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2007-2010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终极控制人角度研究了上市公司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下自由现金流、控制层级和控制链条与公司价值的关系。自由现金流约束可以抑制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提高企业价值。控制层级与企业价值呈负相关关系,而控制链条数与企业价值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关联担保、隧道效应与公司价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以1998—2004年765家对外提供关联担保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关联担保程度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同时截取2004年的225个样本公司,采用Logistic回归,检验了非正常关联担保发生概率与股权结构、自由现金流以及上市公司所在地区信贷分配市场化程度的关系。最后,根据关联担保对象,以1998—2004年仅发生一种类型关联担保的390家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不同类型关联担保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差异。我们发现,①关联担保程度与企业价值显著负相关,关联担保程度越大,对企业的价值侵害程度越高。②企业财务杠杆和自由现金流量水平越高,发生非正常关联担保的相对概率越大,而最终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所在地区信贷分配的市场化指数越大,发生非正常关联担保的相对概率则越小。③不同类型的关联担保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程度是有差异的,上市公司向控股股东提供关联担保对企业价值的损害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3.
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为探索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的相关关系,文章构建了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CGI),包括了上市公司受到外部机构的审核意见、股权结构、董事会治理机制、经理人员激励四个主要方面。通过运用实际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确实对企业价值有高度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并随着改革的深入和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呈现出逐年强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实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以深、沪两市10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分行业竞争环境强弱从股权属性、股权集中度与公司治理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行业竞争环境强的上市公司其治理绩效与法人股比例呈三次函数关系,与流通股比例无显著相关关系;行业竞争环境弱的上市公司其治理绩效与国有股比例、法人股比例呈三次函数关系,与流通股比例无显著相关关系;行业竞争环境强的上市公司,股权分散型优于国有控股型,国有控股型优于法人控股型;行业竞争环境弱的上市公司,法人控股型结构优于国有控股型,国有控股型优于股权分散型。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构建合理股权结构的结论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公允价值计量是我国会计准则的核心内容,也是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一个重要标志,但其是否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公司治理又如何影响其价值相关性,是我国会计改革与公司治理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2007~2009年数据为样本,研究了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以及公司治理对公允价值相关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允价值信息增强了会计信息的解释能力,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公司治理对公允价值相关性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并且相较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作用效果更强,公司治理是提高公允价值相关性的一条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改革历经20年,股份制的推行使我国国有企业焕发了勃勃生机,随着股份制的日益深入发展,股份公司存在的问题也日渐突出,股权结构不合理,公司治理效率低,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公司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司治理效率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对公司治理机制各方面均有较大影响。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分析股份公司的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对我国已有各类股份公司和正在进行股份 相似文献
7.
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一直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以市净率作为公司绩效的度量指标,实证研究房地产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公司绩效随着国有股比例、流通股比例、股权集中度的提高而下降,随着法人股比例的提高而上升。 相似文献
8.
