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后,粮食企业如何发展壮大,继续为"三农"特别是为粮农搞好服务,是新形势下的新课题。河北省无极县圣康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存粮自愿,取粮自由,粮权不变,时间不限,存粮获利,保底加价,通存通兑,保值增值"为原则,创建了"粮食银行",积极开展"两代一换"(代农存粮、代农加工、品种兑换)业务,方便了种粮农民,降低了粮食损耗,加快了粮食流转,实现了保值增值。"粮食银行"是把粮食这一特殊商品与现代银行的经营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2.
粮食购销市场化实施以来,各类收购主体纷纷进入收购市场,农民的交粮习惯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粮农不晒粮、交潮粮的现象普遍存在。加之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常年实际在农村务农的农业劳动力越来越少,农民没有时间晒粮、没有劳力晒粮、没有场地晒粮的情况大量存在,给粮食仓储管理和科学保粮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本刊最新消息7月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粮食购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7月9日至11日又在北京召开粮食购销工作会议,作出了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议价粮的重大决策。这项重要决策,不亚于1993年平抑粮价、1994年和1996年提高定购粮购销价格的重大意义,可以说是在粮食购销的关键时刻作出的关键决定、出台的关键政策。1995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丰收,粮食供需总量平衡出现了相对宽松的好形势。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粮价持续下跌,牌市价格倒挂、国有粮食部门库存积压、经营困难,一些地方出现农民“卖粮难”问题。对此,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  相似文献   

4.
粮食购销市场化取向改革就是国家逐步取消对粮食市场准入限制,市场购销主体多元化;取消粮食收购定购价和保护价,粮食购销价格由市场形成;取消敞开收购的刚性要求,收什么、按什么价格收、收多少、怎么收,由企业自主确定;取消新粮购销经营政策补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实体。粮食购销市场化取向改革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应对加入WTO挑战,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继去年部分粮食品种退出保护价之后,国务院加快推进粮食市场化取向改革,计划在经济较为发达的…  相似文献   

5.
2月3日召开的湖南省粮食工作会议要求,各级粮食行政部门今年要坚持依法治粮,继续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消除阻碍粮食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的体制性、机制性弊端,提高宏观调控的能力,提高湖南省粮食的市场竞争力,搞活流通,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6.
粮食购销市场化,核心是取消粮食定购制度,放开粮食初级市场,从长远看,粮食购销市场化,有利于发育粮食初级市场,有利于提高农民及基层粮食购销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但同时也给购销企业粮食收购工作带来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浙江推行的“以放开粮食生产,取消粮食定购,放开粮食市场,实行经营主体多元化,粮食购销价格随行就市,同时要求加强市场调控,确保粮食供需平衡”为内容的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是继“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之后,粮食流通体制又一深层次的重大改革,粮食主销区购销市场的全面放开,尤如一把双刃剑:既给粮食主产区的深化改革以新的启迪和推动,也带来了一些新的困惑和影响:一是广大农农民心理失落,种粮积极性难以稳定,相当一部分农民在得悉主销区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的信息后说:过去种粮国家收,贷款国家给,歉收国家补,困难国家帮。现在国家粮食多了,不管我们农民了,市场价格好,农民得不到益,市场价格低,手中有粮还得卖。算来算去,到头来吃亏的始终是种田卖粮的人。不少农民表示只种够自己一家人吃的人口粮田,多余土地要私改种其他经济作物,要私任其抛荒。二是取消粮食定购,粮食供销平衡难以确保。国家和地区目前粮食供销之间的平衡,主要靠定购来进行宏观调整,定购取消后,这个宏观调控的职责应由谁来承担,又该怎样进行承担。三是金融部门紧缩贷款,粮食企业经营难以开展,过去粮食部门政策好,靠山硬,银行敢于大量贷款。随着粮食购销市场的全面放开,一方面国家不再给予专项资金优惠,另一方面由于粮食企业的不景气,银行不肯给予贷款。因此,粮食企业经营难以开展。四是放开粮食市场,国有粮食部门的主渠道作用难以保持,放开购销市场和加强市场调控是极其矛盾的事,过去在粮食收购相对集中的情况下,放开部分粮食销售市场时,粮食市场就极难管理,现在收购市场开了,多头收购,多元经营,粮食部门失去了粮食购销方面的任何优势,自然也就无主渠道作用可谈,通过主渠道来调控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上述这些问题,有的可以在粮食购体制深化改革中,逐步得以克服和解决,有的则需要采取更多相应的配套措施,不断完善改革内容,明确职责,权限,才能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8.
所谓“账面富、账户穷”说的是粮食购销企业通过近几年的改革,大部分摘掉了亏损的帽子,账面上逐渐有了盈利,有的盈利还较多,可账户上却没有自己可支配的资金,甚至连最基本的工资也不能按时足额发放给职工。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企业出现这种怪现象呢?财政方面:粮食企业是一个特殊行业。“民以食为天”;“有粮则稳,无粮则乱”。这都说明粮食的重要性。国家为了掌握粮源,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由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再由财政给予粮食购销企业进行补贴,购销企业主要是政策性收购业务,因而补贴收入在许多国有粮…  相似文献   

