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世纪新事情多,中关村又出了一条创业街。这条街不是一条普通今年8月22日,适逢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电视连续剧,吸引了广大观众。这部超写实的大剧,再现了1976年至1984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镜头。  相似文献   

2.
卫汉青 《中关村》2014,(5):13-9
1978年,邓小平打开了一扇沉重的改革开放之门,由此,中国的客厅里照射进了更多的现代文明之光。  相似文献   

3.
张颐武 《中关村》2014,(11):96-97
时势造英雄,因缘际会,中国在那个历史时刻选择了邓小平;英雄造时势,邓小平无愧于中国和时代的选择。最近,电视剧《转折时代的邓小平》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切。人们通过这部电视剧重新回顾了八十年代邓小平的功绩,也重新认识了中国三十多年发展的深刻的意义和价值。这其实既是对于过去的重温,也是对于未来的期望。从今天历史所到达的"点"上"回溯"邓小平为这个国家所做的一切,我们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他所开创的道路对于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也能够被人们所理解。  相似文献   

4.
《中关村》2010,(1):13-13
腊梅绽放,喜讯传来,第六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在京颁发,100名获奖学生中,小学生10人、初中生11人、高中生26人、大学生24人、研究生29人。邓小平同志生前一直十分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注重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曾题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在邓小平诞辰百年之际,小平的亲属遵照他的遗愿,把小平同志生前的全部稿费140多万元捐献出来,用于鼓励青少年的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5.
王德禄 《中关村》2014,(4):80-80
当前,中国改革的走向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怎么进行改革?用什么思想来引领改革?我认为首先应该总结改革开放的方法论。中国前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无疑是成功的,它使中国真正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人的生活不断发生变化。邓小平在推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点在于用对了改革开放的核心方法论,即“摸着石头过河”和“不争论”。  相似文献   

6.
创新的春天     
伴随着新年的钟声,2011年春天向我们姗姗走来了。1978年3月,中国召开了具有里程牌意义的科学大会,邓小平发表了为知识分子正名、向科学技术进军的重要讲话。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充满激情地撰写了《科学的春天》。  相似文献   

7.
卫汉青 《中关村》2013,(10):7-7
30多年前,总设计师邓小平拨乱反正、力挽狂澜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一举实现了中国百业振兴、经济腾飞的黄金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8.
纪世瀛 《中关村》2004,(9):41-41
陈春先突然辞世,对我们打击很大。他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是中关村民营科技事业的开创者,当年如果不是他带领我们推动了这个事业,中关村的今天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中国民营高科技产业也就不会是今天这个局面,这个人太值得纪念了。我认为,陈春先是个改革家。当然,中国最大的改革家应该是邓小平。今年8月22日正好是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当年,我们下海就是因为1978的全国科学大会,肯定了知识分子是劳动者,我们经历了十年浩劫,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十一届三中全会又确定了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邓小平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张德谦 《中关村》2007,(2):52-53
长征胜利几十年后,女儿毛毛问邓小平:“长征的时候你都干了些什么工作?”邓小平只说了三个字:“跟着走!”这次重走长征路的活动。我最大的感受也是这三个字。大家别小看这三个字,因为第—个它解决了跟谁走的问题;第二个解决了为什么大家都能跟着走的问题第三个则是清楚的表达了跟着走有什么成果和意义。当前我们中国的科技虽然取得非常大的发展,但是在电子信息产业高端技术的掌握和产业化方面。我们还是相对落后。因此长征精神对闪联也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正伴着和谐的钟声向我们姗姗走来。今年,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近几百年来,真正改变和推进中国的,或许就是邓小平先生领导的改革开放这件事情,因为它的确让大多数中国人富了起来。在继续进行的改革开放大潮中,中关村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二十年来,中关村圆满地完成了“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和“十五时期的奋斗目标”,用辉煌的业绩铺就科技创新强国之路!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中关村必须“又好又快地永续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再造辉煌!  相似文献   

11.
萧惑之 《中关村》2008,(11):124-127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人们畅谈无尽的感慨宏篇伟论,短章碎句,纷至沓滟谈感想,提建言,充满真情。然而,我辈——改革开放的实践者、见证者和受益者,此时此刻更是心如潮涌,最好的纪念方法就是重读邓小平同志那篇改变中国命运的“宣言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简称《解放思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揆数30年来改革开放的成果,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求真务实的博大胸怀和人格魅力。也无须讳言,解放思想充满艰辛,改革开放绝无坦途。  相似文献   