股权结构、治理效率与公司绩效 总被引:108,自引:0,他引:108
公司制这处关于企业委托-代理制的制度安排有可能会诱发代理人以额外津贴的方式占有公司资源,由于代理人的收益不直接与股权收益相联系或很少联系,从而引致了所有者与管理者的目标存在分歧,所有者通常以利益最大化(或股东价值)为目标,而管理者则有其他的利益目标(比如高报酬、较低的努力程度、豪华的办公条件等)。因此,委托人对代理人进行监督是必然的。一般认为,小股东是广泛分散且不干预公司运营的缺位所有者的同质集团。考虑到成本与效益的匹配,大股东会比小股东更有动机去监督管理者作出有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决策。因此,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公司的股权结构越分散,委托人对代理人的有效监督程度越低,对公司绩效可能越有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提出并用实验检验了经济主体自我主体价值理论。实验结果显示,经济主体对自己有本能的认同和欣赏,具有自我主体价值感,从而表现出违反完全理性假定的行为特征。进而,本文创立了基于自我主体价值的行为.公司治理理论,并运用该理论对公司治理中的代理问题(主体意识)、外部董事制度(主体无涉)、高管持股(主体融合)、家族企业治理(主体同一)、控制权之争(主体互斥)和政府控制(主体错位)等重要问题进行了一以贯之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公司股权的\"市场结构\"类型与股东治理行为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公司股东的治理行为与公司股权结构的类型密切相关。已有的文献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没有在合理界定公司股权结构类型的基础上分析股东治理行为与作用。鉴于此,本文借用产业组织学中的“市场结构”的概念,结合公司股东持有股份的结构特征,对公司股权“市场结构”的类型加以界定;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公司股东治理行为的分析框架,并分析了不同公司股权“市场结构”下的股东治理行为;最后,本文就我国上市公司应选择何种类型的股权“市场结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外部治理环境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效应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深沪两市1039家上市公司2001—2005年的严格平衡面板数据作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外部治理环境的不同程度和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不同安排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效应,并分行业细分了这种影响效应的差异。实证回归的结果发现。在外部治理环境当中只有法治化水平对总体样本的上市公司价值有显著的影响作用.而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当中则证实了正U型的股权结构效应。此外.外部治理环境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效应会因行业而有所差异。然而。从整体上看.前者的效应都明显地小于后者。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中国特殊的证券市场环境而言。同样存在着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合理安排可以作为公司价值保护机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代理问题、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以民营上市公司为例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运用代理理论对2002年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22家民营上市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发现民营上市公司治理包括在股权集中度、债务融资比重、金字塔式控股、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偏离、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价偏离等五个方向上存在着代理冲突,并指出引发民营上市公司代理冲突的首要原因是现行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股权割裂。 相似文献
13.
The paper examines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voluntary adoption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reform in firms embedded in a relationship‐based governance system with less protection of minority shareholders. In such locations, ownership structure should be a key determinant of governance reform. Firms with dispersed ownership are likely to face agency problems but may lack sufficient ownership power in the hand of external owners for adoption to occur. Extensive ownership by external parties facilitates adoption but decreases the need and motivation to adopt governance reform. We examined the adoption of stock‐based incentive plans and transparent accounting regulations (e.g., greater disclosure to shareholders) among large German firms (DAX 100) during the late 1990s. We found an inverse ‘U’‐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and governance reform. In addition, we found that firms adopting governance reform were more likely to engage in corporate divestitures and achieve higher levels of market performance than firms not adopting governance reform.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provides new evidence on the way in which ownership influences firm value. Unlike previous studies, the empirical evidence obtained from our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model supports not only the monitoring but also the expropriation effects. Additionally, the insider ownership model provides results that confirm the convergence‐of‐interest and the entrenchment effects, even though Spanish insiders get entrenched at higher ownership levels than their U.S. and U.K. counterparts. Copyright © 200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5.
We adopt a multi‐theoretic approach to investigate a previously unexplored phenomenon in extant literature, namely the differential impact of foreign institutional and foreign corporate shareholders on the performance of emerging market firms. We show that the previously documented positive effect of foreign ownership on firm performance is substantially attributable to foreign corporations that have, on average, larger shareholding, higher commitment, and longer‐term involvement. We document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f corporations vis‐á‐vi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ith respect to domestic shareholdings as well. We also find an interesting dichotomy in the impact of these shareholders depending on the business group affiliation of firms. Copyright © 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examines whether greater exposure to global capital markets, stable share ownership, and group affiliation of Japanese firms have any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their investor relations practices (IR) and market-value added (MV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oreign ownership and foreign listings a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IR. Foreign listings are also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MVA. However, stable ownership and group affiliation do not seem to have any impact on IR.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Japanese firms that are more exposed to global capital markets are more likely to adopt shareholder-oriented policies rather than stakeholder-oriented policies. 相似文献
17.
企业理论的社会资本逻辑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本文在回顾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资本不仅是企业战略资源,也是企业的一种有效的治理机制。企业交易复杂性程度越高,社会资本治理存在的价值就越大。按照社会资本治理的逻辑,企业比市场更能有效地创造社会资本,更能充分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本的价值;与之相适应,本文分析了企业制度安排从资本为基础转向以社会资本为基础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