9.
《粮油市场报》9月11日刊登的一条消息称:据浙江温州的粮食部门反映,温州市今年收获早稻2亿公斤,国有粮食部门只收购6000万公斤,其他粮源分别被粮食加工企业、个体粮贩、农民等“瓜分”。以往的“藏粮于库”成了“藏粮于市”。笔者对打破过去由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集中统一收购的格局,变“藏粮于库”为“藏粮于市”表示赞同。藏粮于市的好处:一是由于粮食收购渠道拓宽,农民出售粮食有选择的余地,谁的价格高就卖给谁,这有利于增加粮农收入,调动其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二是随着粮食收购市场的逐步放开,包括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内…  相似文献   

10.
自2002年5月起,青岛市按照省政府的部署,实行了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在这次改革中,青岛市粮食局认真分析粮食形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以开拓创新的工作思路设计改革方案,并认真抓好了各项配套政策措施的落实。从半年多的改革实践看,我市粮食购销正常,市场稳定,没有出现政府担心的农民“卖粮难”和粮食部门担心的“收不起粮”的问题,实现了粮改的平稳过渡。经过半年来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1.
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应兼顾三者利益,口时、因地、因很清,合理确定粮食购销价格,才能尽快建五适应社会正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流通体制.使粮食购销搞得更好,使粮食企业得到尽快发展,使国家宏观调控也为l有力。首先要兼顾粮由土产x的利益,合理确定粮食保护货币,保正在民卖粮增收。有利于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二\展。其人要兼价粮食X营/队利益。合理确定粮食购销价格,保证粮食经营企业有利润。如此方有利于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主渠道作用,千方百计搞活粮食流通,稳定市场粮价,增加国有企业的活力。第…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作为国有粮食企业如何发挥粮食流通的主渠道作用,成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一、购销市场化,国有粮企主渠道地位面临严峻挑战购销市场化对国有粮企来说是一次根本性变革,因此,它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是十分严峻的。1.购销主体多元化,竞争将更趋激烈。在粮食购销市场化条件下,粮食市场全面放开,国有粮企垄断购销、独家经营的局面将不复存在,凡具有一定资质、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经营粮食的企业和个人,都将作为市场主体,在大市场、大流通中进行公平竞争。市场这…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2001年,浙江省全国率先推进的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经过一年运作,已经顺利地迈出了第一步,取得了农民、消费者、粮食企业、粮产区、各级政府“五满意”的效果。浙江人多地少,寸土寸金。由于受粮食定购体制的束缚,过去80%以上的耕地都用来种粮。即使这样,省内粮食供应还有不小的缺口。在全国进入阶段性的粮食过剩时期,如果继续实行粮食省内自给,不仅粮食搞不上去,农民收入难以增加,而且还会加重我国中部粮食主产区的“卖粮难”。困难,孕育着机遇,呼唤着改革。去年1月,浙江省政府正式向国务院提出报告,申请在浙江实行以取消粮食定购任务、放开粮食购销市场、放开粮食购销价格为基本内容的购销市场化改革试点。3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了上报方案。制约生产力的“闸门”一旦打开,浙江农村发展效益农业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什么来钱种什么”成了最受农民欢迎的口号。全省各地都抓住粮改机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粮食播种面积在2000年调减530万亩,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之比调到了62∶38,而产值却倒过来,成了30∶70。去年1至10月,全省农副产品出口额达到24.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4%。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去年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45...  相似文献   

