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展示两个主人公的三个阶段 :童年 ,成年 ,死亡 ,他们经历了从自然界到现实生活又回归到自然界中的悲剧 ,分析了引发悲剧的三个主要矛盾。从而得出结论 ,社会衡量婚姻的金钱和地位至上的标准必然引发了种种冲突 ,从而导致了这一悲剧 ,因此也就构成了这一悲剧的可然性。  相似文献   

2.
国内的文学批评对莫泊桑作品的研究历时已久,成果不少,然而范围较窄,这篇<爱情>鲜被提及.<爱情>是一篇构思精巧的小说.爱情与人性的双重主题一明一暗贯穿全文.小说通过讲述的视点、意象的象征、结构的安排、气氛的烘托诗意地呈现了小说的双重主题.  相似文献   

3.
《雪国》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读者 ,长期以来对其思想倾向、艺术追求 ,人们见仁见智 ,众说纷纭。文章从生活态度这个角度探讨《雪国》的悲剧性结局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作家张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新时期女性知识分子命运又做了深入的探索,其作品不仅全面展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女性爱情所面临的困境,而且也对女性的爱情悲剧原因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西方文学作品中以男性为视野,在不同国度出现相似的作品,这些作品的特点是以女性对爱情不屈不挠、忠贞不渝的追求而响彻在文学史上,作品不是以通俗小说的大团圆结束,而是以让人扼腕叹息的遗憾结局。以奥地利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法国小说《茶花女》、意大利小说《格拉米格纳的情人》为语料,旨在探讨男性作家视角下男女爱情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带来的爱情悲剧。男性作家视角下的女人是悲剧的,她们为爱而生,为爱而亡,为了爱情而飞蛾扑火,以一生守护一份不可能的爱情,以身体的劳累和心理的痛苦为代价换取内心对爱的诉求。  相似文献   

6.
在反映爱情为主题的小说中,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短篇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音乐课》,作者精心勾画,以新颖独特的手法,通过一名女教师在一节音乐课中把爱情故事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展现的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7.
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和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这两部作品拓展了艺术真实表现生活体验的空间。这两部作品是两位伟大作家对生命与灵魂的叩问,表现出人类生存处境的本质和不满于自身的现状、努力追求向上的灵魂。笔者试图从两部作品的爱情、死亡主题和船的意境进行比较分析,再现主人公对现世的抗争,试图从爱情中找到精神支柱和归宿,坚持内心的精神探索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8.
《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主题可划分为表层主题和深层主题。其表层主题是主人公的爱情之歌,但是爱情悲歌;其深层主题是反映了19世纪初西方社会的空虚和人的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9.
北村的《张生的婚姻》和《玛卓的爱情》中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反映爱情与现实的矛盾,美丽的爱情成了生命的陷阱,爱情无法拯救生活的平庸,最终只能让生活的平庸来扼杀爱情,爱情失去存在的意义而走向毁灭。  相似文献   

10.
高尔斯华绥的小说《苹果树》,文字很优美,故事既浪漫又感伤,而且因为作者的巧妙刻画,也显着别样的沉重。分析苹果树的象征意义、主题以及写作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  相似文献   

11.
具有自恋人格特质的高加林对刘巧珍的爱是即时之爱、自恋之爱,对自身农民身份之爱;对黄亚萍的爱是情境之爱、自我贯注之爱,对自身知识分子角色认同之爱。同时,高加林自始至终固着于童年俄狄浦斯情结所建构的三角爱欲范型,潜意识沉溺于对被伤害的第三者马拴和张克南的情感袭扰的心理满足之中。在双重身份的虚假认同、病态的自恋以及充满矛盾的三角爱欲的悖谬中,其情爱游移不定,心理冲突绵延不辍,并最终酿就了一幕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12.
海岩小说及其改编的影视剧,近年来,风靡一时,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海岩独特的魅力在于他的悲剧情结.海岩小说的悲剧性主要体现在爱情凄美短暂,人物命运跌宕起伏.悲剧性的根源在于人物命运的冲突,人性的冲突,价值观、道德观的冲突 .海岩独特的悲剧情结使他的小说充满震撼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3.
小说总是离不开人物,没有人物的小说就像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肉体,即使再光美靓丽也只是一副没有灵性的冰冷的躯壳。《梅晴回家》是以农村生活为背景,描写两辈人之间的爱恨情仇。本文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封建思想束缚下的女性为争取爱情自由而产生的个人悲剧和时代悲剧。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爱情理想”书写中的世俗化因素越来越明显,这就必然消解了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精神性产物的思想性和审美性特质。本文将就80年代“爱情理想”书写中主题话语的变化展开阐释,旨在揭示“爱情理想”作为一种文学书写现象,其本质与内涵在转型期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5.
《巴黎圣母院》围绕爱斯美拉达展开多个爱情故事,并且无一例外地都走向悲剧性的结果。卡西莫多的崇高的、纯洁的、发自灵魂深处的爱以及他的表达方式是作者雨果所提倡的。虽然将卡西莫多形象寄寓了社会道德内涵,将其塑造为敢于反抗压迫的平民英雄的象征,但同时又将其染上宿命、悲剧的色彩。卡西莫多的爱情悲剧从文学根源上就烙上了宿命的影子,小说宗教元素也强化了爱情的悲剧色彩,同时强烈的美丑冲突意识更加导致卡西莫多只能以自我毁灭的方式来完成爱情的升华。  相似文献   

16.
西方浪漫主义思潮冲击着限制人性自由情感的社会规约,炙烤着人类原始激情的赤焰。"爱"被奉为光芒四射的神,迷眩的怀旧幻想超越了普遍适度的道德自我,生出朦胧而虚妄的"蓝色之花"。爱玛·包法利毫不犹豫地陷入爱欲的泥潭,沉迷于感官的欲求及"与爱恋爱"的精神困境中,在神圣而高贵、鄙俗而颓靡的浪漫主义想象中等待末日的审判。  相似文献   

17.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著名的浪漫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对恋人忠于自己的爱情和誓言。他们为了爱情,不顾残酷的现实,最后双双殉情。莎士比亚通过罗密欧和朱丽叶的爱情悲剧,把爱情题材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矛盾联系起来,批判了封建道德观念,弘扬了人文主义的理想,表现了主人公追求爱情幸福和个人自由的理念。通过分析探讨我们发现,这一时期的封建制度和人文主义思想萌芽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是悲剧产生的一个重点,而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也是悲剧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那些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对劳动生活赞颂的诗篇,透露出顽强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对生命意识的讴歌,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9.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那些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对劳动生活赞颂的诗篇,透露出顽强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对生命意识的讴歌,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20.
电视连续剧《父母爱情》演绎的是一对出身和生活习惯迥异的夫妻50年相濡以沫相伴到老的爱情故事,展示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对当今物欲横流、人情淡薄、世风日下的社会现象具有温馨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