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一、有效市场假说与资本资产计价模型是实证会计理论的基石 实证会计理论作为一个学术流派奠立于1986年,以瓦兹和齐默尔曼的合著《实证会计理论》一书的出版为标志。实证会计研究的宗旨是解释现行的会计和审计实务并对未来的会计和审计实务作出预测,其研究重心是会计选择行为。围绕这个重心,实证会计理论涵盖如下领域:(1)有效市场假说(EMH)和资本资产计价模型(CAPM)。该领域主葵研究EMH和CAPM的确立对实证会计研究的意义。(2)会计收益与股票价格。该领域研究在有效市场假说下会计收益与股票价格的关系。(3)竞争性假说的辨识。该领域研究与有效市场假说相竞争的机械性假说。(4)会计数据、破产与风险。该领域研究有关会计收益与破产及风险间的关系,它是在前述(1)(2)(3)部分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的。(5)收益预测。该领域研究有关会计收益的时间序列特性的证据。对该领域的研究,必然应用了有效市场假说和资本资产计价模型。(6)信息披露管制理论。该领域研究对公司信息揭示进行管制的理由所在。研究表明,实际上不存在对公司信息揭示进行管制的明显理由。管制是基于相对成本与效益的经验性问题。有效市场假说依然是该部分必要的研究前提。(7)订约程序。该领域研究会计在企业及其经理人员的订约中的作用。研究中也必须运用有效市场假说和资本资产计价模型。(8)报酬方案、债务契约与会计程序。该领域研究会计程序对报酬方案、债务契约的影响。在给定市场有效的前提下,结合运用资本资产计价模型所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会计程序上的变更可能会对股票价格产生影响。(9)会计与政治程序。该领域研究政治活动对管理人员选择会计程序的影响。(10)会计选择的实证性检验。该领域研究对各种有关含计选辑行为的验证。(11)股票价格的检验理论。该领域研究强制性会计程序变动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研究过程中运用的主要分析工具依然是资本资产计价模型。(12)契约理论在审计中的作用。该领域研究契约理论对会计和审计实务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已形成了若干阶层与利益集团,利益集团的形成是经济多元化的标志,伴随着经济多元化,就会形成政策诉求的多元化。实证民主理论应该揭示在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哪些多元分化的主体,每一阶级或阶层在社会主义民主进程中力量消涨的趋势,以及他们如何达成共识,达成了何种共识,这些共识对社会主义民主的长远影响如何。  相似文献   

4.
5.
财政收入水平与社会公平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20多年中,社会财富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与此同时,经济体制的变革也带来了利益分配机制的改变,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也在逐步拉大。“十五”计划《建议说明》中提出“收入分配问题是新形势下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图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财政收入规模占GDP比重与社会公平的关系,从数量化角度探讨财政水平的变化对社会公平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6.
7.
在空间经济学领域,自Baldwin&Okubo(2006)将异质性企业假设引入到空间经济模型以来,异质性企业区位理论由于解决了企业异质性特征引致的企业内生区位选择问题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系统梳理了空间经济文献关于异质性企业区位选择的理论演进过程,归纳和评述了异质性企业区位内生选择的作用机理,考察了异质性企业区位选择效应,总结了异质性企业区位选择下的最优化问题。在文献述评基础上,展望了未来理论和应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赵武 《经济师》2009,(5):174-176
汇率制度选择理论多为规范性研究,而在实际生活中,各国到底是依据哪些因素进行汇率制度选择的呢?这是汇率制度选择因素实证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从横截面、时间序列及发展中国家的实践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9.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新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之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存在多种理论取向和发展方向。除了欧内斯特.曼德尔、J.B.福斯特等人坚持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传统的取向之外,另有三种重要取向也值得关注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融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后现代主义阐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泛经济学化"。  相似文献   

10.
郑岩 《经济师》2011,(4):16-17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始终与经济理论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文章从经济学角度梳理了社会保障理论的变迁与演进,由此寻求社会保障发展中的经济学逻辑。  相似文献   

11.
社会互动与投资选择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李涛 《经济研究》2006,41(8):45-57
个体的投资选择是否受到社会互动的影响?社会互动的作用机制是什么?采用2005年中国12城市投资者行为调查数据,本文发现,总体而言,社会互动推动了个体当前和未来期望对银行存款、外汇、股票、债券、期货、基金、借出、做生意、保险金、收藏品、房地产、理财产品、彩票等投资项目的参与。社会互动的积极作用主要是通过个体遵循参考群体成员的投资选择所体现的社会规范来实现的。此外,内生互动带来的感受交流和信息获得分别推动了个体当前对保险金和未来期望对债券的投资,而情景互动降低了个体未来参与股市的期望。  相似文献   

