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高的进入壁垒曾使得汽车自主创新高不可攀,但随着汽车产业环境和产业自身特性的变化,进入壁垒正逐渐弱化。在壁垒弱化的趋势中,采取创新战略进入汽车自主创新领域就成为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奇瑞即是成功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不同性质特征的产业对市场结构的要求是不同的,对于规模经济要求高、技术与资本密集型的汽车产业来说,合理的市场结构应该体现集中度极高的特征。我国汽车产业属于中下集中寡占市场,集中度低,这是我国汽车产业低水平竞争的主要原因。从产业经济市场结构理论的角度,对影响市场结构的三个主要因素: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程度和进入壁垒进行阐述,并结合上汽集团与南汽集团的合并案例进行促进市场结构合理化的分析,最后预测我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应是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汽车产业的竞争力特质·汽车产业的资本特征:资本密集度大,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高,具有规模经济效应。汽车生产的前期投入经费相当巨大,包括厂房建设、设备安装和调试、产品研发以及人员培训等,收益周期比较长。尤其在汽车生产线中,以使用大型设备、模具为特征的冲压生产线,和以集中进行自动加工的专用设备为特征的发动机加工生产线的规模经济性最为显著。汽车产业资本密度大,以上汽集团和美国通用合资创立的轿车生产基地为例,  相似文献   

4.
从技术创新看我国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始终是各国汽车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汽车产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的主要手段。世界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表现出一种三极化趋势,并对全球汽车产业发展产生着巨大影响。当前,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面临三大挑战,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应该高度重视五大关键性要素。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汽车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不高、自主开发能力薄弱、消费政策不完善等问题依然突出,能源、环保、城市交通等制约日益显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通过调整汽车购置税促进小排量汽车发展、通过支持新能源汽车和自主品牌汽车发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通过企业联合重组调整优化汽车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推动汽车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6.
汽车制造业己由过去机械工业中的一个小行业发展壮大为国民经济中的主要行业之一,汽车制造业在整个工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然而从总体上讲,我国汽车产业市场集中度低,企业生产规模小,多数没有达到最低有效经济规模,我国汽车产业缺乏足够的进入壁垒。  相似文献   

7.
汽车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但我国汽车产业在全球价值链长期处于中低端环节,升级迫在眉睫。本文在对汽车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布、我国汽车产业存在问题等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汽车产业微观的企业、中观的集群和宏观的政策等方面构建其升级发展路径系统模型,并提出促进我国汽车产业升级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吴杰  张自伟 《经济管理》2007,29(24):39-44
我国的民族汽车产业同美、日、韩等汽车强国相比,差距仍很大,存在诸多不利因素。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从我国现实出发,对我国民族汽车产业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和竞争力进行分析,从而认清我国民族汽车产业的现状,寻找我国民族汽车产业发展的机遇,借鉴日韩两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我国民族汽车产业日后的战略对策,从而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9.
新能源汽车产业被视为新冠疫情后新一轮世界经济复苏发展的战略基点之一。通过图形展示、案例分析的方法,归纳和研究了新旧技术范式转换的演化逻辑及其新兴的演化机理。基于“供给侧—需求侧—环境侧”的角度,分析了新兴产业高质量演化的创新困境,并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进行佐证。结果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体上处于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存在的困境主要体现为发展主体之间缺乏合作、创新资源和要素供给相对有限、创新环境建设较为滞后,应从创新主体激励机制、创新资源和要素供给机制、创新环境优化机制三个方面着手改进。最后,提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快速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制高点。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是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安徽省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重视新能源汽车的知识产权工作,通过加大投入、联合攻关、政府政策支持等手段,使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有了较大提高。本文以安徽省为例,系统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知识产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汽车产业正处于由规模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变的战略阶段,产业集群模式将是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目前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发育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所在。本文以长春市汽车产业为例,在分析汽车产业集群式发展效应的基础上,总结其汽车产业集群式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集群的核心企业带动能力不足、零部件产业规模偏小、汽车服务业发展滞后、集群内部联系不密切及集群发展环境不佳等问题。提出推动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应增强主导企业的带动能力,提升零部件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汽车服务业的发展,形成集群内企业联系网络,继续强化政府的调控功能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危机对世界汽车产业造成严重冲击,而我国汽车产业所受影响相对较小。未来十年我国汽车产业将保持高速发展,其竞争重点在于自主品牌和技术创新。我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在于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创建自主品牌、加快零部件产业发展和对新能源与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汽车产业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销增长速度放缓、消费结构发生转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市场不稳定因素增加成为新常态下汽车产业发展的新特征。在内外部环境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我国汽车产业尚存在产业链有待完善,产业价值挖掘不足;结构性产能过剩,库存积压问题显现;零部件核心技术尚未突破等问题。应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促进汽车企业协同发展、加快实现汽车产业升级以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一、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进我国汽车产业平稳较快发展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拉动效应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用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阐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基本概念,简要论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概况,然后分析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并从技术因素、市场因素和产业发展因素等三个方面分析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基于SWOT分析的后危机时代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是阻碍我国迈向汽车强国的根本原因。后危机时代的到来,开启了世界汽车产业结构调整与振兴之路,也成为我国汽车产业迅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刻。本文从自主创新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分析出发,运用SWOT分析方法,从创新投入、政策引导、自主研发能力、创新环境等方面考察了后危机时代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拥有的优势存在的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后危机时代如何提高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由大变强的发展思路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郑玥 《经济师》2024,(2):147-150
技术要素市场化改革,是当前和未来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必由之路。山西中部城市群是山西省创新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推动山西中部城市群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向纵深发展,有利于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打破制约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流动的壁垒,推动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科技成果高效转移转化。文章从山西中部城市群技术要素市场发展的现实基础出发,详细阐述了山西中部城市群技术要素市场发展所取得的进展,并进一步分析山西中部城市群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需要扫清的障碍因素,在此基础上,聚焦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各环节,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汽车产业是知识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大力提升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关系我国汽车产业经济结构调整、战略发展的重要任务。文章首先对自主创新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自主创新战略下促进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汽车产业政策失效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泽  王春才 《生产力研究》2008,(11):103-105
汽车产业政策曾经对日、韩等国汽车产业实现赶超战略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国汽车产业政策的实施却不尽人意,技术升级缓慢,生产分散,政策目标难以实现。分析汽车产业政策失效的原因,明确产业政策改进的方向对于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加入WTO以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大型跨国公司对我国汽车行业投资规模大、投资领域广、投资收益高,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全球经济和我国汽车产业投资环境变化,跨国公司投资也会发生变化。在新一轮投资中,跨国公司投资以寻求市场为目标,投资领域向汽车服务领域延伸,投资重点是发展新能源汽车,投资区位向中西部梯度转移,投资方式更加多样化。面对跨国公司投资的新趋势,更好地利用外资发展汽车产业,是我国实现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