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史春平 《民营科技》2014,(11):264-264
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近年来广受学者关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相辅相成,二者密不可分。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一方面以法治为平台,塑造法治社会;另一方面相互结合,限制权力和恣意,以确保法治有优渥的土壤得以更好地发展。从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概念着手,试图研究和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此对我国在适用法律、行使职权方面作出有力影响,促进相关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介绍了关于法治的基本情况以及法治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接下来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法治情结的具体原因进行了分析。在详细阐述法治的局限性后,得出结论:我国不应该把法治作为唯一的选择,而是应该以一种建设性的批判眼光来看待法治,努力探索新的理想之路。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这些论述深刻阐述了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重要性,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方略在我国提出已有八个年头,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诸多问题,有时甚至面临尴尬境地。本文主要从传统角度出发,结合古代社会政治制度、风俗习惯等因素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指出中国自古就缺乏法治生成和发展的条件,从而使得现代社会的法治面临种种困境,法治道路走得异常艰辛。所以应当培育人们对法治的信仰,使法律平民化,切实成为人们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作为法治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也将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结构形式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又可以称为社会主义法律文化,是指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起决定作用的基础上,由党领导立法机关所创制的法律规范、法律制度,以  相似文献   

6.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是社会法治建设的关键所在,也是高校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高校的全面建设以及大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都具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我国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状况不是很乐观,法治教育不充分,法治实践相对较少,大学生存在严重的法治信仰缺失现象,要想搞好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学校必须依靠校方、教职工及学生等多方合力,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近期,依法治国、依宪执政成为政界、学术界探讨的热点,而在"历史"这本教科书中,不难发现我国传统的法治思想、法治理念对于今天我国法治社会、法治政府的建设都能提供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于法治思想各有建树,基于此可以为我国当代的法治建设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周晓燕 《活力》2014,(1):54-54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这是对领导干部治国理政能力提出的一个新的更高的要求。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再次强调要“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将这一精神贯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过程里。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奋斗目标,并就法治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指明了方向。在此基础上,国家工商总局明确要求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确保增强市场监管执法的统一性、权威性和有效性;大力加强法治建设,为依法履职完善法制基础,突出强调了加强法治工商建设的重要性。为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总局工作要求,吉林市工商局将2014年确  相似文献   

10.
法治的解读     
高飞燕 《价值工程》2010,29(22):228-228
法治是西方历史文化传统的文明果实,与西方的人文传统、社会结构、风俗习惯乃至宗教文明等一系列文化基因息息相关。法治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的机制。文章论述了法治之渊源和西方主要法治思想以及现代法治的构成.在当今中国,法治的观念深入人心,依法治国是中国人民的理性选择,也是一种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充分认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时代价值,深入分析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努力探寻提高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基本路径,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治与法治     
法治和人治的问题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在法治与人治之间进行权衡,比较二者的不同和各自的优缺点,对于我们在实际生活当中加深对法治与人治的理解,使我们对中国现代法治进程形成一个更为务实的态度,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法是实践之知,现代法治是法治文化和法治法律化的过程,是对法律实践智慧的运用,兼具传统的继承与现代化的融合。建立超越性的人性法治,偏向于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突破现代方式的思维,回归传统的创新,在现代法治发展中利用和借鉴传统法律,发挥法的价值,建立合乎传统法律的道德性。  相似文献   

14.
人治与法治     
法治和人治的问题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在法治与人治之间进行权衡,比较二者的不同和各自的优缺点,对于我们在实际生活当中加深对法治与人治的理解,使我们对中国现代法治进程形成一个更为务实的态度,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法治社会中,依法行政,社会冲突和社会矛盾得到调和和救济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必要保障,在实现公平、正义的过程中,律师业的特定角色能为法治社会、法治政府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阐明加快推进财政法治建设的必要性,重点分析县级财政法治建设现状,并提出加快推进县级财政法治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法治文化的构建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内容,也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题中之义,法治文化的构建对于和谐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法治文化的形成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人治与法治     
法治和人治的问题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在法治与人治之间进行权衡,比较二者的不同和各自的优缺点,对于我们在实际生活当中加深对法治与人治的理解,使我们对中国现代法治进程形成一个更为务实的态度,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以致教学效果欠佳.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大学生法治教育应以建立学生的法律信仰为目标,并根据法治发展的不同阶段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方式;从传播法治文化入手,结合典型案例和中国的法制传统,弘扬法治精神;结合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20.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的铸魂育人,国家非常重视,并不断改革优化其概念内涵和实践方法。因此,以铸魂育人为基础的教育行业创新和改革成为当代主要的命题和任务,贯彻铸魂育人成了中心思想,同时这是新时代深化落实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也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的创新进程。法治思想中的法治社会理论是党建工作的关键组成部分,必须采取措施落实法治社会理论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