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徐骏  王波 《中国市场》2011,(19):178-180
本文从产业和城市两个角度分别对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城市20个制造业的产业集聚程度进行了测量。通过构建对应的测量指标,本文发现目前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集聚水平还不高,制造业的空间分布还很分散。在广东执行双转移战略的过程中,一方面应当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到珠三角以外的地区,另一方面也应该提升资本密集型产业的集聚程度,进一步提升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聚是提高国家和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逐渐成为新经济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产业区域集聚程度指数和五地市集中度CR5指数对广东省28个制造业行业1999-2008年产业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测定,结果表明2006-2008年广东省制造业集聚程度整体在下降,这说明广东省自从"双转移"政策出台以后,产业转移的趋势初见端倪,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速度相应加快,重点加速移向珠三角核心区以外欠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2000~2010年广东省21个市30个制造业子行业的数据对广东省制造业区域聚集情况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广东省制造业的大部分行业都集聚在珠三角地区;第二,广东省新兴制造业和潜力制造业的行业集聚程度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传统行业的集聚程度对广东省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负向影响,即广东省传统行业存在着过度集聚的现象;第三,广东省制造业集聚度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最大的是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新兴潜力行业,而制造业集聚度对经济增长负面影响最大的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这个传统行业;第四,珠三角一带主要以回归系数较高的电子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和化学原料等新兴工业为主,而广东省其他地区主要以回归系数较低的传统制造业为主。基于上述结论,广东省在发展制造业方面应实行区域差别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孙旭 《市场论坛》2008,(3):14-16
自从中国开始引进外资以来,FDI源源不断流入中国,但其分布呈现出明显区域集聚的特征,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和渤海湾这三个东部沿海经济带。近年来,FDI开始从东部沿海向外转移,其趋势一是向北部沿海和中部沿海城市转移,二是向东部沿海省内落后地区转移,而FDI并未大规模向西部地区转移。针对此问题从产业集聚的角度分析FDI区域分布集聚现象的原因,指出西部吸引FDI转移的困境,并试探性地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与中西部地区差距越来越大,但差距的扩大并没有导致产业在区域之间大规模的转移.这主要是由于规模经济外部性的存在,使东部地区在获得先发优势后吸引了更多产业向东部集聚.产业集聚的外部经济性产生的同时,产业集聚的外部不经济性也必定会产生,同时又由于产业资本流动的成本太大,造成了目前中国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滞后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全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产业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现阶段产业集聚在总体上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产业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存在空间集聚和路径依赖现象;从区域角度看,东中部、中西部和西部地区产业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均作用显著。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建议科学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和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加大农业技术投入,推进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入,优化农村劳动力职业转移路径。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城市区位基尼系数、产业基尼系数和产业专业化系数,精确刻划了广东省21个地级市38个二位码制造业1998~2007年间的产业集聚和产业分工的演进态势。研究发现:广东省近年来制造业的集聚程度整体水平较高,制造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的核心城市;但城市基尼系数从2005年到2007年逐年下降,产业逐渐显现出向周边地区转移的趋势;产业逐步转移的同时,珠江三角城市的专业化产业分工也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相似文献   

8.
一、利用外资的新特点和引资环境新动向 (一)制造业集聚的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将成为“十一五”吸引外资的重心 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制造业是我国接受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行业。根据统计,1998年至2002年外商对我国制造业实际直接投资额,均超过当年全部外商实际直接投资额的50%以上,到2003年这一比重高达72%。目前,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制造业集聚的地区。也是引进外资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地区。一是,这一地区在改革开放以来,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奠定了外资进入的基础;二是,近年来中央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了政策调整,有利于国际产业资本的进入;三是,由于这些地区各自形成了产业特色鲜明的区域工业基础,容易与国际制造业的转移形成对接平台。  相似文献   

