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雨林 《中关村》2012,(6):39-39
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创新都是最重要的支撑。用友公司是一家高科技软件企业,多年来,我们在创新方面积累了一些实践和思考。我个人认为,一个企业的创新,最关键的有三个要素:第一,要结合市场和客户的需求;第二,要把握产业的发展趋势;第三,要结合公司的基础和自身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中关村》2006,(5):34-34
我们每年GDP平均增长94%。这在全球来说是没有的。不仅是这样,而且我们培养了新一代的人才。今天是风云榜,这里老、中、青三代都有,都是各行各业的领军人才。我们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有几大特点。第一,在建设时期什么是重点呢?是科技创新。第二,我们选的人才都是开放式人才,我们要跟国际接轨。第三,我们要发展成为创新型国家,我们就必须有创新型人才;我们在经济、技术等方面做创新,使国家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因此我们收到这个奖也是应该的。我们不仅在经济上获得很多增长,而且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许多媒体机构通过各种形式挖掘人才、鼓励人才,这是我们祖国兴旺发达的一个表现。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创造更多的业绩。希望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3.
《中关村》2007,(3)
“晋商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晋商不仅是一个地域商帮的概念,非山西省之晋商,而是中华之晋商,它的精髓和商魂不仅是我们山西人,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论坛主席、新禹集团董事长杨树茂)“晋商带绐我们的是一种诚实守信的商业道德,是海纳百川的人才,是艰苦奋斗的精神,是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创新品质,是蕴含丰富、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正如本次论坛的主题所指出的,在新的世纪,我们要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山西籍老领导、人民日报原副总编张虎生)  相似文献   

4.
王德禄 《中关村》2013,(4):81-81
北京和台湾都是全球创新的高地。吸引台湾的创业者和高新技术企业来北京、来中关村创业,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共赢的。为了更好地加快二者的融合,需要在以下几方面继续做出努力:第一,要让新的政策及时惠及台商。我们的创新政策体系并不是固定的,而是不断有新的政策出台。比如近年来出台的"千人计划"、"跨区域创业"等等。目前每年都会有很多台商带着新技术或是新的商业模式来大陆创业,我们的新政策如何惠及这些创业者?这是需要我们继续研究的。为这些创业者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不仅仅在于制定出好的政策,更在于让这些政策的时效性更加显著。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些新的  相似文献   

5.
明星 《中关村》2014,(4):50-52
中国从“世界制造”迈向“世界智造”的路径中少不了智库的参与,智库将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在当下,中国智库的发展现状如何?在习近平主席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形势下,中国智库又将如何联动创新和升级?这是一系列值得我们探索的问题。智库是国家的软实力当前,世界出现了一些新的态势,中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这是谈论智库建设的一个好时机。  相似文献   

6.
黎建强 《中关村》2004,(10):32-32
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说过,实际上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来源就是我们的观念观念怎样变成经济效果呢?就是要加上资源的投入,这个模式最重要的元素在哪里呢?最重要的元素就是创新,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我们做的人家做不到我们经常被学生问到,创新的英文跟创意有什么区别?我给学生用最简单的解释:创意是人家没有想到的,创新是创意加上可以创造利润的一个契机,如果说创意的想法,不能为企业或者为机关获利,那不是创新,只是一个创意。所以创新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智力资源、财务资源加起来,再有一个创新的想法,然后才可以产生生产力,产生财富,产生集群…  相似文献   

7.
王德禄 《中关村》2010,(4):24-25
我们要想走出现在的危机,不管是“国进民退”还是“贫富差距”,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还是在于进行制度的创新,政府从全能型政府转变为规制型政府。在制度方面进行更加大胆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冯永锋 《中关村》2010,(3):20-23
当一个国家完成社会创新的时候,这个国家的文明改造,才算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相似文献   

9.
马微 《中关村》2011,(1):60-61
2010年岁末,第四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北京)高峰论坛——产学研合作与金融创新分论坛上,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廖国华发言指出:尽管我们通过多方面的创新努力,科技金融和服务环境得到比较大的改善,但是在现有监管体制下。我们要完全解决企业技术资本对接问题仍旧是一条漫长的路。  相似文献   

