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艾欣 《广告导报》2004,(5):21-21
贵州不少知名企业,如茅台、黄果树、神奇、益佰都很少找本地广告公司,仅本地单纯制作业务找本地广告公司,其他的广告宣传都是向外寻求广告合作伙伴。事实上,贵阳能够提供全面服务和整体策划的广告公司少之又少,这也难怪贵阳受客户尊重的广告公司屈指可数。应该说,在贵阳真正意义上的广告代理局限于媒介发布执行的占70%以上。贵阳的广告公司很难形成规模,我个人认为,主要是主观上自身素质上的欠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2.
宋秩铭 《中国广告》2003,(11):84-85
我今天所谈的广告公司的经营,不完全是4A广告公司的经营,可以说是以奥美的观点来讲怎么看广告公司的经营,但基本上应该说是我个人的经验和看法。广告公司的经营对我来讲是非常非  相似文献   

3.
徐颐乐 《广告导报》2004,(3):101-102
进入这个行业是很偶然的。当时我大学刚毕业,就被一位令人尊敬的长者招进了一家广告公司,担任广告创意的工作。这家广告公司就是金鹃国际广告公司。我真觉得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能在刚入行的时候就碰到一个好领导、进入一个好公司。其实,我大学学的专业是建筑,与广告根本搭不上边,对什么是广告创意、营销策略也毫不了解。但凭着自己敢想敢做的性格和一股子钻研的热情和公司为我们  相似文献   

4.
每逢中国的广告公司之间你看我不顺眼,我看你不对鼻子;你说我造诣不够,我说你没有深度的时候;国内广告公司说国际公司不懂中国是务虚一族.自己才是民族广告的保护神的时候;心里感觉特别凄蒋,弄的广告圈一片内耗一地鸡毛:国外的广告公司都杀到家门口了,我们还在争吵,有本事把公司开到它们家门口,也为中国广告扬一下威风,那才叫英雄,张默闻这厮真希望这一天来的快速,来的繁荣。  相似文献   

5.
据美国广告协会统计,美国1000位著名企业家中,有67%的人有广告从业经历。这让我大受鼓舞。因此我在1997年,结束了作为纯粹的广告创作人的工作,创办了自己的广告公司。随着广告公司的发展,我又跻身女报报业公司和五叶神公司参与管理。这几年,我几乎是用广告标准来管理公司的。  相似文献   

6.
奥格威:DM是我的秘密武器。1983年出版的《奥格威谈广告》一书中,奥格威回忆道:“一天,一个男子走进伦敦的一家广告公司,要见老板。他买下一幢乡间房产,打算开一间旅馆。广告公司能帮他招引房客吗?他可只有500美元的开支。这家广告公司的头头将他托付给办公室的一个勤杂员——他正好是本书作者。我将他的钱全部投入到便士明信片(Penny Posteards)上,寄给住在附近的有钱人家。  相似文献   

7.
杨正华 《广告大观》2014,(3):109-109
不知道广告为何变成这样一个产业,谁提起都没有精神。三十年前,我进入广告公司。当时也是误打误撞,连广告公司内部分为业务邮和创意部都一无所知。投了简历就参加了一连串的面试和考试,不能算是莫名其妙,但是今天的我还是不确定为何会顺利进入公司,而且还进入创意部。  相似文献   

8.
叶茂中 《广告大观》2006,(6S):143-145
前不久,中国传媒大学,搞了一次本土公司学术研讨会,请我去参加会议。我特别地感动,因为学术界关心本土广告公司是比较少的。过去一说广告公司,都是关心大小的问题,因为跟国际公司相比,他们有100多年历史了,当然比我们大,在他们面前,本土广告就是小孩。所以我在会上讲,这次活动说明中国学术界已经开始成熟起来了。  相似文献   

9.
杨正华 《广告大观》2009,(11):26-27
与客户的第一次见面.我只要询问他有关行业消费的数据,就能判断出他的品牌实力有多强;同样,客户了解广告公司,只要知道他们在消费研究上投入有多大,就可能判断广告公司有多好。  相似文献   

