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中央银行直接以通货膨胀为目标并对外公布该目标的货币政策制度。既有的研究表明,中国现行的货币政策以及货币供应量目标对于保持价格稳定来说效果并不理想。中国当前货币政策遇到的问题与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之前所遇到的情  相似文献   

2.
最优货币政策分析的一般框架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涛 《商业研究》2011,(2):157-164
随着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对于最优货币政策分析框架的研究也迅速兴起。从最优货币政策的目标出发,本文分析了货币政策的内涵、类型和最优货币分析框架的特征,及政策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货币政策决策方式和几个典型的货币政策规则,特别是通货膨胀目标制及中国的最优货币政策设计,旨在为我国确立的最优货币政策框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中间目标选择看通货膨胀目标制在当前中国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择入手,对传统中间目标在中国的适用性以及摒弃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新框架——通货膨胀目标制在中国实施的现实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引入通货膨胀目标制可以对我国货币政策的现行不足进行修正和完善,进而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即货币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历来是宏观经济理论争论的"热点"之一。从货币政策的四大目标入手,通过衡量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来评价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基于1997-2009的宏观经济数据建立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模型对货币政策在中国是否有效这一问题做经验验证。  相似文献   

5.
中介目标的选择对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至关重要.中国在1996年将货币供应量正式确定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日渐深入,从可测性.可控性、与国民经济的相关性等几个标准来看,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适宜性都受到了不断的质疑.本文从以上方面对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前,韩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高于中国,在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操作目标及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工具等方面有许多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中国应根据国情,提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增强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大力发展货币市场,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强金融监管,维护市场稳定,有序地推进货币政策的改革和完善,为本国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货币环境。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E&G指标体系打分法研究中国的最优货币政策透明度问题。通过研究发现中国在货币政策透明度方面努力的目标并不是让E&G体系中的所有指标都透明,而是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把握好货币政策透明度中的"度",即找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最优货币政策透明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构建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分析中国货币政策是否兼顾了资产价格和人民币汇率目标,进而基于LT-TVP-VAR模型,研究数量型和价格型两种货币政策冲击下,资产价格和人民币汇率不同滞后期的时变脉冲响应。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以来,价格型货币政策已考虑了资产价格目标,但人民币汇率目标仍不显著;资产价格面临不同货币政策冲击时,各滞后期脉冲响应存在较强的周期性和领先滞后关系,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面临不同政策冲击时,各滞后期脉冲响应存在很强的一致性和同步性;中国在提高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效果、促进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的同时,应兼顾资产价格和人民币汇率目标。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锋 《商场现代化》2007,(15):262-263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一般可以分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中国现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M1和M2,我们通过对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国的GDP与货币供应量存在线性关系;同时中国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很小,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利率还没有市场化,没有起到调节经济的作用。因此中国在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的今天还应该以货币供应量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10.
《商》2015,(32)
本文以中国货币政策工具和通货膨胀为目标。然后量化比较各种政策工具、目标的作用效果,以识别治理通货膨胀的有效货币政策操作方式。论文论述了信贷规模控制制度下的货币创造与货币供给机制,对实证结论进行了解释。最后该报告简要评价了金融危机后中国的货币政策操作。  相似文献   

11.
中介目标的选择对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至关重要。而决定一国货币政策中介选择的必然是一国的经济金融现实。在中国,1996年,货币供应量被正式确定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但是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供应量在可测性、可控性方面存在严重缺陷。货币政策的演进趋势告诉我们,实现了规则性和灵活性高度统一的通货膨胀目标制是未来中介目标的良好选择,需要受到我们的关注,本文也对此做出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了中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币值稳定和经济增长,但是根据菲利普斯曲线,二元的货币政策目标实际上存在内在的矛盾。本文采用了皮尔森相关系数的分析方法,研究了M2货币供应量对于两个代理变量的影响和相关关系,得出中国货币政策在稳定货币币值的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商》2012,(22):9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17日在"2012财新峰会"上表示,新世纪以来中国货币政策采取多目标制,除保持低通货膨胀之外,还包括推动经济合理增长、保持较充分的就业和维护国际收支平衡。周小川说,中国经济在转轨过程中,普遍存在"过热冲动",所以货币政策始终需要强调防范通货膨胀。他同时表示,货币政策实行多目标制,首先还是因为中国经济处于转轨过程中。央行的货币政策要保持宏观经济主要指标的健  相似文献   

14.
我国货币政策名义锚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介目标的选择对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至关重要。而决定一国货币政策名义锚选择的必然是一国的经济金融现实。在中国,1996年,货币供应量被正式确定为我国货币政策名义锚,但是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供应量在可测性、可控性方面存在严重缺陷。本文将就我国货币政策名义锚适用性做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5.
李扬 《财贸经济》1996,(3):55-59
货币政策目标的转换及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英国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李扬自1993年开始,英国货币当局正式放弃了施行了近30年的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主的货币政策操作,同时明确地将货币政策目标转变为抑制通货膨胀;与此相应,货币当局的监控指标和货币政策的实...  相似文献   

16.
《光彩》2000,(7)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日前说,面对国际国内的形势发展,中国将继续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目标,既要防止通货膨胀,又要防止通货紧缩,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吴晓灵在日前召开的中国金融业改革国际高级研讨会上说,中国货币政策改革的主要方向是:进一步完善以间接调控为主的货币政策工具体系,更多发挥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及利率调节的作用,保证货币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正确处理化解金融风险与保持货币稳定、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增长的关系,适时调整货币政策的力度,提高货币政策的预见性;探索建立以中央银行…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逐步淡出,货币政策的作用正在加强。资本市场的规模和结构发生的极大变化影响着货币的供给和需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以及货币政策的工具。与此同时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在增强,并成为货币政策的重要传导渠道。作者从中国货币政策应关注资本市场发展,尽快实现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的互动,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的角度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不同时期同一货币政策目标体系下的货币政策有效性不同,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体系几经调整。在目前金融稳定问题危及经济发展的新经济环境下,各国基于现行货币政策目标体系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再次受到质疑。本文对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将金融稳定纳入货币政策目标体系的货币政策的依据和影响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9.
中国货币政策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等层面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对于国家的发展可谓是举足轻重。货币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传导方式来影响经济发展,从而实现调控目标。本文据此从货币政策的目标和有效性上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进一步深化了产业政策的协调性,同时为经济均衡的达成提供理论层面的支撑。  相似文献   

20.
《品牌》2015,(8)
短期而言,要降低中国企业融资成本,央行应尽快全面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尽管央行不太愿意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但如果要实现今年7.5%的增长目标,中国必须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长期而言,中国需要推进结构改革来提高金融系统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