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长一段时间,"文化"后缀以"产业"二字,我都不惯听。文化是什么呢?狭义一点说,"文"似可解释为文字、文辞、文墨、文采、文章光华,可以引申得温婉:"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可引申得可怕:"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化"可就不大简单了,是风俗、风气,而且是变更、转移、浸润、生长、潜移默化,总之,一个  相似文献   

2.
文质之思     
段雪姣 《魅力中国》2011,(10):335-335
“文”与“质”一直是我们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起初“文”可指外在表现,“质”指道德品质,后世文论在很多情况也用“文”“质”指语言风格范畴的华美和质朴,运用到后来,“文”指词采表现,大体相当于今人所说的作品的形式,“质”则指内容或功能。在我国古代,文与质有着密切联系,文也与文采、纹饰等相关,不论是从穿着打扮到文化制度,还是器物纹饰到哲学理论,它包含甚是广泛,但归纳来看.“文”就是一些形式的;外在的东西,与文相反的概念就是“质”。  相似文献   

3.
"学" 这一概念在《论语》 中有重要的地位, "好学" 作为君子的一种品德, 不仅是治学者要达到的标准, 也是当下教育的重中之重. 本文通过对《论语·学而》 第十四则: "子曰: '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矣'" 这句话的解读, 从生活与学习、 为学的处世之道以及君子好学的态度三方面来论述为学应有的精神与态度.  相似文献   

4.
很长一段时间。“文化”后缀以“产业”二字。我都不惯听。文化是什么呢?狭义一点说。“文”似可解释为文字、文辞、文墨、文采、文章光华。可以引申得温婉:“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可引申得可怕:“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化”可就不大简单了。是风俗、风气。而且是变更、转移、浸润、生长、潜移默化。总之。一个渗透性的累积。《管子七法》说:“渐也。顺  相似文献   

5.
正画和人一样,有乍看很迷人,但经不起推敲的;也有初看平淡,但越看越有味道的。当然,还有初看、久看都是很好的。这里面涉及到人和画之间"文"与"质"的问题。文,可以解释为外在的表现形式;质,则是内在的文化精神。有良好外表的人,必须有相应的内在精神,才有魅力。画亦如此,出色的外在形式,如果缺乏丰富的内在意义,会显得内容空泛而不耐看。卢象太的油画作品,画的都是普通的、很平常的人和景,绘画语言  相似文献   

6.
老龙 《走向世界》2010,(3):16-16
中国对“文化”有各种解释。“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易·系辞下》载:“物相杂.故曰文。”《尚书·舜典》疏曰“经纬天地曰文”.《论语·雍也》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相似文献   

7.
逯雪梅 《理论观察》2007,(6):143-144
春秋时期,“文“与“质“作为词语已广泛使用,但文质对举,最早是由孔子提出来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在这里文质虽是用于品评人物,是就人的内在品德修养和外在言谈举止而言的,但孔子的文质观,从它一出现,就由于其自身所带有的丰富的审美意蕴和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度而意味着将会支配和制约着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使之形成异于世界其它民族的审美追求,对未来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由此派生出来的一整套文质理论构成了我国古代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潘旭明  游浚 《特区经济》2005,(2):257-258
“文化”一词在西方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原意是指农耕及对植物的培育。自15世纪以后,“文化”一词逐渐被引申使用,把对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也称之文化。在中国的古籍中,“文”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礼乐制度、法律条文等。“化”则是“教化”。总的来说,“文化”一词的中西两个来源,殊途同归,都用来指人类社会的精神现象,或泛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具体地说,文化的基本形态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9.
说"不器"     
器者,器具也.一种器具,有它特定的用途;各种器具,不能完全通用.孔子主张,君子不能像一种器具,只有一才一艺,故日:"君子不器". 人类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类,一日理性学,一日感性学.欲"不器",需融通:融会贯通这两类学问.理性学的研究者,要涉足感性学;感性学的学问者,也要关注理性学,提倡"沟通科学与人文,观照历史与未来",或日"学贯中西,道通文理,兼顾专博,融会古今",核心是道通文理.  相似文献   

