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调查分别以2011年2177家上市公司、2010-2011年1864家可比上市公司和2007-2011年1347家可比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行业总体分析、行业趋势分析、地区比较分析和专题分析(外向型行业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分析等),从渠道和要素两个视角对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和透视,得到以下结论:(1)上市公司营运资金整体占用水平持续增高,营运资金管理绩效降低较为普遍;(2)上市公司营运资金要素管理水平较为成熟,但渠道管理意识有待加强;(3)上市公司对商业信用的依赖度较强、短期借款和供应链依赖度较为稳定;(4)高度外向型行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较低或有较大幅度的降低;(5)战略性新兴产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全面下滑。  相似文献   

2.
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2009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调查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行业分析、企业分析、地区比较分析和外向型行业专题分析等方面对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金融危机对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负面影响仍然十分显著,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持续降低或总体持续降低的行业数量显著多于持续提高或总体持续提高的行业数量;生产渠道控制是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水平波动较大、管理风险较高;大多数上市公司采用延长付款期的方式来解决营运资金短缺问题,采购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逆势回升的原因不在于存货管理水平的大面积改善,应付账款延期支付是其主要原因。此外还发现,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在地区之间不平衡、纺织服装和电子两个外向型程度较高的行业外销比例较大的样本组与外销比例较小的样本组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3.
该调查以2012年2297家上市公司、2011-2012年2077家可比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进行了行业调查、地区调查和专题调查,得到以下结论:(1)上市公司营运资金配置仍以投资活动为主,且有进一步向投资活动倾斜的趋势;(2)短期金融性负债比例上升,营运资金筹资风险有增加趋势;(3)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继续恶化;(4)营运资金管理的地区性差异仍然较大;(5)战略性新兴产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下降,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和应收账款管理绩效下降是主要原因;(6)与民营上市公司相比,国有上市公司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水平更高,但国有上市公司的短期财务风险也较大。  相似文献   

4.
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201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调查以2014年2364家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进行了行业调查、地区调查和专题调查,得到以下结论:(1)上市公司营运资金配置仍以投资活动为主,但有向经营活动倾斜的趋势;(2)短期金融性负债占比仍较高,上市公司整体财务风险较高;(3)从渠道视角看,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持续恶化;(4)从要素视角看,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水平较为成熟和稳定;(5)战略新兴产业营运资金越来越依赖营运资本,短期性金融负债占比显著下降,企业财务风险下降,其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下降,尤其是营销渠道需要格外重视;(6)国有上市公司与民营上市公司相比,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水平更高,对投资活动投入较大,财务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5.
本调查以2013年2299家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进行了行业调查、地区调查和专题调查,得到以下结论:(1)上市公司营运资金配置仍以投资活动为主,但有向经营活动倾斜的趋势,与上市公司整体不同,战略性新兴产业营运资金主要配置给经营活动;(2)短期金融性负债比例略有上升,营运资金筹资风险有增加趋势;(3)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继续恶化,应收账款和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提升是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改善的关键和瓶颈;(4)中国上市公司按要素的营运资金管理水平较为成熟和稳定;(5)与民营上市公司相比,国有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水平更高,但国有上市公司短期金融性负债占比较高,短期财务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6.
赵欣  张冉 《会计师》2013,(12):52-54
本文对201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进行分析。研究表明,201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低下,与上年相比绩效恶化趋势明显。从要素视角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存货与应收账款管理水平的下降是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延长的主要原因。从渠道视角看,采购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有所提高,而生产渠道和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水平均不同程度下降,这是导致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不断延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从绩效变动幅度的分布上看,2010年西部地区上市公司绩效变动基本接近W形,改善显著的与降低显著的企业数量占可比样本的比重较大,这与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密切相关,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呈现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有将近1/3的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呈持续恶化态势,这部分上市公司在改善营运资金管理方式、提升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18年3467家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全国层面、行业层面、地区层面以及专题层面等多个维度对2018年中国实体企业资本效率与财务风险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1)从全国层面来看,2018年全国上市公司总资金增速放缓,总资金及经营活动资金回报率略有回落,总体财务风险较低;(2)从行业层面来看,2018年总资金回报率下降的行业较多,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下降的行业也较多,有较多的行业短期财务风险水平上升;(3)从地区层面来看,2018年中、西部地区总资金存量增速较快,总资金回报率与东部地区基本持平,按渠道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呈东高西低的阶梯差异,三地区总体财务风险较为接近;(4)从全国、各行业、各地区调查数据看,经营活动资金效率显著优于投资活动,但资金配置对营业活动间资金效率差异敏感性依旧较差,部分行业资金错配问题进一步恶化;(5)产能过剩行业2018年总资金增速放缓、总资金管理绩效得到改善、但短期财务风险仍过高;民营企业总资金管理绩效下降;高杠杆类上市公司资金管理水平有待加强,重资产上市公司总资金管理绩效相比轻资产上市公司仍有较大差距、短期财务风险过高。  相似文献   

