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第九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投洽会”)于9月8- 11日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在国务院领导的直接关怀下,在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在各协办单位的大力协助下,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已经成为不仅是目前中国惟一的以促进双向投资为目的的全国性国际投资促进活  相似文献   

2.
基于以下两个问题: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的动机是什么?东道国的自然资源因素是影响中国对非洲投资的关键因素吗?利用计数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动机及决定因素。结果显示,国有企业对非洲投资的直接动机是寻求市场,非国有企业在非洲投资的目的是寻求市场和寻求效率,因而非洲东道国的自然资源因素对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活动没有显著影响。同时还发现,中国企业倾向于在与中国有经济合作关系且宏观经济稳定的东道国进行投资,而不倾向于在制度环境较差的东道国进行投资;中国与东道国签署并实施的BIT没有对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活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外资》2003,(10):51-51
<正> 《中国投资指南》网站是由商务部策划建设,为外商来华投资提供权威性信息服务的网站,网站于2003年6月1日正式投入运行。 《中国投资指南》网站全面、系统地向投资者介绍中国投资环境、吸收外资法律法规、行业发展情况和产业政  相似文献   

4.
1992年中韩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以来,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呈现了这样几个特点:起步晚发展快;投资规模偏小;大企业加速中国本土化;行业多样化;地区布局面广。韩国对华投资为何增长迅速,原因是中国低廉的生产要素;有利于直接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投资环境稳定,劳资纠纷少  相似文献   

5.
<正> 美国是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经济和技术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也是迄今为止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美国率发达国家之先,1980年便开始对我国进行直接投资。经过近20年的发展,美国不仅成为发达国家中对华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地,而且也成为我国利用跨国公司直接投资,获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重要途径。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对中美两国的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6.
拉美地区已经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地区。中国企业投资计划准备不足,投资领域过于单一,产业分布相对集中,投资地区趋向集中,国别分布不均匀是中国对拉美地区直接投资的主要问题,因此,继续开拓多投资领域,规避投资风险,树立中国良好企业形象,加强中国政府对企业的扶持和引导,建立危机预警机制是进一步发展对拉美直接投资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本刊推介     
《中国传媒科技》2008,(7):128-128
梳理中国投资发展脉络,深度解析中国投资政策。汇聚中国投资思想精髓,研究探讨中国投资创新。权威记载中国投资大事,全程跟踪中国投资项目。总结中国经典投资案例,全面展示中国投资成就。由中国投资学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资研究所、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联合编纂的《中国投资年鉴》是中国出版的投资类大型年鉴。  相似文献   

8.
投资     
<正>埃及投资部长:埃及欢迎中国对非投资多元化埃及投资部长马哈茂德.萨夫瓦特.毛希丁4月12日说,近年来中国在非洲投资和发展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埃及欢迎中国在非洲投资多元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刘美珍 《中国外资》2013,(16):162-163
本文通过深入解析历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公报的数据,综合分析商务部、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网站公布的信息,研究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与投资规模、投资区域分布、投资行业、投资境内主体、投资方式这五方面的现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起步低,发展快,已经处于邓宁投资发展周期论中的第三阶段;投资国家聚集度高;投资行业进一步多样化,但商贸服务业投资是主要部分;投资主体仍以国有大型企业为主;并购行业集中,但是新建还是投资最重要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0.
徐少卿 《新理财》2012,(Z1):46-47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及融入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中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步伐进一步加快,境外投资各项指标实现翻倍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境外直接投资额近530亿美元,年均增长55%;境外投资国别快速增长,遍布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投资方式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媒科技》2014,(23):95-95
中国现在的情况下,要保持适当的速度,没有投资是不行的。问题不在于投不投。而在于是有效投资还是无效投资。很多无效投资造成了现在的产能过剩。未来要争取做有效投资,仅靠中央政府不行,靠卖地也不是办法;靠国企也不行,前几年是国企投资,现在国企已经负债累累,他们不可能成为投资主体,所以只能靠民间投资。新常态下民间投资一定是唱主角的。  相似文献   

