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
本文通过介绍道孚藏民居特点,旨在分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新常态发展模式下道孚藏民居主材和使用功能的转型趋势,即主材由木材转型为轻型钢,其结果是建房成本降低工序减少,也减轻对森林的砍伐压力;部分民居由居家功能转型成旅游接待功能以及供民居文化研究之用.以此切实实现藏民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王仁君 《价值工程》2011,30(10):65-65
每个地域有着其各自的历史,自然在当地也保留着历史的积淀。作为历史文化结晶的地域建筑,是地域文化在物质环境和空间形态上的体现。正是由于建筑的地域性差异才使世界建筑文化变得丰富多彩,发展地域性民居建筑是对传统居住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地域性民居建筑在现今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对如何发展地域性民居建筑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3.
重庆近代名人研究应重视辛亥革命与中国地域文化转型研究的切入点,重视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及其理论视角的应用,并因此可以发现《重庆人文精神研究》研究视域的不足,中国近代社会教育机制存在的特点与其在辛亥革命中的重大贡献,象赵熙这样的朝廷命官、近代大儒,也因在其中的奉献起到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庄磊  李莉萍 《价值工程》2014,(5):98-100
本文以哈尼族传统民居为例,根据其特点及价值,分析近年来民居建筑在更新换代中所产生的问题,由此提出适合当地民居建筑保护与发展的策略方法,旨在保护哈尼梯田文化的同时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民居文化。  相似文献   

5.
南通近代"中西合璧"建筑是在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期产生的一批造型独特、工法精良的建筑。这批建筑遗存数量较多,并且由于体现出中西建筑文化双向流动的典型特征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通过对南通地区近代"中西合璧"建筑遗产的考证和实地调研,从建筑的形态趋向总结了式样的四种基本类型:即洋门面式样、石库门式样、外廊式样及大屋顶式样,通过对建筑式样的典型特征及形成原因进行剖析,可以看到西方建筑文化在进入中国内陆中小城市过程中被吸收、被改造的本土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传统民居是建筑起源、理论本源.中西方传统民居都具有史前的特点.各种差异的影响都颇为深远,我国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西方则主要表现在对自然的征服.通过对中西方传统建筑中民居的比较,感悟在民居所体现出的文化,理解民居发展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7.
传统民居是前人留下的珍贵的、 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然而当前中国乡村民居建筑的求洋、 描古、 作怪等种种状况让业界充满着焦虑和思变,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期待.因此,建筑师有必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在吸收传统民居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进行现代民居创作.文章分析了湘中地区传统民居特色的形成原因及地区传统民居的建筑符号特点,针对湘中地区当代农村民居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湘潭地区农宅立面改造为例,论述了民居建筑的改造策略和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南通市博览场馆、项目、组织等建设情况的大量调查,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客观的归纳,构造了南通城市文化与博览产业的三维拓展模型,为发展南通博览产业取得科学的理论基础。针对南通市发展博览文化与产业进行了综合性的评价,并提出了南通博览文化与产业组合开发策略,研究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整合和完善南通"近代第一城"的品牌,建立文博、会展、休闲"三位一体"互动发展的博览产业格局,从产业广度、深度和集聚度三个维度进行拓展,实施南通博览"核心文化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的普查调研,将聚落形态和民居型制确定为文化景观的主导因子,通过定量统计和Arc GIS空间分析,揭示其地域分异规律,结合对建筑材料、立面特点、装饰风格的定性感观印象和民族/民系(语言/方言)分布情况,对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进行文化区划,对各文化区和文化亚区的文化景观特征进行描述与解释。从文化生态学角度分析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景观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对影响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景观特征的地形、水系、气候、材料等自然环境和文化形态、历史移民、人口分化、区域经济等人文地理方面的形成机制进行解释。对于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基础理论研究和支撑。  相似文献   

