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福建省是我国茶叶生产大省,也是茶叶出口大省,茶叶出口有效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需求减少,以及进口国对茶叶质量要求的提高,茶叶出口阻力加大。福建省应提高茶叶质量,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打造知名品牌,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以迎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区域特色产业集聚绩效及竞争态势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常亚南 《商业时代》2012,(2):123-125
产业集聚具有地域空间性和市场自组织性。产业集聚有助于本地产业化和企业家精神的培育,能促进产业链的专业化分工和产业专业化配套服务的完善,推动区域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信阳茶叶产业集聚的发展历程印证了集聚理论对茶叶产业发展的经济意义,本文结合信阳茶叶产业集聚区产生的条件与特点以及发展中竞争态势分析,提出了相关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3.
数字技术驱动下,文学作品营销传播阵地开始转移至网络,网络文学技术地位日渐突显。本文结合网络文学的概念和特点,从文化营销传播、粉丝经济发展、IP价值创造三个层面,对网络文学在数字营销传播时代的技术地位展开了分析,并结合网络文学营销传播发展问题,从重塑网络文学内涵价值、培育粉丝经济和全版权运营等三个方面讨论,希望能够加强优质作品的数字营销传播,推动网络文学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大敏 《商场现代化》2007,(30):268-269
陕西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资源的文化大省,应根据自身的文化优势确立和构建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特色,力求在市场培育及特色的文化产品的打造上下功夫,消除小、缓、散等产业弊端,为陕西经济腾飞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品牌》2019,(1)
区域文化品牌是对品牌在地理范围和精神文化领域的双重延伸,是对特定地域特色文化的集中提炼和表达,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文化性和商业性特点。建设区域文化品牌对区域文化形象展示与宣传、区域文化经济发展、区域文化生活引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区域文化品牌建设需要从品牌定位、品牌培育、品牌持有、品牌开发与品牌管理等层面着手,强化区域文化资源挖掘、内核提炼和品牌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自然地理、基础设施、人口、经济、技术及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制约和影响着河南省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培育和发展河南省体育旅游市场的策略应从重视生态保护;总体布局、区域开发、突出特色;整合市场营销传播理念;开发体育旅游新项目;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快培养旅游产业复合型人才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长三角与珠三角文化贸易模式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其文化贸易模式创新的必要性:随着经济发展及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贸易模式制约着两大都市圈对外文化贸易的持续发展。文化贸易模式有着自身独特的规律,无论在市场层面,还是政府层面,文化贸易模式的创新对都市圈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长三角与珠三角都市圈应基于不同经济、文化背景,特别是文化经济发展现状和自身的竞争优势,创新文化贸易模式,从而促进对外文化贸易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1989年我国茶叶出口达20.45万吨、4.2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茶叶出口大国,创我国茶叶出口史上的最高纪录。这表明我国茶叶生产和出口走上了中兴之路。在成绩面前,我们应看到:出口市场发展是不平衡的。英国是最大茶叶进口国和消费国,我茶对英出口进展不大,远未达到历史水平。本文全面研究分析英国茶叶市场今昔,并以茶叶经济贸易与茶叶产制技术交叉的观点,试图对拓展英国市场、优化出口茶叶结构、利用科技进步、提高竞争能力等方面提出可行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茶叶包装不仅是为了保护商品,更是要通过对茶叶包装的审美文化、流行文化、营销文化等不同文化之间的研究,发展自己的特点,体现出茶叶包装的文化性与创新性。通过茶叶包装的文化特性与视觉设计,结合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所附有复杂的心理活动、年龄、性别、文化、职业、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差异,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及不同的消费心理特征进行研究,从产品的人性化、简约化、环保化、个性化等设计理念思考,不断创新茶叶产品的包装形式,进行视觉信息的设计和装饰,从而使茶叶产品包装在视觉上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诱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提升购买力。  相似文献   

