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化工业化对“十一五”交通运输需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进入重化工业化阶段的特征根据我国工业增长情况 ,1993—1999年是我国重化工时代的前导时期 ,2000年至今 ,工业增长明显转向以重工业为主导的格局 ,出现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势头 ,我国进入了重化工时代。与轻工业阶段相比 ,重化工业化阶段工业发展具有以下明显特征。(一)重化工业化阶段的工业主导部门由传统的纺织、轻工为主的轻工业向汽车、钢铁、化工等重化工业和电子信息等产业转型升级。(二)重化工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近年我国电力、煤炭供应紧张 ,原油和金属矿石等大量依赖进口的状况 ,既有经济增速加快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吴敬琏 《浙商》2005,(11):18-18,20
中国还在旧型工业化道路上原地踏步。中国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在20世纪90年代末,各地大搞形象工程,加快城市建设;党的“十六大”以后,全国各地又出现了政绩工程热,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对重化工业经济的大量投资。城市建设和重化工业投资的过热,表明我们仍旧没有脱离传统的增长模式,没有走出一条新型的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一场突如其来的投资热潮引发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发展道路纷争。围绕“重化工业新阶段论”的这场大论争,因关系重大而空前激烈。尽管参与者多为学者,但这并非一个抽象的学术争论,而是涉及到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和中国经济政策乃至发展道路的选择。人们的共识是,原来那种重速度轻效益、重数量轻质量、重结果轻代价、重生产轻环保的工业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了,必须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但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什么?在不同理论前提和不同现实约束条件下,争论各方的全面交锋,将这场围绕着中国未来发展前景的理论争辩进行得越来越彻底,也越来越深刻  相似文献   

4.
1978年以来我国工业出现了显著的重工业化趋势,到2007年,我国重工业产值比重达到70.5%,自2002年起,我国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表现出了日益重化工业特征.但是通过与国际经验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工业结构存在重工业化超前,轻工业早衰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商务周刊》:目前的重化工业发展似乎与此轮经济过热关系深刻,您怎么看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李佐军:事实上,当前我们一系列宏观经济的现象都跟我们进入重化工业阶段直接相关。这里有几个现象:第一,GDP的增长比较快,这与我们进入重化工业阶段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因为重化工业基本上都是投资比较大、对GDP的贡献比较大的一些行业。一般重化工业大发展,整个GDP就抬起来了,这是有数据支撑的;第二,我们现在出现了非常明显的投资增长和  相似文献   

6.
<正>韩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经济起飞,其工业化进程加快,到1970年代末,韩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并跨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由于其重化工业化过程,主要是靠政府主导与推动下重机、重化工业一边倒的投资强行实现的,导致了一系列的严重问题。此后,韩国政府对其产业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从过去的"政府主导型经济"逐渐向"市场主导型经济"转变,大大减少对于企业活动的直接干预,积极改善市场环境与增进市场功能;政策重点也从促进重化工业的集中的投资,转向以经济手段支持引进设备的国产化、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升级,进而实施"科技立国"战  相似文献   

7.
人人说话     
对于重化工业的讨论,我们不仅要谈论“应当如何”的问题,还要谈论“实际上如何”的问题。从经济发展的演变看,中国当前新一轮“黄金增长时期”的到来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重化工业,中国事实上已经进入了重化工业发展阶段。当然,中国发展重化工业最大的问题是在当前引起了国内煤电油运的紧张,并引发全球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升。这个矛盾从长期来看,则是中国13亿人口要加入到目前总量才7亿人口的世界发达工业化国家当中  相似文献   

