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普 《经济论坛》2008,(6):128-129
一、股权溢价之谜 股权溢价(The Equicy Premium)是指股票收益率大于无风险资产收益率的现象.由于股票的风险较大,市场上大量的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必然会要求以高收益来补偿持有股票所带来的高风险,因此一定程度的股权溢价是正常的市场现象.然而,大量针对不同时期与地区的实证研究表明,股权溢价程度远远超出了标准经济学模型所能解释的范围,这一现象被称之为"股权溢价之谜".  相似文献   

2.
作为金融市场上的异象之一,股权溢价之谜自被提出之时就引起了金融经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大量的研究人员试 图以不同的方式对传统模型进行修正来解释股权溢价之谜。本文将试图从古典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两个方面对理论学界对 股权溢价之谜的解释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股权溢价之谜和无风险利率之谜的存在集中反映了收益与风险不对等的关系,对现代金融理论的理性定价思想构成强有力的挑战,是消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实证检验中急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以中国1991年至2003年期间的证券市场为研究对象,讨论了研究方法的选择偏差对两大谜团可能产生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由于存在研究方法的选择偏差,两大谜团存在与否的结论本身不具备很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不能为理性定价学派与非理性定价学派孰是孰非提供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根据Pagano(1989)的理论预测,中国股市应该具有很高的流动性,然而,实证研究表明中国资本市场流动性不足,我们称这一矛盾现象为中国"流动性之谜"。本文通过探索投资者最优搜寻行为与有限参与的内在联系,建立基于流动性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以解释这一现象。模型表明,中国资本市场以中小散户投资者为主要参与者这一特征可以解释这一问题。同时,这一模型还为"股权溢价之谜"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股权风险溢价及其在中国股票市场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票收益率与无风险债券收益率之间的差被称为股权风险溢价(Rm-Rf).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股权风险溢价非常大,标准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已经不能解释如此大的差异,股权风险溢价也就成了世界之谜.本文首先分析了股权风险溢价的产生以及理论解释,然后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测算中国股权风险溢价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略论中国无风险利率与股权溢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仁和  王智斌 《现代财经》2005,25(4):21-23,80
按照传统的消费资本资产定价理论,中国股市的高股权溢价只能由投资者的高相对风险厌恶系数来解释。但是这又会产生所谓的无风险利率之谜,因为投资者相对风险厌恶系数高时,其时间偏好率为负,明显不合情理。  相似文献   

7.
资产定价既是现代金融的核心,也是许多困惑之所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股权溢价之谜和无风险利率之谜。本文对消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的效用成本做了重新思考,引入"效用成本风险异质性"的概念,并将效用成本区分为"消费效用成本"和"风险效用成本"。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消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新形式,并对股权溢价之谜和无风险利率之谜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跨期优化模型难以解释近一百年来美国股市的实际数据。理论模型的数值模拟和实际数据间的差距在理论上有着各种不同的解释 ,许多研究工作从这些角度出发对理论模型做出了相应改进和发展 ,试图提高模型模拟的准确性。但实证表明 ,这些研究成果只能部分解释模型和实际数据的差距 ,而难以从根本上解释“股票溢价之谜”。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信息经济学与博弈论理论 ,从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角度对公司购并进行动态博弈分析。为刻画行为主体利益动态均衡过程 ,论文应用Rubinstein讨价还价模型 ,揭示公司购并过程中利益均衡及其对公司购并的推动作用。为解开“购并公司股东损益之谜” ,论文引进购并公司信息占优条件下的风险套利模型 ,分析购并公司溢价购并损失在市场背后的风险套利补偿。在此基础上 ,采用市场分析法对上市公司购并利益分配进行实证 ,检验结果显示中国证券市场同样存在“购并公司股东损益之谜”。  相似文献   

