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中的中国乳业让中国消费者深受其害,之后这个行业不断引爆出各种各样的事件,让消费者无法相信中国的乳制品是否还可以依靠。接着看到了2012年的"毒胶囊"事件,现在已经涉及多个地区的多家企业……这些企业甚至不在乎消费者的生命,逐利到了如此地步,真是企业之殇。如此沉重的事实,真的需要大声疾呼:假若企业的经营者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将是这类企业走向没落的开始。  相似文献   

2.
《巴蜀质量跟踪》2002,(5):17-20
“诚实是最好的竞争手段”,这是经济发达国家得出的结论,但这种说法在中国有时似乎并不灵,甚至成了“傻子”的代名词。现实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也似乎一再向人们昭示:诚实就意味着吃亏,诚实就是低能。2001年中国企业界发生的一连串事件让人们再次对企业的诚信感到失望!亿安科技的100元股价神话及其崩溃、银广夏造假工程引出的大案要案,我们还能相信哪家企业能够以诚信面对股东,以诚信面对消费者呢?  相似文献   

3.
最近,中央电视台的质量报告连续报道了“龙口粉丝”、“阜阳奶粉”和“四川泡菜”等质量事件,联想前几年的“增白面粉”和“毒大米”事件,使人们对食品安全隐患愈感到严重和忧虑,真让人们有“望餐兴叹,欲食不敢”之畏,食品质量安全再度引起政府部门和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和担忧,由于在食品生产企业中,私营中小企业较多,相当一  相似文献   

4.
最近几年我国频频发生侵害消费者权益事件,不仅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地伤害,而且也严重损害了我国企业和政府形象,造成很坏的社会影响。如2001年的河源毒猪肉事件、南京冠生园的陈馅月饼事件,2004年震惊全国的阜阳特大劣质奶粉事件,2008年以来连续四年不断发生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2011年的双汇“瘦肉精”事件和众...  相似文献   

5.
欧典地板事件让中国人“很受伤”:企业的诚信令人担心;认证、管理部门的监管不力令人失望;消费者的洋货崇拜心理作祟  相似文献   

6.
3月15日,欧典地板涉嫌虚假宣传的事件在央视曝光后,让国内地板企业的诚信度一夜之间降到谷底。据权威机构分析,受“欧典事件”影响,中国地板业销售额下滑了15%。于是,如何与消费者有效沟通,化解消费者内心的顾虑和不信任,成为各地板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3月26日,中国林产工业协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2月20日上午丽泽建材城向消费者赔付的最后一笔赔款的到位,轰动京城、历时两年之久的北京福乐暖气漏水事件的赔偿工作暂告一段落。但记者了解到,“福乐事件”2000多万元赔款仅兑现1/3,三分之二在“福乐事件”中没有得到赔偿的消费者实际感受到的,是许多建材市场的“先行拒付”。同时,众多消费者对建材市场喊了两年之久的  相似文献   

8.
从“苏丹红事件”看供应商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5年3月“苏丹红事件”在中国发生,至今仍有很多食品企业和消费者“谈红色变”。本文以“涉红”企业中最为知名的亨氏集团和肯德基公司为例,分析了供应商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剖析了当前企业供应商管理的危机所在,并结合“苏丹红”事件对供应商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3月29日,让国人忧心忡忡的“立顿茶氟化物含量超标事件”在中国有了官方表态: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认为立顿茶氟含量符合国家标准。但这个消息让喜爱立顿茶叶的消费者更加担心.官方公布立顿茶“无罪”的依据是农业部2003年茶叶行业标准中每千克茶叶中氯化物含量应低于200毫克,  相似文献   

10.
“民以食为天”,食品与民生息息相关,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近年来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瘦肉精、毒豆芽、地沟油,一次次触动着人们的神经,让人们谈“食”色变。食品安全事件不仅给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也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  相似文献   

11.
食品安全问题是长期困扰和危害我国国民健康的重大隐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近年来不断发生的劣质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红心鸭蛋、瘦肉精事件、敌敌畏金华火腿等事件.让国人不知道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吃。所谓的国家驰名品牌、免检产品“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引爆的中国奶品行业食品危机风暴更让世人震惊。据北京某知名网站和一家调查机构最新的消费者调查显示:在经历了过多的食品安全危机事件后.有超过90%的消费者将因产品安全危机事件而改变消费习惯,70%的消费者表示今后不知道吃什么:更为严重的是,超过了60%的公众认为被曝光的食品安全卫生事件,只是问题的“冰山一角”.实际存在的问题远比暴露出来的问题要严重的多。  相似文献   