12.
传统经济学建立在自利性假设之上,认为参与人仅仅关心自身利益,即使出现有悖于自利性假设的行为,也只是暂时性的偏离。而最近二十多年的实验经济学研究对该假设提出了质疑,利用大量实验数据不仅证明了人类行为中公平偏好的存在性,而且还表明这种存在性绝非是暂时性的偏离,其对人类的行为决策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影响。目前相关学术研究主要体现在公平偏好与其他社会偏好的区分、有关人类行为决策中公平偏好存在性的实验证明、基于结果的公平偏好与基于动机的公平偏好的差异以及公平偏好对传统激励契约产生的影响。本文指出了国外学术界对公平偏好实验中包括实验对象、货币金额和文化等方面的质疑,同时也揭示了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构成了有关公平偏好实验经济学的研究进展及前沿趋势。  相似文献   

13.
传统经济学中的消费者选择理论中的效用函数只考虑了商品数量对效用的影响,而在品牌时代,随着可供选择的多样化,消费者在选择数量之前必然首先对品牌做出选择。因此可分两步来构建消费者选择理论:第一步是研究品牌与选择行为,消费者依据约束条件下选择成本最小化原则进行品牌选择;第二步是数量与选择行为,消费者依据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原则进行数量选择。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可以重新构建品牌时代较为完整的消费者选择理论。  相似文献   

14.
理性选择向非理性选择转化的行为分析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本文针对不确定条件下的人类选择行为提出一个新的可供研究的观点:人的非理性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理性选择转化而来的。文章首先简要评说了早期行为经济学的动物实验和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选择行为是理性和非理性的同构;继而,通过解析丹尼尔·卡尼曼等人创立的前景理论所蕴涵的理性向非理性选择转化的思想,构建了这种转化的抽象模型;最后,作为对本文分析观点的一种联系实际的论证,研究了金融市场中的非理性选择以说明这种转化现象的客观存在。本文的分析可视为对行为经济学非理性选择理论之深邃见解的一种挖掘。  相似文献   

15.
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对不同阶层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首先测算了城镇不同收入阶层缴纳社会保险费后收入分布的变化及基尼系数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测算了不同收入阶层从政府得到不同社会保障收入后的收入分布的变化及基尼系数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出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综合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社会保障对不同收入阶层的影响是不同的,即使某些政策有利于基尼系数的缩小,但不利于收入最低的阶层。研究认为,有针对性地调整部分社会保障政策,对调整收入分配差距的目标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实验经济学在分配方面观察到了大量相对经典理性假设的偏离行为,并总结认为这些"公平行为"受到了若干不同性质的社会性偏好的影响。本文将社会偏好的种类分为关心结果的分配性偏好和关心行为背后意图的互惠偏好两大类,然后从经典实验中行为背后的偏好识别问题出发,总结近年来实验研究的相关发现。这些发现可以为企业和社会治理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语言的经济学分析:一个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语言经济学这门新兴交叉学科的产生与兴起、研究现状及其学科定位等进行了总结和评述。语言经济学孕育于民族主义问题之中,发端于加拿大的官方语言问题,它的兴起成就于人力资本理论和教育经济学。语言经济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语言经济学采用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及工具,把语言和言语行为当作普遍存在的社会和经济现象来加以研究;狭义上,语言与劳动收入关系研究、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的经济学分析、语言动态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以及博弈论在语言学中的应用等构成了当前语言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语言经济学的重要性正在提升,一方面,语言经济学为语言学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带来新的分析工具;另一方面,它也正在为经济学自身提供新的研究话题。  相似文献   

18.
A Positive Theory of Social Security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In many countries, social security accounts for a large fraction of the government budget. Why is this so, given that at any point in time the number of recipients of social security benefits is smaller than the number of contributors? In the overlapping‐generations model studied in this paper, all individuals currently alive vote on social security in every period. In equilibrium, the size of social security is larger, the greater is the proportion of elderly people in the population, and the greater is the inequality of pre‐tax income within each generation. Both predictions of the theory are supported by the empirical evidence in cross‐country data.  相似文献   

19.
发达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经验与我国近远期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元芳 《现代财经》2006,26(6):20-23
从发达国家或地区所采用的信用体系建设模式来看,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模式应当是:政府推动,央行运作,有关部门配合.从长期看,“特许经营、商业化运作”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与实证——一个基于“神经元经济学”的综述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晚期的神经元经济学(Neuroeconomics)是经济学的最新分支和经济学前沿研究的最新领域,它运用现代神经科学的范式、方法和技术工具分析人类的经济行为以及脑组织(主要是神经元及其相关的神经突触联结和神经网络)在人类决策过程中的功能、作用和机制,把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经济学传统理论提出一系列意义重大的修正,从而为经济学的发展深化开拓了一个全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