10.
徐潇潇  陈铁军 《企业导报》2012,(17):238-239
本文以北京四合院为例,从中国传统文化、民俗、生活观等方面来探讨分析北方民居围墙的形成及发展,并希望由此引起对中国民居建筑、传统文化、民俗的关注,使其得到良好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周传发 《国土经济》2008,(12):68-71
三峡地区民居建筑艺术,是在当地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下,经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历时数千年创造出来的,它凝聚了当地山江特有的灵气和岁月的精华。通过对三峡区域的地理环境、历代移民与民族迁徙状况、商业贸易所带来的影响等因素的分析,试图揭示三峡民居文化形成及其演变的深层次的社会历史原因,探究传统居住文化与现代城市发展的内在联系,为现代人居环境的建设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2.
城市社会空间是社会群体在地域空间的分化表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同时期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不同。为明确长时间序列上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以西安市为例,采用因子生态分析法对近代社会时期、计划经济时期及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近现代以来西安市社会空间类型变化显著,影响因子逐渐增多;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由近代社会时期的"单核"演变为计划经济时期的"圈层+扇形",演变为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圈层+扇形+马赛克式";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是传统驱动力(城市发展基础、经济发展和产业更替、社会阶层变迁、要素集聚和扩散)与新型驱动力(宏观政策制度、"新经济"模式、开发区建设等)共同驱动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而儒家文化中“崇道轻艺,重德轻技”的价值观念是影响我国近代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最大的桎梏.如何冲破传统价值观念的思想束缚,寻求发展新方向,是近代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与讨论的焦点.也可以说,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反思过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徽州民居的分析,指出在现代生活中地域性对住居形态的影响。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应该充分重视对人性的关怀,要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民族文化,提炼传统的文化原型符号,充分发挥地域文化优势。  相似文献   

15.
创新型城市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转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出发点和基础。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南通落实全省科技创新工程,实现科技竞争力江苏江北领先的重要抓手,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生态文明进步、社会文化繁荣,打造区域经济中心的根本动力,也是创建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内在要求。本课题立足实际,分析目前南通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机遇条件及存在不足,借鉴国内外一些创新型城市的典型经验,提出了符合市情的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居门面是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门面的装饰性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理念、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观念,是民居建筑中重点装饰的对象。本文通过对中国民居的门面装饰特点的分析,使中国民间住宅门面的装饰艺术和文化传统得到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7.
《价值工程》2015,(25):238-240
威信双河乡位于云、贵、川三省交界地带的昭通市东南部,这里半河村居住的苗族由于受川南汉族文化影响,民居形式、建造技艺也与川南民居相近,笔者通过实地民居测绘和工匠采访,意在还原威信双河传统民居的建房过程,传承其建造技艺。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民居发展中的不合理现象,通过解析我国民居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找到传统文化与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契合点,并最终得以实现新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为识别江苏省沿海地区城乡建设用地隐性转型节点,文章通过构建城乡建设用地隐性形态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及加权综合法测度研究区城乡建设用地隐性形态综合指数,并利用滑动T检验判定转型年份。结果表明:(1)研究区城乡建设用地隐性形态水平及各功能指数均呈波动上升态势,且南通、盐城以经济功能增长为主,连云港以社会功能增长为主,盐城及连云港生态环境功能波动下降;(2)受政策影响,研究区城乡建设用地隐性转型发生于2012年;(3)转型前南通、连云港以经济功能上升为主,盐城各项功能上升较为均衡;转型后南通以社会和经济功能上升并重,盐城以经济功能上升为主,连云港则以社会功能上升为主。  相似文献   

20.
南通唐闸历史工业城镇是在西方工业文明推动下,由中国民办、自主创建的近代新兴工业城镇,目前较为完整地保存了工业遗产体系以及与之配套的相关城镇设施,其所蕴含的先进的城镇规划理念体现了中西文化碰撞与结合的智慧,具有很高的文化遗产价值。分析了近代中国在传统农业社会与近代工业社会相互交融、东方传统文明与西方现代文明相互碰撞时期诞生的新型工业城镇遗产的价值,探索其对当今社会"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借鉴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