12.
在测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便利化水平的基础上,将贸易引力模型运用到国际直接投资领域,着重分析我国内地向"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的关键决定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最后通过模拟中国内地对"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的潜力数值,考察未来能够释放出的投资增长潜力.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便利化总体水平不高且洲际差异显著,欧洲最为便利,其次为亚洲,最后是非洲;在影响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诸多因素中,东道国的投资便利化水平、劳动力规模、自然资源禀赋、双方的国内生产总值和汇率水平均对其有正向的创造效应,而两国之间的地理距离和东道国的税率水平则具有明显的消极影响;未来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潜力最大的地区是亚洲尤其是东南亚地区,其次为非洲.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外资》2005,(6):52-53
<正>中国实施宏观调控以遏制过热的房地产投资,为外资逐鹿中国房地产市场铺下了“红地毯”。近期来中国寻找房地产投资机会的主要是来自美国和欧洲的基金,一批著名的海外基金投资机构纷纷活跃在烂尾楼市场。而外资之所以钟情“烂尾楼”市场,是因为烂尾楼交易及开发速度快,适合基金快进快出。事实上,近两年来,上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外资》2003,(12):18-19
<正>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全国投资促进机构联席会议和世界银行共同举办,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中心、北京国际投资促进会承办的首届国际投资促论坛(以下简称论坛)于2003年11月10—11日在北京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5.
编者的话     
《中国外资》2005,(9):1-1
<正>经国务院批准,从第九届“投洽会”开始,“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正式更名为“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投洽会”成为了我国目前唯一经国务院批准举办的、以促进双向投资为目的的全国性国际投资促进活动,其更名进一步凸显了“投洽会”的国际投资促进功能。进一步体现“国际性”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本届“投洽会”拟邀请经合组织(OECD)作为协办单位,进一步加强“投洽会”的办会力量。二  相似文献   

16.
王再峰 《理财》2014,(11):1-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间财富的积累日益庞大,国内居民投资愿望日益强烈。 就目前而言,中国内地投资理财市场依然存在着投资渠道不畅,投资要素和投资市场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一边是一些投资领域资本的奇缺,一边是大量民间资本的无效闲置;一边是民间流动资本的严重过剩,一边是正规投资渠道极其有限。国内A股市场的牛短熊长、楼市且限且涨的畸形房价、黑幕重重的基金以及陷阱遍地的理财产品……诸如"黄金抢购热潮"般,由中国大妈们时不时掀起的"各种抢",正是这种个人投资窘境的真实体现。民间投资资本急需寻找更加广阔的投资领域、地区和品种。  相似文献   

17.
<正> 第七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组委会在中国“非典”疫情解除后,便对外宣布本届“投洽会”将于今年9月8日在厦门如期举行,这对众多对华投资充满信心的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喜事。目前,“投洽会”紧锣密鼓地招展及专题会议的准备工作已近尾声,在此之际,记者就本届“投洽会”及投资促进工作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副局长刘亚军。  相似文献   

18.
经济投资是农户经济行为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乔村农户经济投资行为的研究发现,农户并非一般地重储蓄而轻投资,农户的经济投资存在一种“二元结构”;对于农业生产投资,奉行“能省则省”的投资观念;对于人力资本则奉行“竭尽全力”的投资策略。这种二元投资结构是当前中国城乡二元社结构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9.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新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中国入世对于跨国公司在华的投资和经营带来深远影响。新世纪初,全球经济版图正在进行新的调整。跨国公司的全球网络也在重新调整。管理运营中心、制造中心和研发中心等是跨国公司全球网络中的主要环节。中国已经是许多跨国公司的制造中心。中国也正在成为一些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入世后,由于金融、批发、零售等服务业开放,中国也有可能成为跨国公司的管理营运中心。  相似文献   

20.
哈萨克斯坦是与中国接壤的重要国家,其推出了大量投资激励措施,为外国投资者在哈萨克斯坦基础设施投资提供支持。中国企业在哈萨克斯坦进行基础设施投资面临较大的挑战,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解决投资哈萨克斯坦基础设施的有关法律问题。中国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投资策略,积极应对各种风险,以确保投资成功。中国在哈萨克斯坦进行基础设施投资,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法律规制:一是中国法律,二是哈萨克斯坦法律,三是有关中哈投资的双边及多边协议。文章着重从规范中国投资者投资哈萨克斯坦基础设施的三个法律层面来探讨法律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