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英 《上海保险》2014,(11):61-64
"新国十条"明确,要大力发展再保险市场。上海自贸区的成立也为上海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提供了契机。纵观国际著名的再保险中心如新加坡、百慕大等,自保公司都是再保险市场的重要主体之一。因此,积极培育并发展自保市场是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刘瑞广 《时代金融》2014,(11):214-216
为了实现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的目标,开展离岸再保险业务是很有必要的。百慕大、新加坡、香港(以下简称"百新港")为了吸引国际再保险公司的注册给予了很多的政策优惠,如降低企业所得税率,优化监管结构,同时在人才和网络建设等方面积极投入资金。本文将上海的制度创新与百新港的政策支持进行了对比,发现上海的自身优势,即航运保险的快速发展以及潜力巨大的保险市场对于离岸再保险相关主体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3.
发展航运金融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9年3月25日,国务院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发展航运金融是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文章通过国际和国内比较,分析了上海在航运中心建设和航运金融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航运金融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培育再保险市场,逐步把上海发展成为国际再保险中心是上海建设金融中心的重要任务之一。建立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可以使上海再保险中心与外汇交易中心、银行业中心、财富管理中心、衍生品交易中心一起构成一个更加完整有机的金融市场体系,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上海作为全国乃至亚太保险交易中心的地位,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与其他地区相比,上海建立再保险中心有其优势和不足,文章分别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分析上海建立再保险中心的优势,同时分别从上海再保险市场的主体、承保能力、产品创新以及专业人才四个方面探讨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杨璠 《时代金融》2014,(1Z):82-82
在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以及上海自贸区改革试验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加快发展航运运价指数衍生品交易"已经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写入国务院对于上海市发展的战略规划当中。本文通过研究国际航运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历程,分析比较各地区、各阶段市场中航运金融衍生品的产品设计和市场活跃程度,发现了一定的产品设计规律,为我国发展航运金融衍生品市场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引。  相似文献   

6.
在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以及上海自贸区改革试验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加快发展航运运价指数衍生品交易"已经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写入国务院对于上海市发展的战略规划当中。本文通过研究国际航运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历程,分析比较各地区、各阶段市场中航运金融衍生品的产品设计和市场活跃程度,发现了一定的产品设计规律,为我国发展航运金融衍生品市场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引。  相似文献   

7.
航运金融服务作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的纽带,其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上海的航运服务和金融服务占据国内优势地位,但与国际知名的航运金融中心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该文对上海发展航运金融服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作了一些探索研究,提出了可行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上海保险》2008,(2):5-7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再保险市场发展规划》和上海市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精神推进本市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科学规划和加快再保险市场,上海市有关部门就上海区域性再保险市场建设进行了初步研究。再保险市场的发展对整个保险市场乃至国民经济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在分析上海区域性再保险市场建设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分别就上海区域性再保险市场的远期规划以及近期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并尝试探索区域再保险中心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离岸再保险市场是国际再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自贸区发展离岸再保险市场,不但可以扩大再保险业务,而且有利于与国际再保险市场接轨,实现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再保险中心的战略目标。本文分别从国家和企业层面探讨了上海自贸区发展离岸再保险市场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世界再保险业务主要集中在几大再保险中心,了解这些市场情况对上海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大有裨益。世界再保险市场主要由欧洲、北美和亚洲三大再保险市场组成,这些再保险市场几乎集中了世界90%的再保险费。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这些国际再保险市场已经具有完善的市场主体、先进的承保技术和交易平台、超强的产品创新能力和有效的市场运作机制。文章将对伦敦、纽约以及亚洲的新加坡再保险市场作一介绍和对比分析,并总结国际再保险中心形成的条件,希望能对上海建设再保险中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五、上海再保险市场建设的对策 在上海建设再保险市场,面临的是薄弱的发展基础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根据《中国再保险市场发展规划》的要求,围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分阶段、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使上海在3—5年内建设成为国内区域性再保险市场,成为连接国内和国际再保险市场的桥梁,并逐渐发展成为国内再保险中心,并最终发展成为国际区域再保险市场之一。  相似文献   

12.
张颖杰 《新金融》2014,(2):33-37
早在1995年中央就正式提出要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在政策的积极推动下,上海航运中心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上海港货物年吞吐量已连续多年蝉联世界第一。但在航运服务业等"软实力"方面上海仍与主流航运中心存在较大差距。在TPP和TTIP谈判的倒逼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姗姗来迟。自贸区的建立将从货物流量、基础设施、政策制度和金融支持等方面对上海航运中心建设产生积极影响。上海需要抓住自贸区带来的战略机遇,改善政策环境,吸引高端人才,完善基础设施,拓展航运金融,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以来,航运市场大幅震荡起伏,给货主、船东、租船人带来了巨大的运价波动风险,利用金融衍生品规避市场风险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作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一部分,我国航运金融的发展备受关注.近期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了新版的SCFI指数,对于推出运价指数期货也排出了时间表.但是考虑到我国航运市场的具体情况,何时推出运价指数期货仍待商榷.  相似文献   

14.
郑海明 《上海保险》2010,(1):13-16,56
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的意见》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意见的实施意见》,给航运保险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同时对航运保险服务航运中心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行业聚焦     
《上海保险》2023,(6):5-7
1上海开设面向全球的国际再保险交易市场6月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与上海市市长龚正在陆家嘴论坛期间宣布启动再保险国际板。上海银保监局与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细则》,在上海开设面向全球的再保险分入业务交易市场,标志着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实施细则》围绕完善再保险市场基础设施体系和机构体系、深化再保险产品供给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抓住时代契机积极推动创新大力发展航运金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航运金融具有产业关联度高和产业附加值高等特点,上海发展航运金融不仅有利于本地航运相关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也会促进相关金融业务的拓展。因此,航运金融是连接国际航运中心与国际金融中心的纽带,它对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唐研 《金卡工程》2010,14(11):289-289
上海作为全国经济建设的龙头,集金融、航运、物流中心于一身的国际化大都市。近些年其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尤为显著。本文对上海商品交易市场进行了研究,总结了上海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8.
谢君萍 《时代金融》2013,(14):108-109
当前,上海正着力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浙江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其航运金融服务具有显著的优势和必要性。"十二五"时期浙江正面临着经济建设的快速转型和升级,此时更为迫切需要加快航运金融发展的步伐,这不仅对于加快发展浙江第三产业、搭建开放型经济新平台意义深远,更成为了深入推进浙江发展海洋经济、加快"港航强省"建设、构建长三角地区成为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的战略选择和重要途径。随着浙江省海洋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上海"双中心"加快建设,浙江省航运金融业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机遇。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上海考察时指出,在新世纪新阶段,上海要适应新形势,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再攀新高峰,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作为推动上海四个国际中心建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外汇管理应如何进行制度创新以适应上海四个国际中心建设的发展需要?本期《中国货币市场》就此专访了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副局长方上浦。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头20年,上海要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及航运中心之一,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为上海分行的经营发展奠定了市场基础,也为开展综合经营试点、实现转型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