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我国社会信用机制的缺失与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正新 《企业经济》2006,(3):144-145
我国社会信用问题的最大症结就是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双重机制的缺失,其主要表现为:守信者的经济利益激励缺失,声誉、信誉、债权等得不到保护,失信者也得不到道德谴责、经济惩罚和法律制裁。我们应该采取培育信用文化、建立信用体系、征信系统和精神与物质奖励制度、建立失信惩罚制度、建立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完善企业资信评级制度和风险预警制度、加快信用立法等策略来构建我国社会信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梅龙生 《财会月刊》2012,(33):88-90
若信用征信机构收集、分析整理和使用信用信息等行为若侵害征信对象的隐私、信用、商业秘密或商誉,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若信用征信机构向服务对象提供虚假信用信息,应当承担违约责任。由于信用征信行为的公益性,信用征信机构的民事责任在归责原则、损失赔偿和举证责任承担等方面的制度设计应当具有特殊性,其目的是降低信用征信机构执业风险,以促进我国征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期导读     
在国家工商局机构升格并增设外资局后,2002年4月25日,全国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工作座谈会在上海召开。国家工商总局王众孚局长就如何认清形势,明确任务,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的外资登记管理工作,作了重要讲话。从事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工作的同志们应认真学习贯彻。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是以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为基础的。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秩序混乱、企业失信行为大量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的企业征信制度没有真正建立和完善起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在此方面进行了课题研究,本期发表的《我国企业征信发展的现…  相似文献   

4.
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明确我国个人信用管理模式 西方个人信用制度具有成熟的制度体系.实施各具特色的管理模式:一是中央银行建立的中央信贷登记为主体的信用管理体系。如:德国、法国、意大利等;二是由几个商业性个人信用机构组成信用局而形成的信用管理体系。如:美国的全美信用管理协会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有偿服务,包括资信调查、资信评估、资信咨询和账款追收等;三是以银行协会建立的会员制征信机构和商业性征信机构共同组成的信用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信用信息与个人隐私、商业秘密之间有密切关系,但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并不完善,作为征信法律关系客体的信用信息范围并不清晰,明确信用信息与个人隐私、商业秘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建立征信法律体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一个国家的社会信用制度进入现代化和体系化阶段的标志是具备了发达的征信服务体系。建立起了发达征信服务体系的国家,国际上通常称之为“征信国家”(Credit country)。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要求“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逐步放开信用服务市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涉及许多方面,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要做的事情很多,需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当务之急是尽快建设我国的征信服务体系,它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具有…  相似文献   

7.
国外信用风险度量方法可分为传统和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方法两大类,与其相比,我国信用风险度量方法存在定性分析多、缺乏较好的信用资料历史数据库,征信法规建设滞后、信用中介机构实力不强,证券市场有效性不高,信用文化基础薄弱等问题。因此,我们要静态与动态、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尽快建立大型违约数据库,加快征信立法、大力扶持国内专业信用评级机构,进一步开拓资本市场功能,加强信用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黄玲 《四川会计》2003,(9):54-54
信用服务包括个人征信、企业征信、有关对象的资信评级、信用担保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各种信用服务活动、有关信用服务的法规、信用中介机构等共同构成了信用服务体系。我国的信用服务体系建设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初步建立起以信用中介机构为主体,包括征信、资信评级和信用担保等信用服务活动在内的信用服务体系。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进行改进。一、信用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1.征信数据开放和规范使用征信数据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缺乏企业和个人信息的正常获取和检索途径。2.尚不具备完善的信用资料数据库,更做…  相似文献   

9.
我国资信评估市场的发展与完善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荣刚 《财会月刊》2005,(11):20-21
一、制约我国资信评估市场发展的因素分析 1.社会信用服务体系不完善。 首先,以政府为主导的征信机构没有适时产生。资信评估机构在进行信用风险分析度量的过程巾,需要得到较为完备的信用信息,并对信用信息特别是宏观上的信用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甄别、整合。以政府为主导的征信机构的缺位,束缚了资信评估机构业务的拓展和机构实力的增强。目前,人民银行正致力于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央基础信用信息系统数据库,但该数据库建成后何时对资信评估机构开放,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征信就是独立第三方向授信机构提供信用信息服务的活动.征信在美国的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已形戍较为完善的征信体系和完整的征信产业链.通过对信用发达国家征信体系的比较,分析当前我国征信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教训,提出发展和完善我国征信体系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金融业态的快速发展,传统征信固有局限性并不能满足信用市场的需要.目前,我国互联网个人征信规制体系尚未完善,特别是征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信息数据的采集、使用、传输均未有明确的规范,亟待完善的立法予以支撑.通过对域外征信体系较为成熟的国家法律体系建设、监管体系及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等方面的立法进行比较,结合我国实际现状,提出我国互联网个人征信规制建议.  相似文献   

12.
美国具有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庞大的信用交易规模.通过对美国个人信用制度的考察,我们发现充满活力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及其独特的业务运作不仅是美国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的重要内容,而且是美国个人信用制度正常运转和信用交易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系统介绍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产生与发展及其业务运作模式对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征信是指为了满足从事信用活动的机构对信用信息的需要,专业化的征信机构依法采集、调查、保存、整理、提供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活动。而征信业又称信用信息服务业务,包括信用记录、信用调查、信用评分和信用评  相似文献   

14.
据新华社电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取得了 五大进展,海关、税务、工商、质检、食品药品 监管等行政执法部门,制定信用等级标准,建立 信用档案,试行信用等级分类监管,对违规企业 实施"黑名单"制度。金融领域信用建设全面展 开.人民银行开展信贷征信工作,建立了全国联  相似文献   

15.
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目前正面临“信用缺失瓶颈”,征信体系的建立是其发展的突破口。而发展征信业务面临的主要障碍是专门的管理机构未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不健全和信用法规不完善,进一步加强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和个人征信体系建立,也应该成为我国金融界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目前正面临“信用缺失瓶颈”,征信体系的建立是其发展的突破口。而发展征信业务面临的主要障碍是专门的管理机构未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不健全和信用法规不完善,进一步加强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和个人征信体系建立,也应该成为我国金融界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7.
叶陈毅 《财会月刊》2004,(10):56-57
一、国外健全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特征 据统计,在欧美国家中,企业间的信用支付方式已占很大份额.其信用支付方式有如下特点:①完善、齐全的信用管理立法制度.无论是大陆法系国家还是英美法系国家,其民法典普遍确立了信用原则,使之成为整个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也是现代民法的最高指导原则.而一些征信国家还开展了信用管理方面的专门立法.如美国在20世纪60~80年代间出台了<公平信用报告法>、<平等信用机会法>等16项信用立法.  相似文献   

18.
院全世界几乎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征信机构,征信机构已经成为了经济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文章介绍了代表性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奥地利、中国征信机构兴起的需求因素及征信机构的发展过程。在征信机构初始阶段,只建立起了主要为某一领域服务的征信机构。后来随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信用的需求逐渐扩大,需要建立包含范围更广更高层次的征信机构。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征信体系的建立,直接关系到大学生信用问题和国家信用体系的健康发展,在现存的体系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为此,必须完善大学生征信体系, 强化大学生信用意识.通过宣传提高学生的信用意识,树立信用观念. 完善大学生征信体系, 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相似文献   

20.
征信体系建设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在发达国家,征信体系建设已较为成熟,形成了美国和欧洲大陆两种有代表性的模式。美国是一种民营化模式,欧洲大陆则主要是公共征信模式。这些代表性模式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征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应选择适宜的征信模式、建立高度的社会信用,加强法制建设,以最终完善我国征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