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土地开发和整理是增加耕地面积的重要手段和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根本途径。当前,大邑县掀起了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的群众热潮。现就加强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管理的问题,提出如下浅见:一、指导思想以新土地管理法关于土地开发和整...  相似文献   

2.
土地开发整理是补充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切实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各年度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的顺利实施,保证项目工程建设质量,增加项目实施的科技含量,从2003年起,南京市国土资源局各分(县)局积极开展了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工程施工招标投标制度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2001年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全面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工作目标任务,分别被国土资源部、建设部评为全国土地资产管理先进单位和全国房屋拆迁管理先进单位。一是认真执行土地利用计划和用途管制,连续两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目标。全市农业建设转用农用地2982公顷,节余国家下达指标3018公顷,积极支持重点项目工程和三峡移民迁建用地。二是在西部资源大调查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基础上,建立了市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和新增耕地储备制度。多渠道筹集资金,开发整理复垦土地新增耕地2916公顷,超额完成国家和市政府复垦计划。三…  相似文献   

4.
土地整理是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重要举措。为适应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加强土地整理的科学研究,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由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中国土地学会土地整理与复垦分会、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国国土资源报》联合主办,国地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承办的“21世纪土地整理理论、方法与政策”学术研讨会,将于2002年11月下旬在武汉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专家讲座、学术交流、优秀论文颁奖、土地整理现场考…  相似文献   

5.
变废为宝集腋成裘刍议﹃土地整理与开发复垦﹄概念对我国土地管理思路的拓展与深化蔡运龙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已经很少而且在“持续”减少,乃至世界观察研究所的布朗先生提出“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质疑。布朗的结论固然偏颇,但问题本身却是实实在在的。实际上,耕地...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土地面积45.4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7%,其中耕地1178.02万公顷,人均耕地0.32公顷,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农副产品基地。近年来全省各级土地管理部门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高举资源和资产管理两面旗帜,不断推动土地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全省耕地得到有效保护,已划定基本农田1012万公顷,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86%;全力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正在实施的中央及省级土地整理复垦项目19个,增加耕地6982.03公顷,储备项目49个,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有余的目标;规划的龙头作用得…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县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规划的概念、程序、主要内容和方法作了初步探讨。并明确了县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规划应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和控制下,分4个阶段完成;主要内容包括土地资源调查、土地适宜性评价、开发整理复垦方向和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张家港市国土资源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坚持一手抓资源和资产管理,一手抓执法和用地服务,土地管理有了长足发展。强化耕地保护,开展了土地复垦、整治、整理、开发、建设“五位一体”项目土地整理工程,至2001年末全市一级基本农田3.53万公顷,投入土地复垦资金3亿多元,整理土地9722.33公顷,净增耕地1888.27公顷。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全面实行经营性用地收购储备和招标拍卖挂牌交易,显化土地资产,为政府积聚财力,大力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推行窗口办公、…  相似文献   

9.
土地开发整理产业化投资与补偿的技术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岚 《农村经济》2003,(3):21-22
土地开发整理是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土地整理的总称 ,是补充耕地的主要来源。土地开发整理产业化是将过去小规模、零星分散的土地开发整理交由专业化造地公司 ,按照市场机制来运作 ,从而解决土地开发整理中一直存在的资金短缺问题。我国目前的土地开发整理产业化模式以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模式为主 ,即由开发企业垫资先行土地开发整理 ,其成果经验审合格后 ,纳入新增耕地指标储备库 ,由土地开发整理中心核定开发企业的成本并予以相应补偿。对土地开发整理成本及补偿问题的研究 ,是土地开发整理产业化课题中的一项基础性、技术性研究 ,对于政…  相似文献   

10.
土地开发整理中的权属管理,对巩固土地开发整理成果、提高土地利用效益、避免土地产权纠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本文从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的基本内容、方式和程序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农村土地开发整理中的权属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不同类型土地的用地需求日益膨胀,以农地与市地土地整理,未利用土地开发和废弃地复垦为内容的土地整理工作应运而生,这对于缓解日益紧张的人地关系,满足不同类型的用地需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受历史和客观现实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新疆的土地整理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方面尚不成熟。因此,借鉴国外土地整理经验,对指导新疆土地整理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外土地复垦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外土地复垦新进展胡振琪作者参加美国露天采矿与复垦学会第12次学术年会后,综合介绍了国外土地复垦的基本形势和研究近况,并指出了我国土地复垦研究的薄弱环节。1、国外土地复垦的基本形势土地复垦是当今世界采矿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正>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土地管理法》的一项基本制度和要求,实施土地复垦开发整理是维护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法定措施。1999年以来,国家从维护粮食安全、保持长治久安的大局出发,采取集中各地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等办法,筹措了后备耕地资源开发费用,由各地通过申报土地复垦开发整理项目形式,专项用于整理开发新增耕地。由于项目管理、投资体制、后续监管等多方面原因,当前各地在项目实施、资金管理  相似文献   

14.
试谈我国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试谈我国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对策彭德福(国家土地管理局土地利用规划司)1我国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原则1.1"开源"与"节流"并举在保护现有耕地的同时,要加大开发复垦荒废土地资源的力度,实行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新耕地相结合。我国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人均占...  相似文献   

15.
土地复垦,美国经验积累丰富,本文简要介绍美国的一所学院、一个金矿复垦项目和一条河流域的土地复垦范例,阐述这三个复垦工程的创新规划和实施成功的经验,同时,指出了值得我国土地整理工作者和矿业开发者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6.
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管理新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矿塌陷区土地复垦是当今我国土地方面研究的重要课题,从复垦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个政府牵头、企业积极配合.科技部门技术指导下的农民复垦塌陷区的“利国、利民、利企业”的复垦管理新模式,并对该模式进行应用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昆山市是全国土地管理综合试验区和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工作联系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始终坚持“服从大局,服务中心,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不动摇,在努力为发展提供空间,为建设集聚资金,为企业增添活力,为农民增加收入的同时,走出一条“持续创新、整体推进”的新路子。高举耕地保护大旗,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昆山市积极探索“土地复垦整理产业化,净增耕地指标商品化”的土地复垦整理新路子,以产业化方式广泛吸收社会和民间资本,投入土地复垦整理,以市场化运作保障投资者权益。1999年以来,全市共整理土地10万余亩,增…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07年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轮歇地、轮作地),理论上,荒地的开发,滩涂的围垦、土地整理、旧村和废弃矿山的复垦都可以补充耕地.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土地复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将"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土地复垦是统筹矿产资源开发与土地资源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如何贯彻落实《土地复垦条例》、加强土地复垦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当前,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正在积极推进,国家将允许社会主体及其资金介入土地整理开发复垦,国土资源部门一家独占的格局将被打破。但就目前的情形看,土地开发复垦仍是国土资源系统的专利,仍具有垄断经营的特色。除了国土资源内部单位,其他单位和个人都无法参与其中。从机构设置来看,从国土资源部到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层层设置了土地整理中心(或类似机构),这些机构基本上属于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尽管随着国土资源机构改革的逐渐深入,有的土地开发复垦机构更换了名称,变成了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二级事业单位,但总体上并未脱离行政机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