12.
<正>一、食品危机在中国食品安全危机最近这几年在中国爆发得非常频繁,2004年"食品安全"掀起惊涛骇浪,巨能钙含双氧水、阜阳劣质奶粉、龙口毒粉丝、毒面粉等企业产品危机事件,一浪接一浪地向消费者涌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也一度让消费者感到恐慌。原以为经过多次的危机事件,企业会吸取教训,重视广大老百姓的健康安全,少生产些危害消费者生命安全的东西,政府部门会变得更负责任点,少走点形式多干点实  相似文献   

13.
“高手做势,中手做市,低手做事。”“事件营销”当属“做势”。企业搭乘“神六”升空,进行事件营销;《超级女声》是蒙牛乳业联姻湖南卫视进行“蒙牛酸酸乳”推广的事件营销活动;青岛啤酒也联姻CCTV《梦想中国》来诠释其新的内涵……进行事件营销,企业必须整合本身的资源,通过具有吸引力和创意性的活动或事件,使之成为大众关心的话题.议题,因而吸引媒体的报道与消费者的参与,进而达到营销的目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责任重于泰山。但是,近年来,“三聚氰胺”“毒大米”“毒奶粉”“雪碧汞毒门”等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让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与此同时,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意识也大为增强。  相似文献   

15.
“大企业讲诚信”,这张王牌无疑是消费者的一颗定心丸。然而近日有知情人向本刊反映,“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2006年5月发出的霸道90系列车型的召回报告存在隐瞒事实真相、欺骗消费者的现象”。此一番话让记者感到震惊,事情究竟是否如其所说,记者展开了一系列调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在质监系统的工作环境之中,记者接触到的质量事件数不胜数,每个月或每季度关于中小企业的质量通报几乎堆成山,时间久了也让人有些麻木了。于是便慢慢养成了“买名牌、用名牌”的习惯,尽管花费高一些,但和大多数消费者一样,总觉得名牌产品的品质更足以让人信赖,即使有些商品并非物有所值,但求心安。但是,最近世界名牌飞利浦产品在山西的质量事件却给记者不小的“打击”,一家堂堂的国际知名大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竞让质监部门亮出了消费的“红灯”,这确实多少有点不可思议。但事实毕竟是事实。 飞利浦收录机在山西“触礁”,这一事件暂且告一段落,但没有结束的话题是:在市场上的众多产品之间,在名牌与非名牌之间,消费者该何去何从?[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使得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实力得到了很大的增强。据统计,2009年我国已经有43家企业迈入了世界500强的大门,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了近年来的发展成绩。然而,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不得不承认受到我国的市场经济起步较晚,企业本身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淡薄等因素的影响,有些企业为了达到攫取最大利益的目的,往往会不择手段。做出一些“卑鄙的勾当”。近年来出现的安徽阜阳“大头娃娃”事件。三聚氰胺事件以及“讨薪难”问题等就是典型的例子。企业的这些行为不仅仅是对消费者、企业员工利益的侵害,更是对整个社会的不负责任。由此,文章拟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王昊 《现代企业》2005,(10):49-50
近期以来,“苏丹红事件”、“汽车召回事件”、“劣质食品事件”以及国际品牌的“产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屡屡曝光,涉及产品由日常用品到食品,从国内企业到跨国公司,传媒和消费者日益关注,充分表明企业及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诸多的风险和考验,也透露出诸多危机。  相似文献   

19.
刘戈 《中外管理》2011,(6):58-59
每年的“3·15”是中国“扒粪运动”的高潮,大量的记者们会利用几个月的时间潜伏暗访,寻找最触目惊心的危害消费者的事件。双汇“健美猪”事件就是因此而被央视著名的“扒粪节目”《每周质量报告》曝光的。巧合的是,一百年前的美国被曝光的同样是肉类加工企业。  相似文献   

20.
体验营销作为一种新的理念,正在被对市场嗅觉灵敏的人和企业所认识并运用。体验营销是指企业为了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而创造出令消费者印象深刻的体验事件的营销过程。在银行业,有让消费者在网上自己设计信用卡样式的银行出现;在家电业,有企业宣布发动“感观革命”,首次提出了“感观就是标准”的理念;在房地产业,样板房的展示越来越普遍;在农业上,上海近郊的一个乡村将农田划分为一小块一小块的菜地,长期租给城市中的居民,让他们在双休日来自耕自耘,体验一份自给自足的田园之乐;在娱乐业,超级女声更是把体验营销运用到极致……那么对于特殊的保险业来说,体验营销又该如何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