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育教育的根本是发展人,德育教学的使命是铸造人生、陶冶性格、健全人格。要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就要让德育教学走向生活,让学生走回生活,真正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对广大中职学生来说最有效的德育教育形式就是生活,让德育教育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样的“生活德育”教育才是中职德育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任何教育都是教学生怎样做人的教育。教育的区别在教育学生做什么样的人。教育学生做什么人的问题,也就是德育目标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的德育目标过高论是错误的、有害的。德育要取得好效果,一定要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扬起理想的风帆。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生本德育"理念支撑的马克思主义人性和人本质理论及其西方社会建构理论的两个维度的分析,认为"生本德育"理念关照下的高校德育模式的变革是解决当前高校德育实践过程中学生道德社会化问题的关键,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路径。提出以真心面对学生,以真情感动学生;以"忘我"融入学生;以平等之心面对学生,以公平之行赢得学生;使德育回归生活世界,提升学生素质水平四个"生本德育"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盛妍妍 《时代经贸》2008,6(8):196-197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强调以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为重点,以启发式教育、个性教育为途径,实现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的德育目标。他的德育思想对我国德育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学校应在事实上树立德育的核心地位,努力织就“学校-家庭-教师”的教育网络;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分层次制定德育目标和内容;应利用社会丑恶现象开展反面教育,促进学生道德辨别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德育课程是指学校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思想实际。设置专门的学科课程,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以及法制等方面的教育。高校德育课程相对于知识性课程以及非课程德育有自己的特点。德育课程诉诸的道德认识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基础作用、德育课程价值导向的鲜明性,能够克服学生自身经验的局限性和环境影响的多元性,以及德育课程内容的完整系统性,能够克服非课程德育内容的零散随机性,确立了德育课程是高校德育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6.
当代德育教师的素质结构及有效培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中,德育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的重要任务。讲道德的人必须是有道德的人,德育教师是培养学生道德修养、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因此德育教师自身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才有资格教育和引导学生。除了教师自身要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力和心理素质以外,各级部门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德育教师的素质进行有效的培养,为实现教育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做努力。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和传统道德实践观都要求当代学校德育工作者重视实践德育,通过实践育人。实施基于"一系一品"实践德育就要结合系部学生专业特点,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均衡发展,开展相应的德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基于"一系一品"实践德育的开展有利于充分利用职业学校实践资源,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7,(12)
分析微公益的德育意义,提出将微公益引入思政课堂教学的形式、方法,及如何进行学生微公益评价。将微公益活动引入学生管理和社团活动中,充实学校网络德育平台。以身边人、身边事的帮扶为内容开展校园微公益活动。  相似文献   

9.
高校历史教学德育意蕴丰富,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坚定理想信念和增强文化自信。要牢牢抓住高校历史教学的多重德育意蕴。当前高校历史教学受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严峻挑战,德育培养方式亟需完善,不能全面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等。为此,应基于信息化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优化德育培养方式,抓住大学生的认知特征等。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是大学生生活、学习、交往、文化娱乐的公共区域,也是传承大学精神、彰显高校特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和阵地.在高校学生生活园区融入德育,需关注学生的个人需求和个性差异,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构建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促进学生发展的生活园区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11.
转变德育观念,树立新的德育培养目标,增强大德育意识,让德育“活”起来;探索科学的德育原则和方法,提高德育实效,让德育“立”起来;以创新教育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德育“新”起来;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使德育“关”起来。  相似文献   

12.
对工程德育模式的特点和理论进行了阐述,指出高校工程德育模式具有很强的学科交融性,而不单是德育范畴的产物;同时,进一步阐明了高校工程德育模式的经济属性。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2013,(3)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性要求,认真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全面发展规律,借鉴发达国家高校德育实践的丰富经验,改革我国高校传统的德育工作模式,创新性地提出新时期我国高等院校德育工作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思路,把德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通过整合校内外德育资源,创新德育实践理念、内涵、手段以及考核评价方式,广泛开展大学生德育实践活动,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和人民群众,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4.
牛三平 《经济师》2005,(1):95-96
大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高素质的核心内容,就是把德育放到大学教育的首位,让德育渗透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起到导向、引领作用。文章从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德育建设所包涵的内容及如何开展德育工作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具有特殊的规律,必须转变德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素质,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从而达到德育目的。  相似文献   

16.
在职业学校开展与时俱进的公益活动,既能服务社会、奉献爱心,又能帮助职业学校学生增强社会参与感、认同感,以及确立自身的成人感和价值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各种公益活动开展得独居特色,对职校学生道德、行为的提高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汤小艳 《时代经贸》2013,(18):219-219
在职业学校开展与时俱进的公益活动,既能服务社会、奉献爱心,又能帮助职业学校学生增强社会参与感、认同感,以及确立自身的成人感和价值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各种公益活动开展得独居特色,对职校学生道德、行为的提高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德育是德性的养成与培育,它在教育中处于核心的地位,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但在目前,我国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急需解决。要有效地解决现在存在的问题,要采取有利的措施,如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开发网络功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德育管理目标要实际化;提高德育工作者的道德素质,以期对我国的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邵广军 《经济师》2011,(10):113-114
以德育实践八项工程为载体,探索德育实践八项工程、综合测评、学期鉴定、德育实践学分制、就业能力考评五位一体的德育实践模式,构建学生专业能力、人文精神、科学与文化素养、沟通协调能力、诚信意识、合作意识、吃苦耐劳的品质、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于一体的德育实践体系,增强德育实践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认知和情感两方面进行交互作用的过程.情感性德育教学范式特点之一是重视人的情感、并把情感发展纳入德育课教学的目标;二是利用人的情绪情感的特殊机制,改善和提高德育教学的影响力和有效性.其作用在于:对于学生道德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它要求德育教师具备基本的情感素质,如尊重感、公正感、责任感和幸福感,相应的主导情绪和状态以及师生情感交往的基本能力和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