9.
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2007—2008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项调查分行业考察了2007—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状况和变化趋势,并用"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按要素)"和"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按渠道)"指标对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进行了排行。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金融危机背景下,2/3行业的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在2008年度显著降低;2/3行业在至少两个渠道上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同时降低;但也有三个行业(农林牧渔行业、金属非金属行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不降反升,且三个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同时提升。通过对典型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分析发现,渠道管理、供应链管理与营运资金管理相结合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供应链融资、出口信用保险成为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改善营运资金管理的业务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1997—2006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对1997—2006年十年间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变化趋势和2006年度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各个行业在经历过1997—1999年的经济波动后,近十年的营运资金周转期从总体上来看均处于下降的趋势,说明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绩效在不断提升。同时,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水平在行业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且行业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因此,改善供应链管理和渠道关系管理是提升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本项调查的一个重要成果,我们按营运资金周转期指标分行业对2006年度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进行了排名,发布了"2006年度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排行榜"。  相似文献   

11.
将重大融资行为的影响纳入考虑,重新对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加以探讨,选取沪深两市2004~2012年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在正常经营状况下,中国上市公司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重大融资行为下,二者关系则并不显著。此外,检验结果还显示:重大融资行为本身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关系;重大融资行为可能会促使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显著下降。这些可能是导致重大融资行为下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之间不相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行业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不同行业门类之间的资本结构具有显著性差异;同一行业的资本结构具有稳定性,资本结构行业间的差异具有稳定性;不同行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是有差异的,同一因素对各行业的影响力度也不一样;从各假设条件的检验结果来看,有些假设在多数行业得到了证实,但也有一些假设被一定的经验数据所证伪或没有得到支持.  相似文献   

13.
资本市场的大幅膨胀,传媒企业竞相上市,中国传媒行业掀起一波融资热潮。以我国的传媒行业2007~2009年数据为研究样本对我国传媒上市企业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传媒业的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此外,模型中加入的控制变量中股权集中度、公司成长性、资产流动性以及股权流动性与资本结构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IPO盈余管理动机的基础上,研究了IPO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及其影响。以2008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71家公司为对象,通过研究其2006-2010五年的经济数据,运用改进后的Jones模型,得出两个结论:上市公司的业绩在IPO前后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上市前两年的业绩高于IPO当年及IPO后两年;上市公司通过调整应计利润进行盈余的操纵。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对加强证券市场监管,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帮助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资本结构通过作用于企业的治理效率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向投资者传递有关企业经营状况的有效信息。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在任何一个生命周期,都需要各种渠道的资金投入,其资本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司资本成本的高低和市场价值的大小。我们通过对沪深两市341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2006年~2009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位回归分析发现,国有股比例、流通股比例、长、短期资产负债率对企业绩效有着显著的负向效应,在50%-75%的分位点上企业绩效与股权集中度呈显著正相关,高管持股比例对企业绩效的敏感性缺失。基于该回归结果,我们提出了企业人力资本股权化、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速发展风险投资业等优化高新技术企业资本结构,提高企业绩效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1999年、2001—2007年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的数据来研究会计准则和资本市场监管规则在遏制公司盈余管理方面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认为,为遏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端入手更为有效。就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主要为满足资本市场监管要求之动机而言,应该从资本市场监管规则的改进入手。而会计准则因其公共合约性质和不完备性,既没有责任也没有能力去遏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1999年、2001—2007年间上市公司的债务重组行为支持本文的这一观点,来自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的经验证据显示,是资本市场监管规则而非会计准则在影响和制约着上市公司是否利用债务重组来进行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财险业2005年~2009年人力资本及其结构进行度量。采用随机前沿模型(SFA),对我国财险业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与产业经营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期间我国财险业从业人员受教育年限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结构得到了优化升级,但中外资企业之间有较大差距;人力资本存量的投资能促进产业经营效率的提高,但效果不明显;财险业人力资本结构对经营效率的改善具有滞后效应;本科学历和硕士学历人力资本对财险业经营效率的提高具有较强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