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贷款五级风险分类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前两类为正常贷款,后三类为不良贷款。贷款风险分类克服了贷款按期限分类所带来的不足,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便于加强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为更好地运用贷款五级风险分类法,还必须处理好其与期限管理、客户信用评级及提取呆账准备金等方面的关系,做好清分工作,保证信贷资产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2.
我国专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之差,不良债权之多,已成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巨大障碍。尽管专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已基本剥离,《商业银行法》已颁布,但产生银行不良债权的基本因素并没有根本性改变,仍在继续对银行贷款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据初步估计,全国逾期、呆滞贷款约占贷款总额的20%,死帐,坏帐占全国贷款资产的10%。按中国人民银行下达的《关于对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通知》规定的逾期、呆滞、呆帐贷款比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3.
肖梅 《西部金融》2001,(9):29-31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由于种种原因积累了大量的不良信贷资产,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银行系统的不良信贷资产已逐步显现出来.据统计,我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仅计算不良债权,按普遍接受的看法,不良贷款占全部贷款的20%.由于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的持续、快速上升,导致商业银行经济效益和资本充足率的明显下降,影响了银行资产的良性循环.在当前我国处置不良信贷资产的市场化程度不高、法律和信用环境欠佳、信息来源不对称的情况下,仅仅依靠现有的传统手段处置不良资产,其难度非常大;而我国银行的呆账准备金制度建立又较晚,比例太低,远远不能满足呆坏账核销的需要,其结果必然是牺牲银行未来的利润和安全.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在经营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银行蒙受经济损失或获取额外收益机会的可能性。一、商业银行风险因素1.会计体系不完善带来的管理风险(1)坏账核销风险。无数研究表明,银行坏账的推迟核销与累积而不是坏账本身导致了金融危机。在我国,不良贷款主要是指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及担保等表外业务项下的垫付款项从垫付日起即作为不良贷款。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2008年3月19日发布的<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2008年修订版)>与之前的<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对比,提出金融企业只有依照新办法,才能促进金融企业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并指出贯彻新办法中的主要制约因素,探讨当前确保"新办法"的贯彻落实,及时核销银行呆账,促进不良贷款双降,提高资产质量,提升银行的市场价值和公众信心,彻底解决银行业存在的"高不良、难核销"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高校资金来源渠道越来越广,对于资产的精细化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近些年来,我国的高校资金来源不再像以前一样单一,尤其是现在高校通过像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取贷款来进行校园建设,使得高校的资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然而,我国当前高校资产管理上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本文旨在分析当前我国高校资产管理当中出现的问题,寻求精细化管理高校资产的有效对策,希望对于高校资产的精细化管理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7.
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是我国银行信贷管理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我国银行业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和标准进行信贷管理和风险控制的需要,有利于加快国内银行与国际惯例接轨,走向国际金融市场的进程,有利于银行按照审慎会计原则对信贷资产进行科学的分类和管理,准确合理地反映银行的盈亏状况,对国内银行提高信贷管理水平,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和稳健发展将产生积极的作用.1999年7月,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通知>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对贷款进行了清分,2000年起按季定期进行了分类,从今年起,我国各类银行开始全面施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  相似文献   

8.
流动性是银行业生命。保持适度的流动性,对于维护银行资产的安全性、提高银行经营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防范流动性风险是每一家银行所必须注意的问题。那么判断哪些因素对于上市银行流动性起到主要影响的工作便显得尤为紧要。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从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和银行微观经营因素角度出发,选取表征货币供给情况、宏观经济情况、通货膨胀水平、货币政策和资本市场状况的宏观经济因素变量和表征银行信贷资产安全状况指标、银行盈利能力指标、银行资产规模指标、银行负债规模指标、商业银行净利息收人水平、银行抵御风险能力指标、银行竞争能力指标及贷款呆账准备金的银行微观因素来分析对银行流动性影响,发现其对各个银行及银行业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国企对制度转轨的政治支持,政府安排了金融约束型的垄断性银行体系,并通过贷款配额,低于市场出清利率及政策性贷款等方式为国企提供制度补贴。公有产权隐含的政府担保,一方面使国企和国有银行之间的金融交易契约蜕变成特殊的保险契约,从而内生了国企对银行的信用风险;另一方面使银行通过政策性呆账贷款来实现商业性呆账的公共化,内生出国有银行对政府的信用风险。政府既是银行又是企业的所有的制度安排是产生国有银行的信用风险及不良贷款的制度根源。求解不良贷款问题在于通过民营化的制度转轨使二成为独立的经济主体。  相似文献   