9.
CEPA及其补充协议的实施改善了粤港两地经贸关系,港资服务业的进入如火如荼。文章通过分析CEPA签订前后粤港珠区域核心城市的服务功能及粤珠地区制造业优势的变动情况来探讨香港服务业扩散对广东及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进而从泛珠区域合作角度提出对粤港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的相关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10.
根据欧盟地区政策及其产业转移效应、意大利核心地区产业集群升级和企业外迁的特征,可以认为广东双转移战略的关键是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广东区域均衡发展政策目标应该是多样化的和基于增强欠发达地区内生能力的,双转移和珠三角产业升级是一个长期过程,目前以政府为主导的双转移战略和政策应该既着眼于转入地的企业也应该扶持转出地的企业。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2003 ~2013年的低梯度地区的制造业行业中类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产业梯度是影响区域产业转移的第一变量.而进一步关于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细化数据显示,在空间方面,同梯度地区之间边际产业的域内转移往往强于域外转移;在时序方面,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早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在结构方面,高、低梯度地区因产业转移整体上步入产业结构上升通道,特别是制造业在高梯度地区呈现明显的逆梯度集聚或转移趋势.为此,高梯度地区可通过渐次扩大区域经济联系的方式拓展域内产业空间转移范围,低梯度地区可通过有所侧重地构建地区产业高地的方式为向域内更低梯度地区转移产业积蓄产业势能.  相似文献   

12.
一、利用外资的新特点和引资环境新动向 (一)制造业集聚的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将成为“十一五”吸引外资的重心 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制造业是我国接受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行业。根据统计,1998年至2002年外商对我国制造业实际直接投资额,均超过当年全部外商实际直接投资额的50%以上,到2003年这一比重高达72%。目前,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制造业集聚的地区,也是引进外资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地区。一是,这一地区在改革开放以来,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奠定了外资进入的基础;二是,近年来中央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了政策调整,有利于国际产业资本的进入;三是,由于这些地区各自形成了产业特色鲜明的区域工业基础,容易与国际制造业的转移形成对接平台。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建立制造业区际转移动态面板模型,依此对FDI区位变迁与中国制造业区际转移的相关关系、作用效果、地区差异性和行业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FDI区位变迁和中国制造业区际转移均呈现出"东出西进"和"就近转移"两种趋势;从全国层面来看,FDI区位变迁是影响中国制造业区际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区域层面来看,FDI区位变迁对中国东部地区的制造业规模具有扩散作用,对中西部地区的制造业规模具有集聚作用,且在中部地区的集聚作用更强;从行业层面来看,FDI区位变迁对于促进大部分制造业行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和造纸及纸制品业向东中部地区转移、医药制造业向东部地区转移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珠三角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赫芬达尔指数和区位商对珠三角九市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表明,珠三角生产性服务业整体集聚水平高,但是区域分布不均衡,生产性服务业在各城市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此外,珠三角产业升级已经具备内部基础和外部条件,承接与集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功能需求日益迫切,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能进一步提高珠三角产业升级的步伐和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由收入差距引起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对粮食生产产生负面影响.根据1990-2010年间省级面板数据估计结果,以2004年为分界点,2004年之前的收入差距对粮食增长具有显著的负面作用.根据经济发展程度和粮食安全状况将全国各省分为四类区域,欠发达地区粮食增产与地区经济差距的关系最明显.应重视缩小区域差距,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投资,在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吸引农村劳动力回流,以促进当地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6.
广东目前产业转移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5年起,广东开始大力推动珠三角地区向山区及东西两翼的产业转移,但迄今产业转移的效果仍不理想,存在着产业转移园区空置、无厂房、有厂房无生产等现象。本文分析了广东推动产业转移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选取7个有代表性的金融指标,构建了区域金融集聚水平的评价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20年广东省各区域的金融集聚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广东省金融集聚水平存在较大的区域差距,珠三角地区金融集聚程度最高,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金融集聚程度相对较低,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不均衡已经制约了广东省进一步发展。因此,提出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引导金融资源在区域间合理配置,完善金融市场与监管体系,集聚金融人才,完善基础设施等促进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以来,珠三角地区资源和环境承载压力持续加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加上金融危机的波及,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广东东西两翼、粤东山区和省外转移。在珠三角产业大转移的过程中,企业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以产业转移理论为依据,结合珠三角产业转移的现状,对珠三角产业转移中的企业的功能定位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区域转移倾向可分为区域内转移倾向和区域外转移倾向,农村劳动力转移倾向不仅受到本地区和周边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差异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周边强集聚中心个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莉  杨续福 《江苏商论》2008,(3):138-141
在总结"十五"期间广东区域产业结构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广东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十一五"时期广东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任务,本文提出以"横向合并"、"纵向联合"和"劣势转移"作为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