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看天下     
《走向世界》2022,(11):8-9
长征八号遥二火箭创中国一箭多星最高纪录 2月27日11时06分,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以"1箭22星"方式,成功将22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创下中国一箭多星任务最高纪录,开启了中国新的共享火箭"拼车"模式.  相似文献   

2.
沈利宾 《当代陕西》2007,(12):44-45
"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是长征火箭第103次发射和连续61次成功发射,也是长征三号甲火箭的第15次连续成功飞行.在本次发射任务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为发射任务的圆满完成提供了高可靠、高性能的火箭一、二级发动机,为"嫦娥一号"圆梦奔月提供了强大的可靠动力.  相似文献   

3.
推介理由: 2003年10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打造的"神舟5号"实现了令世人瞩目、让国人振奋的飞天壮举,同月共成功发射了"四星一船",巨大成就让集团领军人张庆伟进入了公众的视野.15年间张庆伟曾亲自参与研制发射"长征三号"火箭、"长二捆"火箭.1990年4月7日,由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香港亚洲卫星公司所有的亚洲一号卫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颗用长征火箭发射的外国卫星.这次"神五"的载人飞行中,张庆伟领导的"空间技术"、"运载火箭技术"等几家研究院承担了重要的研制任务.  相似文献   

4.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地把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中国航天科技迈出了进入国际市场的第一步。十年来,中国长征火箭已经实施了22次商业卫星发射,成功地把23颗外国制造的通信卫星送入太空。今天.运行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上空的这些卫星上的数百个转发器已成为各国通信业务的重要的信息通道。中国航天工业用长征火箭向国际用户提供发射服务,为全球和地区的  相似文献   

5.
熊雪 《重庆与世界》2011,(20):16-19
2010年6月,重庆两江新区正式成立。重庆北部新区作为两江新区的核心区域,担负着建设重庆的宜居城市示范区、现代都市风貌展示区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的"三大任务",成为两江新区标志性的重要窗口和高地,成为两江新区出经验、出成果的示范区。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重庆北部新区依托优越的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梳理国内外经济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列出了重庆两江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3种备选模式,阐明了4个理论依据,认为重庆两江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可分为3个阶段,实施"三步走"战略,提出重庆两江新区现阶段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参照的"40字管理方针"和要完成的5大任务。  相似文献   

7.
2007年6月1日零时0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鑫诺3号通信卫星送入太空。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00次发射。从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形成了4个系列,具备了发射不同轨道、不同类型卫星的能力,先后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第一颗通信卫星、第一艘载人飞船,并多次为国外成功发射了通信卫星。  相似文献   

8.
正8月3日,第三届重庆—意大利国际汽车、运输与物流合作暨"一带一路"成功案例与未来机遇论坛在两江新区举行。会上,重庆与意大利签署了《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与意大利驻重庆总领事馆关于共同支持建立中意产业园的合作协议》《意大利和两江新区(重庆)建立双边投资促进中心协议》。市委常委、副市长,两江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绿平会见了前来参加论坛的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副部长伊万·斯卡法罗特一行。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  相似文献   

9.
1998年12月19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传出喜讯,我国长征二号丙改进型火箭在当日19时39分,以一箭双星的方式,再次将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铱星准确送人预定轨道,为中国航天全年发射任务的完成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在这一年中,长征火箭共进行了6次发射,把10颗卫星送上了预定轨道。这10颗卫星全部是国外制造的,其中9颗是美国生产的,有1颗是法国生产的。一年中实施6次发射,全部发射外星,并发发成功,着实为我们的民族争得了尊严,并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其中凝聚着许多航天人的血汗,也饱含着一位化学工作者的艰辛和才…  相似文献   

10.
美国宇航局近日从太平洋上空发射了一个探测器。该探测器将飞赴太阳系边界地带进行探测,这是人类发射的第一个专门探测太阳系与星际空间交界地带的探测器。"星际边界探测器(IBEX)"采取了"空中发射"方式。发射当天,探测器以及负责运载的"飞马"火箭,装载在一架L-1011飞机的机翼之下。当飞机飞行至太平洋上马绍尔群岛的夸贾林环礁上空时,火箭及探测器被释放发射。火箭成功地将探测器送到预定的近地椭圆飞行轨道中。IBEX设计为八边形,升空后依靠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它最终会飞抵距离地球大约32万公里的飞行轨道上,在那里收集来自太阳系边界地带的太阳风等信息。  相似文献   