10.
任超 《理论观察》2009,(2):126-127
“文”与“质”一直是古代文艺观中,争论的重点。不论是从以质为主还是以文为主,都是表现了两种不同的审美观念下,对文学作用的不同追求。而“教化”与“审美”则变成了其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每天晨读课上,曲阜市的中小学校传来朗朗的诵读孔子诗文的声音,这是曲阜市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正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所谓"君子三变",是儒家对"君子"言行举止的理想描述。朱旭峰给我的印象大抵如此,他仪容端正,面相庄严,但他的眼神是温和的,平和中带着笑意,有的领导一出场会让人畏惧,而他春风化雨般的亲切,会让人如沐春风。唯有不同的是他语调一点都不"厉",语速称不上快,但谈吐文雅。不搞外交辞令。像有人称,文人加企业家,这是近代史迄今江浙人的专利。也许是土生土长的宜兴人的缘故,这种专利在他身上有所体现——气度尔雅与视角宏博的管理者的合体。  相似文献   

13.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文题可以窥探文章的主旨。通过"题目",教师可以熟练地驾驭教材,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找到教学的突破口,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14.
广辟蹊径话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写作能力是语言实践能力的体现,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除了单元作文教学外,教师还应该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多进行语言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文多写,言无不尽 "一文多写"不是指一个主题,反复写作,反复修改,而是指围绕一个内容提出不同要求,多文体、多形式地进行写作训练.例如围绕"一次学校运动会",教师可以做如下设计: 1.为学校写一份运动会通知,内容包括:比赛日期、地点、参赛人员和条件、竞赛的项目、录取名次、奖励办法、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15.
一 "货殖"是指谋求"滋生资货财利"以致富.即利用货物的生产与交换,进行商业活动,从中生财求利.司马迁所指的货殖,还包括各种手工业,以及农、牧、渔、矿山、冶炼等行业的经营在内.在先秦思想家中,老子宣扬无欲、寡欢;孔子鼓吹"安贫",<论语>记载"子罕言利"的话,又载"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梁惠王>篇载梁惠王与孟子的对话,孟子要梁惠王只谈仁义,不要谈利,视"利"、"欲"为洪水猛兽,君子不言利.墨子尽管关心和同情劳动者的疾苦,但对于满足人民物质生活需要方面的主张也是比较保守的,特别强调"节用".  相似文献   

16.
对<伐檀>的解读,<诗序>说:"伐檀,刺贪也.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君子不得进仕尔."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诗中的"君子"就是统治者,是责问和讽刺统治者不劳而获的,如下文所理解:伐檀哪伐檀,把伐下的檀木放置在河的岸边,河里的水真清啊.他们不种植不收获庄稼,为什么要收取三百户的水稻呢?他们不打猎,为什么庭中挂着猪獾呢,那些大人君子啊,不要白吃饭哪!  相似文献   

17.
正现如今倡导学生"自主乐学",而"自主乐学"的前提则是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欲望,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下足功夫,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也如此。采用方式多样的激趣导入,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教师"下水"作文可以起到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注意找准时机,抛砖引玉;因文施教,操作得法;搭建舞台,彰显魅力。  相似文献   

19.
<正>扶贫工作是当下的热点,于是乎,各路"仁者"纷至沓来,美其名曰"义诊",实则拉患者、卖保健品;"义捐",实则卖热水器;"义售"实则代销太阳能灯、光伏路灯;"义卖"实则为  相似文献   

20.
高考考试大纲在写作发展等级里的第三个要求是"有文采",并具体表述为:"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下面就这四点做一下具体分析: 一、用词贴切 "用词贴切"具体是指作文时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文采,具有感人的魅力和强烈的美感,而且还能做到准确导体、情文并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