14.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粮食市场的放开,各类市场主体大量涌入粮食购销经营市场,给原本处于垄断地位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带来极大的压力。如何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迅速摆脱困境,再造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新辉煌,江苏省兴化市周庄粮贸公司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对粮食购销市场化“放开地区”的粮食购销企业.由于前期粮食库存结构不合理,价位高、质量低,难以实现顺价销售。老粮销不出去,新粮购不进,企业经营风险日益突出。农发行、财政部门、粮食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为企业献计献策加快促销,千方百计消化老粮减负增效。  相似文献   

16.
粮食购销体制走向市场化的改革,是我国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作出的正确选择。2001年,国务院部署在粮食主销区拉开了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序幕。2004年,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在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的同时,国家决定通过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来稳定粮食生产、引导市场粮价和增加农民收入。2008年以来,国家出于调控收购市场需求,以及提高农民收入和农民种粮积极性的考虑,又先后启动了玉米、大豆、稻谷、油菜籽等I临时收储政策。实践证明,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对稳定和促进粮食生产、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障粮食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面对粮食供求关系发生的新变化和形势的新发展,现行政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制约了政策效果的充分发挥。一、当前粮食收购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没有体现品种、地区差价,不利于优质粮食品种的发展和粮食的高效流通。托市粮收购的价格标准与农民售粮收入直接相关,是决定政策执行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兰录平 《农业经济》2013,(1):114-116
建国以来,我国适时调整粮食购销政策,推动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从缩小计划管理范围、扩大市场调节比重,半放开到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逐步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初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粮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粮食购销新体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粮食购销政策也要适应新形势加以不断调整和完善。今后我国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取向如何?笔者从完善粮食市场体系、规范粮食市场秩序、健全粮价形成机制、改善宏观调控四个方面作了浅显的探讨,起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18.
组建粮食购销合作社初探孙通武所谓粮食购销合作社,是指以国有粮食企业为核心,面向社会个体、集体粮商及粮食生产、消费大户,按照互助合作,自愿参加的原则,组织建立起来的粮食购销经济组织。粮食放开经营后,个体、集体粮商异军突起,遍布城乡,数倍于国有粮食企业。...  相似文献   

19.
2004年,我国粮食市场全面放开,夏粮收购前期国务院颁布并在全国实施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实现粮食经营主体多元化,形成了合法有序的竞争,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继续发挥主渠道作用,集体和私营粮食经营、加工企业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以良好的服务和合理的价格积极参与粮食购销活动。另外,去年国家先后出台了降低农业税率和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购置农机具补贴的"一降三补"政策,大大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农民惜售、粮食购销企业入市不积极成为去年收购市场的重要特征,收购进程延期,价格波动调整,随着春节的临近,期待市场走强已成为业内共同的心态。为此本刊收集相关材料,展望今年粮市。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国家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以来,粮食购销实现了向市场化的转变,粮食市场收购主体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与此同时,国家相应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惠农政策,因此,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卖粮难的问题.2007年下半年以来,市场粮食的价格发生了很大变化,使东北地区秋粮收购进度明显慢于往年,这时有部分人又说出现了农民"卖粮难".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