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正确考量农村金融需求的“覆盖率”和“满足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农村金融需求我国农村金融需求是多元化的。一类是来自农村经济主体和农户的基本信贷需求:基础建设、农业项目、农村工商业及各类企业等农村经济主体的需求主要是信贷服务,需求量占到农村金融需求的绝大部分;农户的资金需求随其收入水平高低而不同,从事专业生产的富裕农户有生  相似文献   

2.
农村金融需求和金融供给之间的矛盾,是近年来制约农村经济与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结合农村金融需求特点和发展趋势,积极开展农村信贷产品创新,对缓解农村金融供需矛盾、支持"三农"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星子县农村信用社开始尝试金融信贷产品创新,支持"三农"资金需求,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金融供给不足,为有效提供农村金融支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农村金融需求和金融供给之间的矛盾,是近年来制约农村经济与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结合农村金融需求特点和发展趋势,积极开展农村信贷产品创新,对缓解农村金融供需矛盾、支持"三农"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星子县农村信用社开始尝试金融信贷产品创新,支持"三农"资金需求,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金融供给不足,为有效提供农村金融支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贫困地区农村金融的现实状况 (一)农村信贷需求旺盛.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农村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和农村新村镇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对资金的需求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农村金融改革和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源泉。随着农村经济的转型和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农民、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及农村中小企业的真实信贷需求不断增加。而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却不断萎缩,农村金融服务总体缺位的情况愈加严重,农村资金流出农村市场,服务"三农"的金融机构经营理念  相似文献   

6.
基于需求角度的农村信贷供给体系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样化的农村经济主体的信贷需求在其融资次序下表现为多层次特征,但外生性、强制性的农村信贷供给模式却与这种层次态的信贷需求之间存在天然的分歧和矛盾.只有改变传统的信贷供给逻辑,通过建立竞争性农村金融组织、再造资金回流机制、改革农村信贷管理体制、规范引导非正规金融、建立并完善农村金融风险补偿机制和金融保障体系.才能提高农村信贷供给制度的适应效率.  相似文献   

7.
金融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金融市场包括所有资金需求和供给的交易市场。狭义的金融市场指证券的发行和买卖。农村金融市场则是以农村为主体,城乡结合的资金交易场所。 一、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农村金融市场有利于缓解信贷资金压力。目前地方财政困难,农村经济建设资金不足是一个的突出问题。发展农村金融市场对农村经济的重要意义在于筹集资金,通过金融市场发行和融通债券将有助于缓解财政困难和企业资金不足。财政困难,如果不从市场上筹集资金,就只有依靠金融部门;企业资金不足,如果不在市场上想办法,也只能依靠银行。所以,发展农村金融市场有利于减轻农村信贷资金的压力。  相似文献   

8.
杨汶霖 《时代金融》2013,(29):168-169
一、前言"新农村建设"是一项融合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综合项目。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农村自身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无论是乡镇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还是普通农户的个人信贷需求,都需要得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才能得以实现,唯有先发展农村金融才能保证农村各项基本建设的顺利展开。二、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变得更加强烈。贫困地区由于受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资源的限制,农村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投入有限,制约了涉农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农村金融需求旺盛、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加剧,加大了新农村建设的难度。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新和县农村金融需求供给现状为例,对构建贫困地区农村普惠制金融体系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由供给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农户生产经营活动多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整个农村地区的资金需求越来越旺盛。然而,由于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在现有经营模式下开展的一系列信贷创新对农村金融需求,尤其是一些特色需求仍具有较强的金融排斥性,使得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创新与"三农"的需求很难达成一致。本文运用金融排斥性理论,全面分析了农村信贷创新的现状、问题与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农村信贷创新的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收紧财政和信贷,控制需求,稳定物价,保持国民经济的平衡和稳步发展,是1988年国民经济计划工作的总方针。农村金融部门也要根据这条方针,结合农村经济的特点,控制农村信贷总量,调整农村信贷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支持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金融学会农村经济和农村信贷研究会首次研讨会综述中国农村金融学会农村经济和农村信贷研究会首次研讨会于1996年10月29日至31日在昆明举行。与会代表围绕农业银行如何适应农村经济和农村资金中的新情况、新变化这一主题,对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后农业银行...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农村信贷供给制度和农民金融需求之间的矛盾分析,指出了农村信贷供求的非均衡可以外化为三大矛盾:即传统金融信贷安排与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矛盾;农民、农业特殊性与农村金融机盈利性、安全性之间的矛盾;农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与农村资金“农转非“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些矛盾的困扰,阻碍了农村信贷市场的发育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缓解矛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农村信贷供给制度和农民金融需求之间的矛盾分析,指出了农村信贷供求的非均衡可以外化为三大矛盾:即传统金融信贷安排与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矛盾;农民、农业特殊性与农村金融机盈利性、安全性之间的矛盾;农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与农村资金"农转非"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些矛盾的困扰,阻碍了农村信贷市场的发育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缓解矛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普惠型农村金融体系亟待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建了农村金融体系.逐步形成了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规模不断扩大.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并没有适应农村经济转型对金融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正规农村金融机构资源供给不足、服务不到位的问题依然相当突出.农村资金又大量外流.农户仍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信贷约束。正规金融对农户的信贷配给和信贷约束问题一直是农村经济与金融发展的热点争论问题。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现在,许多国内外研究者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使得我们对正规信贷约束问题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现行农村金融服务存在一些缺陷:一是农村金融业务范围难以满足农业信贷需求。农户小额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农户信用贷款,仅能满足部分农户的简单种养业资金需求,难以满足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田水利设施等基本建设资金需求。二是农村金融服务品种单一的问题难以满足多元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农户小额信贷需求的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雯婷  袁静 《时代金融》2016,(5):214-215
农村金融服务的相对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银行对农户的小额信贷业务为农民提供了资金支持。本文通过调查农户小额信贷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存在的供需不匹配的矛盾症结所在,提出要改善农村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推进农村金融担保与抵押物的创新,加强信贷宣传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农村金融改革逐步深化,农村信贷供给与信贷需求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如何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信贷供给市场体系,创新农村信贷市场服务机制,是农村金融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问题由来已久,颇受关注。要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大力增强农村金融的服务效能,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作用。本文基于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乡宁县支行对县域双鹤乡的调查数据,分析与探讨了不同收入层次农户借贷需求特征、借贷资金用途及农户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文章从制度和信贷机制安排入手,提出了满足不同收入层次农户借贷资金需求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建设新农村需要大量多样化、长期化的金融资金支持,而农村金融机构的商业化改革使农村金融供给主体缺位、农村资金脱离农村,加之金融工具单一以及制度的约束等问题,使农村金融市场形成尖锐的供需矛盾。本文在农村金融需求主体按照经济特性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对传统的信贷二层结构和借款人组织化等方式进行了分析,对借款人组织化进行了创新,提出了三层结构模式,对新模式中的农村金融需求主体和中介机构的适用范围、三层结构模式的优缺点进行了研究。最后以国家开发银行支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例对三层结构模式进行了介绍。实践证明此创新对于缓解当前农村金融供需现状、支持三农、支持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