10.
郑文芳 《中国报业》2023,(8):152-153
当下,新媒体对大学生思维、生活与交往方式均产生极大影响。对抵御多元文化冲击、推动社会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来说,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应高度重视文化自信培养,从制度、网络建设、媒介素养培养等层面促进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工作的高效开展。应当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性,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文化自信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上海甲级写字楼市场经过起步和迅速发展以及快速回落的周期性变化后,逐步走向了理性和成熟。展望未来几年上海写字楼市场的走势,综合考虑宏观层面和市场供求等因素判断,甲级写字楼市场发展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2.
城市老年文化消费对于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和繁荣文化市场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文化消费的凸显性、休闲娱乐性、可诱导性、惯性与时尚性、公益性与商业性以及追求便利性。针对这些特点,要通过营造老年文化消费氛围、正确引导文化需求、发展老年文化产业、提供方便的文化消费场所等措施,积极培育城市老年文化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13.
张蓓 《商业研究》2004,(23):64-66
跨国公司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在节约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和实行本土化、融入当地文化之间找到平衡点。因此 ,跨国公司必须在迎合国际营销环境和目标市场的特点的基础上 ,结合本行业、本企业、本产品的实际情况 ,研讨如何培育竞争优势的策略 ,才能在纷繁复杂、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4.
记者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了解到,目前,我国茶叶流通体系已日趋成熟,茶叶市场放开经营以后,形成多种流通方式并存格局。批发市场已经成为我国茶叶交易的重要方式,我国近10年来已经建成了较完整的茶叶批发市场体系。 在产区,目前规模较大的茶叶批发市场有福建安溪的乌龙茶交易市场、浙江新昌的浙东名茶市场、安徽峨桥茶叶批发市场、广西横县的西南茶城等;销区如山东济南茶叶批发市场、北京马连道茶叶一条街、上海大不同天山茶城和大统路茶叶批发市场、广州芳村等茶叶批发市场等。据初步统计,全国茶叶批发市场的年成交额约为50亿元,占茶叶农业生产总值的40%左右。  相似文献   

15.
《中国报业》2014,(5):34-35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档案等事业,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倡导全民阅读。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培育和规范文化市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16.
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融合发展是其主流趋势,在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政府的支持。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探索走在全国前列,总结梳理其主要做法认为,要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在政府支持方面要做到四个注重,即注重政府与市场的协同驱动、注重文化创意产业与特色领域的融合创新、注重文化创意产业与特色领域的融合创新、注重品牌培育与品牌衍生的并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也对上海的乡村振兴及城乡融合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首先分析了上海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然后提出了上海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农村建设用地指标瓶颈、政策供给不足、缺乏金融支持和农业人才缺乏等突出问题;最后从宏观层面提出做好整体发展规划及顶层设计、灵活配置农村用地指标、规范与发展相平衡、改变政府农业补贴方式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鼓励发展上海特色农业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学术论坛的价值取向表现在传播、教育、文化三个层次上,其发展趋势表现出全球化、本土化、区域化、校本化特征,其组织特点表现为路径多元化,其内容主要包括知识教育、创新教育、政治教育、人文教育、生活教育等五个维面。目前,学术论坛中国化呈现出三个发展误区:形式摹仿、国际立场与区域性断裂严重、论坛文化构建的无目标性,因此学术论坛中国化的价值取向应由传播层面向教育层面转变,并应积极致力于文化层面的建设,依据各级各类学术论坛文化定位和内容结构选择的异同形成独具文化结构的品格特征。  相似文献   

19.
论旅游酒店市场竞争优势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旅游酒店管理处于低水平阶段,应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加强品牌创新与服务管理,发挥酒店规模经营效益,培育独特的酒店文化。尤要加强内部文化建设,转变人才观念,采取集团化、个性化、网络化等管理战略,培育市场核心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0.
冰雪产业是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其成长对全省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带动作用。目前,黑龙江省冰雪产业的发展仍存在冰雪旅游项目的开发规模和建设质量欠佳、开发历史短、文化培育不足、产品价格较高、游客市场开拓不足等问题。为进一步完善黑龙江省冰雪产业发展,政府应发挥宏观调控职能,进行合理调整;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冰雪经济产业的综合服务能力;培育冰雪文化、打造特色品牌,促进冰雪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