10.
随着商业银行法的颁布和实施,努力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已迫在眉睫。从嘉兴市工行信贷资产运行状况看,由:于企业经济效益滑坡,信贷资产质量亦不容乐观。截止1995年9月末,全市工商银行不良信贷资产总额达57956万元(其中:逾期贷款46287万元,呆滞贷款8068万元,呆帐贷款3601万元),占信贷资产总量的15.27%,高于全省同期的14.99%,虽比1994年末工商银行总行三项贷款占比21.1%少5.83个百分点,却也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因此,如何规避风险,提高效益则成了芥银行的共同追求。笔者在此就加强信贷资产风险管理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政策性贷款是目前我国政策性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它明显有别于可以无偿占用的财政拨款,具有指导性、非盈利性和优惠性等特殊性。但政策性银行贷款的运行,也应遵循银行资金运营的基本规律,从而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促进政策性银行的健康发展。本试对目前政策性银行贷款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其贷款质量的主要因素,从而探索政策性银行贷款管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一、商业银行经营不实的主要表现 (一)贷款形态划分随意性较大,银行贷款质量反映失真.正常贷款与不良贷款本是一个动态数据,应根据实际执行情况划分,但是一些行、处为了完成上级行考核指标,人为划分质量标准,使正常贷款和不良贷款反映失真.一是人为扩大正常贷款,减少不良贷款数额;二是在不良贷款中随意调整"一逾两呆"所占比重;三是贷款资产形态调整不及时,如正常贷款和逾期贷款、逾期贷款和呆滞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数据调整.由于资产形态划分不准直接影响盈亏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3.
作者从专家的视野、监控的角度,指出经过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的信贷投放,我国商业银行尽管总体风险可控,但是,已经积累的信贷风险也不容忽视。体现为:地方融资平台过度融资、项目贷款盲目扩张、房地产贷款面临资产泡沫等诸多方面。本文披露了信贷业务领域种种显性与隐性的风险,剖析了来自银行内部与市场外部、主观与客观的多种原因。提请银行业界及有关经济管理部门对此应予以高度关注,绝不可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14.
薛玫 《新智慧》2004,(8B):35-35
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1999年开始,我国先后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进行剥离。在此过程中,以物抵贷收回贷款逐步成为商业银行清收不良贷款的重要方式之一。所谓以物抵贷,是指商业银行贷款到期后。借款人无法以货币资金履行债务,银行为保全贷款  相似文献   

15.
浅析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体制和管理的欠缺,我国银行业普遍存在经营效益差和不良资产高的问题.大额的不良资产已成为威胁金融体系安全的核心问题。但遗憾的是.在西方如日中天的私人银行业务在我国尚未形成市场,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尚无一家成立了专门的私人银行部。由于私人银行业务的落后,国有商业银行白白损失了大量的中间收益。本文评介了西方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特点和运作方式,探索了西方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在中国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察了我国银行建设项目贷款(固定资产贷款)风险度管理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完善建设项目贷款风险度测算公式及风险度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导读:近年,银行创新了以票据进行受托资产管理,实施专业运作的资产管理业务,其发展的动因在于我国金融市场深化发展促使银行传统票据贴现业务加快转型发展。未来,票据资产管理业务仍是银行票据业务经营转型的关键,票据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主要方面在于票据理财业务的再创新、票据资产证券化、票据资产托管和电子票据等领域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于当前股改中的国有商业银行开展的大规模不良资产处置划转(移交资产管理公司)、核销损失的工作,在积极推进此项工作的同时,银行还应做好后续清收工作.即使对已经核销的呆账,也应做好账销案存,继续追索.对于自留清收项目更应当加紧催收.同时要切实加强贷中贷后管理,确保授信业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立足于城商行零售业务转型的实践,从信贷资产配置的视角出发,研究了省域数字经济发展给城商行“资产端”零售贷款占比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可以助推城商行零售业务转型,对其“资产端”的零售贷款占比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一方面,这种促进作用主要集中于个人经营性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汽车贷款,对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则表现出抑制作用;另一方面,对于资产规模较大和东部地区的城商行,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可以“赋能”城商行的风险管理和成本管理,进而促进其“资产端”零售贷款占比的提升。调节效应检验表明:通过“改善民生质量、提升司法质量、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优化零售贷款业务的发展环境,可以强化数字经济对城商行“资产端”零售贷款占比的促进作用。此外,数字经济背景下,城商行“资产端”的“零售贷款占比提升”是以“对公贷款占比降低”为代价的,即存在“替代效应”,且在经济下行期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问题是世界各国银行业及金融监管当局极为关注的重大问题。银行要保证贷款安全归还、实现目标利润就应建立健全贷款质量监管制度 ,而对不良贷款的监控应是银行各部门整体协作的共同工作 ,本文主要阐述会计对规避信贷风险的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