一旦被查处,钱还可以缴回,浪费了则无法弥补。而对浪费责任的追究往往是…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改革的日益深入,原有的体制模型已不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企业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与挑战,严重的会出现危机和破产.然而,我国大部分的企业都缺乏危机意识,根本就没有防范危机的措施.财务危机是导致企业破产的直接原因,因此,企业一定要重视财务危机的防范,提高财务危机的管理水平.现金流量管理不力是造成财务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拟对现金流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加强现金流量管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贪官的成本     
《贪官传》一书中开篇就说 :“代伐吏册 ,贪官如蚁。”这说的是封建社会贪官太多。如今呢 ?贪官说多说少似乎都不准确 ,大家公认的说法是反腐败形势十分严峻。我国大力开展了反腐败斗争 ,应该说 ,收获是巨大的 ,很多贪官落入法网 ,特别是很多高层官员被拉下了马 ,譬如陈希同、王宝森、胡长清、成克杰、李纪周、慕绥新、马向东等等。不过有一个现象值得人们琢磨 ,一方面大批贪官落入法网 ,身败名裂 ,一些人被判极刑 ;另一方面贪官有增无减 ,呈现出“前腐后继”的怪现象。我们在媒体上、从生活中感觉到大量贪官的存在及其严重危害。贪官违法乱…  相似文献   

15.
<正>财务管理是一个单位管理工作的核心.可谓重中之重。如果一个单位的财务管理松散、混乱、不规范,就会发生贪污、挪用国有资金,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的发生。因此,加强财务管理,实施财务监督.确保国有资产正常运作是防范腐败产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商》2015,(31)
<正>企业会计舞弊是人们由于趋利心理所导致的一种违法行为,是利益相关者在衡量得失后所作出的一种选择,该选择的最终目的是获得非法利用。通过隐瞒方式来瞒报财务的行为。会计舞弊本质上是一种违法的经济行为,其不仅仅会阻碍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还会给我国的社会经济带来重大的破坏,对国家经济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贪污、舞弊、逃税多数离不开会计人员;为避免处罚,一些上市公司也是靠虚假的财务报表来欺骗股民和税务机关。会计工作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中国古代的“物流”含义虽然与今天的物流概念不同,但物的流动确实存在,而且具有相当大的规模,物流的管理世代相传,延续几千年,值得一察。文章从物流需求、物流载体和物流管理等三个方面评介了中国古代的物流活动特征,认为农副产品和经济作物的大范围流动,是古代占主要地位的物流活动;中国古代物流载体首推漕运,仓储也是古代物流的重要载体;中国古代的物流管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市场的管理,政府设官员进行管理,其职责在于保护交易,执行法令,平抑物价。二是运输管理,最典型的例子是历代的漕运管理,具有较高的运输管理水平。三是仓储管理,政府设专门机构和官员管理仓库,其特点是仓储以粮食为主,仓储分储备和消费两种,仓库专业化明显,不同种类的物品分库保管,历代朝廷都设官员对仓库进行专业化管理。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的首要战役,防范化解具备地方政府性质的债务风险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内容。而审计作为国家治理与监督中的重要一环,对于促进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的改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再从政府审计的角度提出审计促进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方法,这样更助于提高地方政府财务人员的债务管理水平,确保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顺利实行。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中期开始,受目的刑理论的影响,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场以非犯罪化和非刑罚化为主题的刑法改革运动.这场运动以"新社会防卫论"为基础,提出"合理地组织对犯罪的反应"口号,并曾在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我国现行的刑罚结构中,以死刑、无期徒刑和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为代表的重刑比重过大.  相似文献   

20.
如何有效的对经济犯罪进行惩罚以达到刑法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的目的,是每个国家都面临的难题。我国的刑法对经济犯罪设置的刑罚存在众多弊端,增设经济犯罪资格刑,废除经济犯罪的死刑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