12.
再没有像今天这样,科技与文化如此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科技与文化的边缘已经很难界定了,可以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众所周知,中国的改革开放肇始于科技的兴起。被誉为总设计师的邓小平高屋建瓴,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率先确立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国策,由此拉开了中国经济建设的腾  相似文献   

13.
卫汉青 《中关村》2010,(11):5-5
今年是中关村的"而立"之年。30年前的1980年10月,中国改革开放的麦种刚刚萌芽。根据邓小平1979年出访美国达成的科技交流协议,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员陈春先1980年初参观考察美国硅谷后大受激奋,带领纪世瀛、崔文栋等几个人,创办了中关村第一家(应该也是中国第一家)民营科技公司——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  相似文献   

14.
长征胜利几十年后,女儿毛毛问邓小平:“长征的时候你都干了些什么工作?”邓小平只说了三个字:“跟着走!”这次重走长征路的活动,我最大的感受也是这三个字。大家别小看这三个字,因为第一个它解决了跟谁走的问题;第二个解决了为什么大家都能跟着走的问题;第三个则是清楚的表达了跟着走有什么成果和意义。当前我们中国的科技虽然取得非常大的发展,但是在电子信息产业高端技术的掌握和产业化方面,我们还是相对落后,因此长征精神对闪联也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郭文婧 《中关村》2012,(4):81-81
发展起来的问题、公平正义的焦虑、路径锁定的忧叹……在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人们对改革的普遍关切,标志着30多年来以开放为先导的改革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对新时期的改革。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人民日报》2月23日)  相似文献   

16.
《中关村》2013,(4):54
《财经网》发表杨恒均文章:邓小平开启的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均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如果改革的唯一目的是发展经济,中国的经济过去三十年确实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那么为什么还要"改弦易辙"呢?发端于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现代民主,最重要的是人自身的觉醒,人们追求自由、平等、人权等价值理念。赋予政权合法性,解放人性,在历史上的地位要远比所谓经济发展更为重要。更何况,从长远来说,只有解决了政权的合法性,人性获得解放,人权得到保障,一个国家才能  相似文献   

17.
郑先桂 《中关村》2004,(9):42-48
今年8月22号是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他老人家已经离开我们七年了。伟人虽去,大业犹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让中关村焕发了勃勃生机。中关村这个中国最大的智力和技术密集区,成为实践邓小平理论的一个前沿阵地。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著名论断,极大地激活了聚集于中关村的各种生产要素。“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二十一世纪看中关村”,当代中国这几道最亮丽的风景线,不过是小平这位总设计师改革开放宏伟蓝图中的几个得意之笔。8月18日,中共海淀区委主办,中共海淀区委宣传部与本刊联合承办,召开了“邓小平理论与中关村…  相似文献   

18.
卫汉青 《中关村》2014,(12):9-9
如果从邓小平1978年出山后,大力支持陈景润等一批中关村的科学家和教授,提出"科教兴国",从而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算起,中关村实际已经36周岁了。36岁,无论对于男人和女人,都是一个充满魅力、生机勃勃的年龄。的确,今天的中关村符合这样的黄金年代。去年中华人民共和国65周岁前夕——2013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政治局全体成员,走出红墙,来到中关村集体学习,提出中关村要在建设全球创新中心的国家战略中发挥先锋军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04年中国经济将还会是丰年。这是因为现在的中国经济抗风险的能力,与1990年的中国经济抗风险的能力已不可同日而语,中国有着高达11万亿元的国民生产总值,拥有超过了2万亿元的年财政收入,拥有仅次于日本、位居世界第二的外汇储备,这就会使得中国经济有着巨大的伤口愈合力、很低的缺口敏感度。但我们还是要用另一只眼睛,看2004年中国经济。这样做,是要防止中国经济的“短木板效应”,中国经济应当“协调发展”。只有将中国经济木桶上的“短木板”换成和其它木板一样的“长木板”,中国经济的木桶才能盘满水,才会健步如飞。  相似文献   

20.
中关村广角     
《中关村》2004,(9):84-85
中关村人评述伟人丰功伟业8月22日是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作为北京科研人员下海第一批人中的闯将,当了十四年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会长的纪世瀛,回忆起自己当初的创业历程说:“邓小平对我们真有救命之恩,尤其是他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对我们是一个巨大的鼓舞”。他说,“这三个有利于就是我们的精神支柱,仿佛一下子我们就有了解放了的感觉,有了救命的感觉。”联想创始人柳传志说:“没有小平,我们这些知识分子可能就一直窝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