10.
2007年底,有感于行业的剧烈变化,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分析中国广告公司的发展趋势。在这个转型加速的阶段,正如广告已经成为一个极其混乱的概念,广告公司的含义也已经越来越不清晰。这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而在中国这个新兴市场,广告公司的变化更加诡异。全球广告业共同面临的挑战,直接冲击着中国的广告业,而同时,中国社会、中国市场的独特性,又是中国广告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中国广告业发展的复杂背景。目前,可以确定的是中国广告公司的发展正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讨论广告公司的有关问题,必须要涉及到三类不同的公司:广告传播集团、媒介购买公司以及提供媒体资源或综合服务的一般广告公司。这三类公司各有不同的特点,必须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薛大营 《广告大观》2005,(11):164-165
进嘉禾广告后,我一直在创意部工作,这是广告公司的心脏。我在左心室,马大宝在右心室,中间是人力资源部经理宁小白。  相似文献   

12.
日前参加北京国际广告创意趋势论坛。听到张百清老前辈关于品牌话语权的一番话很受启发.他说“我做广告将近三十年,今年五月被我的客户征召过去做企业形象的事情。从乙方到甲方.企业老板经常想要对社会表达一些话语权的时候,广告公司并没有意识到,广告公司提的都是一些创意点子。  相似文献   

13.
徐源 《中国广告》2005,(9):78-78
我在小天鹅主管广告16年.与数百家国内外广告公司打过交道,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我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广告导报》2008,(2):15
通过这么多年的实践和总结,我们感觉,云南白药和广告公司的关系是伙伴关系。尤其是这几年。我们和广告公司的关系更加固定,合作是非常良好的。就我自己的体会:你要找到一家真诚的合作伙伴,一定要交底,要把你的需求、企业的状况告诉你的合作伙伴。领导个人的理念对企业的把握是不全面的,而专业的公司能从更客观的角度提供全方位的建议。所以一直到现在,应该说,白药在广告合作方面信誉是非常好的,不管是对媒体还是对广告公司,因为我们知道广告公司是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15.
爆一个冷门     
从事新闻采编多年,时常为那顶虚无缥缈的“无冕之王”的桂冠而沾沾自喜,但每每在将一月的工资和那极不稳定的稿费交给妻子、而听到妻子很理解的叹息声时,一种枉为大丈夫、愧对天地的悲凉之情,便郁结在我的心头久久不散。于是,我递交了一份辞职报告,决定“下海”闯“江湖”了。怀抱着厚厚的荣誉证书和一大摞作品,我敲响了在市内颇有名气的一家广告公司的大门。时人不都在说“不当总统就做广告人”吗?我自信多年积蓄的才识和文采可以轻而易举地在广告公司占据一席之地。“当记者要名有名,要利有利,你干嘛要辞职来广告公司应聘呢?”…  相似文献   

16.
吴晓波 《广告大观》2007,(7S):35-37
2000年我曾经向一个法国人讲盲人摸象的寓言。因为盲人摸象是负面认知的方式,所以我认为要从大象来观照,然后对大象进行把握。既然人的认知有限,我们不妨自嘲自己是一个盲人。面向未来的中国广告业甚至全球的广告业,我们又何尝不是盲人摸象?广告主有广告主的想法和诉求,广告公司、代理商有广告公司的想法和诉求,  相似文献   

17.
南山 《国际广告》2009,(12):136-137
“做校园媒体,我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但是,我希望能做到最好。”韩步勋说。在户外广告公司生存压力日趋明显的大环境下,一些经营者开始寻找更加安全、优质的媒体资源。在纷繁的媒体类型中,南京润美广告公司选择了校园媒体。总经理韩步勋认为,做这个选择的理由相当充分。“这是目前户外传媒中一个极有价值的领域,校园媒体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陈刚 《广告大观》2005,(3):31-32
广告公司,尤其是本土广告公司,正在遭遇寒冬。在客户、媒介与广告公司三方的博弈中,广告公司无疑处于弱势地位。而本土广告公司由于各种众所周知的原因,同国际公司比,更是弱中之弱。加入WTO后,本土广告公司无疑将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棚。  相似文献   

19.
左学荣 《广告大观》2007,(5S):84-85
有一次,我到杭州的一家广告公司做TRADING,课间休息时,有位员工私下里问我——怎样才能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创意总监?  相似文献   

20.
我相信很多中小企业都是变革转型中的企业,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知道要去哪里,而且还应该知道该怎么去。广告公司面临的是如何在沟通传播上去帮助它的课题。一个中小企业也好.大型企业也好.对广告公司来讲.基本工作的概念是一样的.应该大小通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