11.
《重庆与世界》2017,(3):34-37
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重庆首个、西部首批国家级开发区,经过17年的快速发展,顺利完成了近90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任务.2010年7月,重庆市委、市政府对重庆经开区进行战略调整,将重庆经开区拓展到重庆主城核心区之一的南岸区,并在茶园组团地区设置了59平方公里的拓展区,赋予重庆经开区承接两江万亿工业板块、引领江南万亿工业板块、带动重庆主城东南片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助推南岸区建设江南新城.重庆经开区跨入三次创业的新腾飞时期,与重庆两江新区、高新区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共同助推着重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技术突破性发展和国内外商业力量的推动下,重庆两江新区实现了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产业爆发式增长,有力支撑和引领了重庆市的创新驱动发展。但是,作为内陆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和重庆市域经济的"增长极",两江新区对重庆大数据智能化的引领作用还不够突出,大数据智能化引领创新驱动发展仍存在市内创新资源争夺加剧、产业集群集聚难度加大等诸多问题。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两江新区建设全国领先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策源地的路径:一是完善创新链条,优化创新体系;二是加强技术攻关,突破技术瓶颈;三是推进转型升级,推动融合发展;四是构筑智慧城市,建设智能两江;五是推动全域创新,构筑产业生态。  相似文献   

13.
杨一一 《今日重庆》2012,(Z1):70-75
长江、嘉陵江造就了重庆独特的山水风景。今年,重庆主城将改造"两江四岸",立足打造"世界一流、风貌独特"的滨水空间。两江四岸指长江、嘉陵江的江岸线。嘉陵江上游为北碚,下游为渝中区朝天门;长江上游为九龙坡区西彭,下游为江北区五宝镇。"四岸"的岸线共长394公里,沿江腹地面积近231平方公里。"两江四岸"共十大重点片区,被设计为"十大水岸",  相似文献   

14.
《重庆与世界》2012,(6):16-19
2012年6月18日,重庆直辖15周年,重庆两江新区成立两周年。已满两岁的重庆两江新区,如当年上海浦东之长三角、天津滨海之渤海湾,两江新区成为重庆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领跑者。  相似文献   

15.
8月3日,第三届重庆一意大利国际汽车、运输与物流合作暨“一带一路”成功案例与未来机遇论坛在两江新区举行。会上,重庆与意大利签署了《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与意大利驻重庆总领事馆关于共同支持建立中意产业园的合作协议》《意大利和两江新区(重庆)建立双边投资促进中心协议》。市委常委、副市长,  相似文献   

16.
《高科技与产业化》2007,3(12):10-11
俄罗斯航天兵11月18日凌晨发射一枚"质子-M"运载火箭,将一颗欧洲"天狼星-4"通信卫星送入太空。火箭于莫斯科时间18日1时40分(北京时间6时40分)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火箭发射9小时13分钟之后,其推进器将与重达4400公斤的"天狼星-4"卫星分离,之后卫星将借助自身的推进器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天狼星-4"通信卫星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为瑞典一家卫星运营商所有。进入轨道后,这颗卫星可以为欧洲和北非的客户提供卫星通信服务。该卫星设计寿命为15年。此次发射所用的"质子-M"运载火箭由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中心生产,为改进型三级液体燃料重型火箭。(新华社北京信息社)  相似文献   

17.
范晓鸣 《环球财经》2012,(8):112-113
美国私营的空间探索技术公司(简称:SpaceX)于当地时间5月22日凌晨成功发射了“龙”飞船,并在3天后顺利完成与国际空间站的交会对接任务。这是人类向国际空间站发射的首艘商业飞船,为实现“打的”去太空的梦想迈出了关键一步。这家美国私营企业在成立不到十年里迅速成长为世界商业航天领域的领头羊,其成功的秘诀究竟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8.
去年5月,重庆两江四岸核心区整体提升工作全面启动,力争到2025年把两江四岸核心区打造成"近者悦、远者来"的全球著名旅游目的地,集中展示"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城市名片。  相似文献   

19.
1999年11月29日,哈政府总理卡·托卡耶夫接见了以科洛列夫命名的"动力"航天火箭综合体总设计师尤·谢里诺夫院士为首的俄罗斯航天火箭代表团。在谈判中,双方讨论了哈萨克斯坦参加建立航天火箭"合作"综合体的国际计划。该计划准备以最可靠和经济的"联盟"号火箭作为向轨道发送通信卫星和载重飞船的商业火箭。实施这项计划对各个  相似文献   

20.
欧洲空间科学回顾与展望 回顾欧洲空间科学开发,主要分四个阶段:1.学习阶段(1959~1968年),在1961年Pre-ESRO时代,发表了“兰皮书”。在此阶段发射探测火箭440多次,近地球轨道小型卫星22次,空间探测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