10.
居民消费、自然储蓄与资产价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扬 《经济前沿》2010,(1):90-98
凯恩斯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忽视了消费者的储蓄行为的重要信息,是导致CCAPM遭遇实证难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结合储蓄理论来改进CCAPM。储蓄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居民可支配收入中既不购买消费品,也不购买投资品的“冗余”部分。这些收入“冗余”的数量与储蓄收益率(利率)无关,给消费者带来了直接的效用,笔者称之为自然储蓄。本文把自然储蓄加入到标准CCAPM的理论框架内,重新讨论自然储蓄、消费和资产价格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发现除基于消费的风险溢价以外,传统股权溢价还包括了基于储蓄的风险溢价,最后利用中国经济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为理论模型提供了经验证据的支持。其他结论如下:自然储蓄抑制了消费者对金融资产的需求,这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出现的“超额储蓄”与欠发达金融市场并存的现象提供一种新的理论性解释;我国消费者的储蓄效用弹性远高于消费效用弹性,说明储蓄政策是比消费政策更为有效的资产市场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11.
汪勇祥  吴卫星 《经济学》2004,3(B10):27-40
根据Pagano(1989)的理论预测,中国股市应该具有很高的流动性。然而,实证研究表明中国资本市场流动性不足,我们称这一矛盾现象为中国“流动性之谜”。本文通过探索投资者最优搜寻行为与有限参与的内在联系。建立基于流动性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以解释这一现象。模型表明,中国资本市场以中小散户投资者为主要参与者这一特征可以解释这一问题。同时,这一模型还为“股权溢价之谜”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中国之谜”——文献综述和一个假说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伍志文 《经济学》2003,3(1):39-70
本首先就“中国之谜”产生的背景及其争论进行了总结分析。然后通过引入以资本市场为代表的虚拟经济部门将传统的局限于实体经济部门的货币数量论拓展为包括资本市场、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广义货币数量论模型,在新模型框架下分析了“中国之谜”的生成机理;我们发现大量货币在资本市场的积聚是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关系反常的直接原因。“中国之谜”是货币虚拟化过程中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关系失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刘昌义 《金融评论》2013,(3):100-111
“风险溢价之谜”在资产定价理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MehraandPrescott(1985)提出这个谜以来,尽管已有大量的研究,这个谜却一直没能得到很好的解释。而Rietz—Barro等将罕见灾难引入资产定价模型,不仅完美地解释了高风险溢价和低无风险利率之谜,而且学者们进一步引入广义预期效用和可变灾难.同时将灾难的解释范围扩展到股票、债券、期权等金融资产的定价和价格波动之谜,解决了传统金融理论所无法解释的众多宏观金融难题。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引入系统性风险,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和资产定价理论有了新的突破,从而打开了一扇融合现代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大门。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之谜”原因新解:金融资产膨胀假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简要回顾了“中国之谜”的由来并通过实证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中国之谜”的存在,然后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金融资产膨胀假说”,试图解释“中国之谜”。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考虑到金融资产这一新的变量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之后,传统的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之间正相关的关系消失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对李约瑟之谜的官僚体制论和技术发明方式转变论两种解释入手,结合古代中国经济发展脉络,从古代中国中央集权以及儒家理念构成的家国同构的超稳定制度体系的角度来分析了中国经济、科技从领先到衰落的原因,并由此得出对现实的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中国之谜"-文献综述和一个假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首先就"中国之谜"产生的背景及其争论进行了总结分析。然后通过引入以资本市场为代表的虚拟经济部门将传统的局限于实体经济部门的货币数量论拓展为包括资本市场、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广义货币数量论模型,在新模型框架下分析了"中国之谜"的生成机理;我们发现大量货币在资本市场的积聚是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关系反常的直接原因。"中国之谜"是货币虚拟化过程中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关系失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该文首先就中国之谜产生的背景及其争论进行了总结分析.然后通过引入以资本市场为代表的虚拟经济部门将传统的局限于实体经济部门的货币数量论拓展为包括资本市场、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广义货币数量论模型,在新模型框架下分析了中国之谜的生成机理;我们发现大量货币在资本市场的积聚是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关系反常的直接原因.中国之谜是货币虚拟化过程中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关系失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之谜":理论及基于中国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伍志文 《财经研究》2003,29(1):27-34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中国之谜“的由来,并通过实证分析证实了“中国之谜“的存在,然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金融资产囤积假说“,试图解释“中国之谜“。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考虑到金融资产这一新的变量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之后,传统的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之间正相关的关系消失了。  相似文献   

19.
大股东减持、股权转让溢价与控制权私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中国 A 股市场的数据,对大小非解禁后大股东减持的股权转让溢价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观察与测度.研究发现大小非解禁后大股东均通过减持获取股权转让溢价,但控股股东的减持获利水平显著高于非控股股东,减持成为我国控制权私有收益的一种新途径.实证研究显示,控股股东的股权转让溢价受控制权程度、股权制衡度、股权性质和公司资产管理效率的影响.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程度与股权转让溢价正相关,股权制衡度与股权转让溢价负相关,经营绩效与控股股东的股权转让溢价负相关.本文建议加强对非国有控股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转让行为的监管,并积极推动第二至第五大股东对控股股东的制衡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约瑟之谜提出之后,包括李约瑟本人在内的各种解释就一直层出不穷.人们从各个角度提出了对李约瑟之谜的解释,笔者通过总结梳理出有关社会原因导致李约瑟之谜出现的各种解释,查找在当代中国模式下科技、经济迅速发展和不足的原因,分析科技在两种社会背景下发展历程中的不同作用,通过对比研究,认为社会原因在促进科技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决定了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和长期的发展,同时也是提高增长质量的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