10.
吴忠 《中关村》2010,(3):116-121
高尔夫无疑是现代都市的亮丽风景线。蛰伏了一个严寒的冬天,终于再次迎来了莺飞草长的季节。融入自然环境,集尊贵与优雅为一身的高尔夫运动开始了一年中新的起篇。春风得意时,高坛乃发生。球场内,名人志士挥杆酣畅淋漓,球场外.社会贤达翘首以待。刘永好感慨:要把后半生交给高尔夫。小编突然想起陈安之说过,跟谁混在一起决定了你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高球的魅力就在于它为成功人士搭建了一个平台。我们要做的是掌握游戏规则.接下来就是在哪里打,和谁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们常说的ST和赵海军笔下的ST并不是同一个定义。或许,作为一种证券符号,ST代表的是亏损和停盘。但赵海军却更愿意赋予ST一个新的含义——Strong的缩写。于是,透过ST,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正在改革着的中国,一个发展中的国度,一个正一步步迈向成功的国家。  相似文献   

12.
闵维方 《中关村》2005,(1):49-49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懈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水平提高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才有后劲”,这段话精辟深刻,意含丰富,既强调了创新对于民族进步、国家兴盛的重大意义,又指出了创新的原动力在于教育。因此,无论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企业,还是以培养人才为己任的大学,我们都要在继承和光大优良传统的同时,  相似文献   

13.
江川 《中关村》2015,(3):68-70
从一个创意、一个团队,到一个公司;从一个产品、一项服务,到一份市场;从一个草根、一介书生,到一个颠覆者。创业无疑是艰难的旅程。这其中会有许多的挫折、低沉、苦闷、甚至无助。好在我们已经迎来一个创业的黄金时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4年以来在多次会议和不同场合调研时均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要以大众创业培育经济新动力,用万众创新撑起发展新未来,打造经济新的发动机。2015年1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的表述更让人眼前一亮。而作为中国创新发源地,中关村一直在打造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在这里,创业所需要的阳光、荫泽、雨露、氧气、空间和园丁一应俱全,无数追逐梦想的有志之士踏上这片热土,开始了筑梦之旅。让我们走进中关村软件园,来感受一番这里的创新创业生态。  相似文献   

14.
《中关村》2012,(8):14-14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为我国进入世界创新型国家行列描绘出“路线图”——到2020年,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是:基本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原始创新能力明显提高,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大幅增强,关键领域科学研究实现原创性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世界上所有的创新都要面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和困扰,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设计创新也同样不可能一蹴而就,其面临的阻力将会在一定时期内难以彻底根除。也许只有主管部门、设计单位、业主与运营单位、企业之间形成一个既有需求推动,又有标准规范的与时俱进,既有设计单位创新的能动性,又有技术产品研发的引导性的良性互动氛围与环境,设计创新才有可能真正迎来又一个春天。设计创新何时再奏响新乐章?我们期待着。。。。。。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中关村》2006,(9):123-123
打破科技报道传统界限“科技改变生活”“、科技日新月异”已经成为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广告名牌,树起“新科技”的大旗。《中关村》要领导的无疑是科技创新的队伍,着眼点在“新”,也就有了一个无止境的开创环境。但是翻开一本本精美的杂志,我们看到了工厂,看到了中关村,看到了科技人物,看到了创业史,就是没有看到真正属于新科技的东西。名叫《中关村》的杂志,已经被冠上一个标志,这个专有名词“中关村”把杂志就定义在中关村周边辐射的范围内,读者更加留意与之相关的报道,久而久之也就把《中关村》杂志想成了中关村这个地方的专有,就如北京…  相似文献   

17.
《中关村》2011,(9):12-12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中关村“1+6”政策和规划纲要,不是一代人能够完成的,需要几代人艰苦奋斗,薪火相传,打造“十万亿级创新航母”,乘风破浪,向既定目标前进——到2020年,中关村的总收入将达到10万亿元。我们不仅要培育出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更要培养和聚集一批优秀创新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  相似文献   

18.
林斌 《中关村》2013,(3):84-85
我们定义产品的时候,需要考虑如何在某一个点上发掘出需求,然后将这个点做到极致。  相似文献   

19.
《中关村》2011,(3):54-54
《时代周报》日前刊登李铁的文章说:很长时间以来,我们都在倡导要争取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既要保增长,又要调结构。两个都想要,一个都不能少。而实际上,这是两个相互矛盾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20.
孙陶然 《中关村》2013,(2):89-89
任何一个企业如果能够让自己的品牌坚强地屹立,那就是成功的。如果品牌缺乏"市场的定位"和"美誉度"这两个含义,是不能称之为品牌的。如何才能获得一个产品的市场地位和美誉度?创新是起点。在拉卡拉过去几年的创新过程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每一次创新都有一个新市场。2010年我们选择了便利店这个别人没有做过的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