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首先介绍了港口一体化物流的内涵,指出了港口一体化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关系,重点分析了位于长三角区域的南通发展港口物流一体化的机遇和挑战。指出南通以港口物流发展作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切入点是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新经济形势即互联网电商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物流业特别是航空物流提供了良机,同时也要求航空物流适应互联网经济的发展需求。以南通航空物流业的现状、新经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为研究对象,分析南通航空物流业的优点和缺点,为新经济形势下航空物流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黄芸 《商场现代化》2014,(26):78-79
在金融危机后期南通经济增长趋缓的背景下,随着经济对物流的依赖度提高,大力发展物流业是南通经济发展的潜在需求,本文从南通物流发展现状及推动经济发展等角度出发,结合所面临的问题给出了完善政策、转变物流结构模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区域经济环境下的区域物流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二者的协调发展对于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河南省已经具备了发展区域物流的良好区域经济环境,区域物流的发展也已初具规模,在区域经济环境下大力发展区域物流,将是河南省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和关键.本文从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协调发展关系的视角出发,分析河南省区域物流的发展状况,并对区域经济环境下河南省发展区域物流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董岩辉 《商》2013,(5):197-198
随着航空事业的发展,航空物流也逐步作为一种产业得到推广与发展。中原经济区域历史发展悠久,在国家经济政策的大力鼓励下,当前中原经济区域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目前随着航空物流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也面对着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6.
区域物流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推进型服务业,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发展水平是评价一个经济区域综合实力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正成为区域经济新的重要产业和经济增长点。本文就区域物流规划的模式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一、区域物流空间布局规划区域物流网络体系由“物流枢纽城市——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构成。其中,物流枢纽城市是指在区域经济中有突出的经济地位、交通优势、信息网络与技术条件、物流量大、物流企业较为集中、有枢纽地位的中心城市。物流园区是指由多家物流企业或与物流相关的企业在…  相似文献   

7.
在持续发展的区域经济带动之下,区域物流的发展速度表现得十分明显。而区域物流能力也对现代化的通讯、仓储配送、物流输送等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鉴于此,增强区域物流能力能够大大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为此,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一种互相推动和相辅相成的关系。本文阐述了区域物流能力的含义,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性,以及增强区域物流能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港口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的重要节点和国际物流链上的重要一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先决条件和内在潜质.南通市具有丰富的沿海港口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这为推动南通沿海港口物流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本文在阐述南通沿海港口与物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较为系统的对南通沿海港口与物流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对当前南通沿海港口...  相似文献   

9.
区域物流规划理论框架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我国区域物流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全面铺开,新一轮规划实践对规划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驾驭区域物流发展趋势,构建区域物流规划的理论框架,对于今后各地区编制区域物流规划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提出,现代物流理论、区域经济理论和战略环境分析理论是区域物流规划的主要理论基础,区域物流发展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建设三大网络(物流运作设施网络、物流运输设施网络和物流信息网络),构建两大体系(物流人才教育培养与物流技术发展体系、物流发展政策措施体系),优化物流业结构,促使物流业发展成为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0.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物流产业对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提出,对中国南部和东南亚的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区域的商贸物流很活跃,但物流产业对接跟不上。本文对该区域物流产业对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该区域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缩小城乡差别的重要课题,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则是解决这个课题的关键。发展农产品物流、降低流通成本,是现阶段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举措。本文从多角度对南通发展农产品物流的优势进行了分析,认为发展农产品物流对南通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聂小平 《商场现代化》2007,(26):221-222
当前我国区域物流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展开,规划实践活动对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区域物流规划进行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论述了区域物流的特征和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论述了区域经济的相关理论:梯度理论、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可以用于区域物流的定位分析,指导区域物流规划。  相似文献   

13.
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于一体的物流中心有利于实现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物流集约化程度、创造规模效益,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南通市建设区域物流中心的基础条件,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南通物流业进行了分析与预测,并阐述了区域物流中心对南通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倍受关注,区域物流在区域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综合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的理论,在此基础上对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的发展关系进行了分析,结合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区域物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应着重解决定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金融危机对南通经济运行的影响,重点剖析了船舶产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并从优化临港工业、有效整合产业链、推进区域物流一体化合作模式、创造传统产业的竞争优势、拓展海洋工程产业五方面提出后危机时代南通区域经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区域物流产业总体发展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是彼此依存的统一体,区域经济是包括物流活动在内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模式与区域物流系统的空间结构.随着区域经济发展从不平衡到平衡,区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也由增长极发展模式、点一轴发展模式向网络发展模式动态演化.其中,网络发展模式是物流产业发展的目的,而点一轴发展模式是增长极发展模式向网络发展模式演化的中间阶段.因此,在区域物流发展规划中,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合理确定区域物流资源的空间配置方式,同时结合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与产业规模,把区域物流确定为区域的主导产业、协作配套产业或基础性产业予以发展.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经济计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运用logiscic模型分析了长三角区域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协同关系,采取边际分析和弹性分析法,对区域物流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行了量化分析,并提出了促进长三角区域物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根据全省经济发展特点及物流发展基本格局,江苏将重点发展宁镇扬、苏锡常、通盐泰、徐连淮宿四大物流区域。结合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特点,建设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徐州、连云港等7个各具特色的区域性物流枢纽城市,带动周边及其他城市共同发展,逐步提高全省物流一体化水平。”近日,江苏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正式公布了“江苏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以及今后江苏省物流业发展的布局。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趋深入,我国的经济也步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国内生产总值逐年提升,对外贸易速度不断加快。在这样的背景下,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从而物流园区以及物流基地等遍及了全国各地,初步形成了物流产业的集聚,由此,区域物流和区域增长之间的交互关系也引起了人们的共同关注。本文首先从理论上介绍了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相互影响,以此为基础,通过实证分析的方式,详细探讨了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交互关系,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认清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构建标准化与信息化共存的物流体系这两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柴汝甜 《商展经济》2023,(24):113-116
物流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经济具有重要影响,物流运输能够加快产品流通速度,提高产品供应的灵活性和时效性,促进区域产业链的发展。同时,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从业人员,涉及货运、仓储、配送、物流信息系统多个岗位,为社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此外,物流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物流设备制造、信息技术等行业,形成了产业链的协同发展。通过加强物流发展,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探析了物流运输与区域经济的关系,重点从四个方向提出物流运输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措施,为促进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