8.
《市场周刊》2005,(10):24-24
政协委员、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原首钢集团董事长罗冰生认为,我国处于重化工业发展阶段,钢铁工业受三方面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去年固定资产投资达7万亿,今年发展改革委的目标增长为15%,这意味今年投资总量会增加1万亿以上;而固定投资集中于重工业,都是耗钢量大的行业;去年出口继续大增,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量的50%多,它也是耗钢产业。重工业化阶段是金属消耗最高的阶段,重工业化完成后对钢铁的需求会下降,而目前仍处于上升期。预计2020年我国重化工阶段基本完成,我国钢铁上升周期将再持续15年。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已进入了新一轮重工业化时期,带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由于我国经济以传统增长方式为主,能源消耗极大,利用率较低,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能源的节约。燃油税的推出将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高洁 《商场现代化》2006,(8X):232-232
中国经济已进入了新一轮重工业化时期,带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由于我国经济以传统增长方式为主,能源消耗极大,利用率较低,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能源的节约。燃油税的推出将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在2001年以来的新一轮增长过程中,对能源和原材料的依赖程度明显提高,这是近年来工业化加速发展的结果。这种增长方式仍然没有脱离发达国家工业化的老路,即外延扩张型的工业化模式。这种现象的出现固然有其客观必然性,但并不意味着外延扩张型的增长模式就不能够被改变。在能源和原材料供给约束不断增强的条件下,依靠技术进步、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高依赖度也将发生变化。未来中国工业化必须要走一条能源和原材料低消耗、高产出、能循环、可持续、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贸导刊》2004,(8):11-12
如何判断当前国内的宏观经济形势,目前大体上有三种观点,一是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过热,或者说已经全面过热;二是认为中国经济没有全面过热,但是有局部过热,主要是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快;三是认为现在中国经济既没有全面过热,也没有局部过热,而是部分行业增长比较快,这是工业化进程加快的一种表现,产销两旺,是比较正常的。  相似文献   

13.
姜琳 《市场论坛》2005,(10):41-43
中国经济进入新的重化工业阶段,重化工业阶段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一些机遇,也给我们带来许多挑战.本文介绍了中国经济进入重化工业阶段的七个理由,以及重化工业阶段的来临带来的许多挑战,最后指出在重化工业阶段应该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姜琳 《市场论坛》2005,(9):41-43
中国经济进入新的重化工业阶段,重化工业阶段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一些机遇,也给我们带来许多挑战.本文介绍了中国经济进入重化工业阶段的七个理由,以及重化工业阶段的来临带来的许多挑战,最后指出在重化工业阶段应该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
2003年我国经济进入以重化工业主导和消费结构升级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增长周期 ,工业增长速度明显加快。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8 % ,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 ,是1995年以来的最高增幅。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继续大幅提高 ,1—11月份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相似文献   

16.
《商》2012,(24):20-21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增长条件和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因此必须进行艰苦的增长(发展)方式转型。刺激政策不是增长动力;"三驾马车"也不是增长动力;城市化、产业升级、地区间落差和民营经济成长都是增长空间,但也不是增长动力。中国经济下一轮的增长动力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进入重化工业阶段,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带动需求高涨.导致对资源和能源的需求增长过快,既加大了现阶段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也增加了可能转嫁后代的显性或隐性资源环境的补偿代价。重化工业也稳定发展的同时其实也面临着严重的增长困境问题。到底有怎么样的增长困境,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去突破这样的困境,以实现重化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本文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四川物价》2008,(3):29-30
阅读:《东方早报》不久前发表特约评论员陆志明的文章说,一旦美国、乃至世界经济放缓,甚至陷入衰退,肯定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影响。例如外需的下降有可能影响中国的出口等,但就目前而言,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还不至于受到太大影响。事实上,中国宏观经济所处的阶段与发展的现状已能保证我国在现阶段至少能够继续维持稳健的高增长态势。首先,从内部环境来看,中国目前仍处于“重化工业化”的经济追赶阶段,继续稳健地推进中国工业化进程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主旋律,只要这一既定目标和思路不变,中国经济增长就不会出现大幅滑坡。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进入重化工业阶段,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带动需求高涨.导致对资源和能源的需求增长过快,既加大了现阶段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也增加了可能转嫁后代的显性或隐性资源环境的补偿代价。重化工业也稳定发展的同时其实也面临着严重的增长困境问题。到底有怎么样的增长困境,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去突破这样的困境,以实现重化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本文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宗佩民 《浙商》2010,(13):32-32
一味重视新兴产业的拓展,已经导致许多新兴产业领域成为新的过度投资的重灾区,增加了经济结构新的失衡。因此,这一轮经济结构调整能否带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还值得疑问,很多经济评论员甚至把本轮股市下跌归罪于对经济结构调整效果的担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