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小军 《新远见》2010,(1):20-29
"主权"(sovereignty)一词起源于拉丁文,意思是最高权力。在《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主权分为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对内主权"是一种国家决策过程中的最终负责者或权威",对外主权"就是一个国家不受外来控制的自由","意味着国家的自主或独立"。主权是国家具有的对内的最高权力和对外的独立地位。国家主  相似文献   

2.
一、科技权力的理论基础 国家权力是一个完整的权力体系,在不同的领域发挥作用的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其核心就是国家权力的干预作用.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远非完美无缺,市场中充满了利己主义和狭隘的个人,因而政府必须采取行动以纠正市场的无效.科技领域同样存在国家的权力干预,科技权力就是国家权力在科技领域的具体体现.以阿布拉莫维兹、索洛和阿罗为代表的技术创新理论,秉承政府干预的"市场失败"假定,并以其作为分析技术创新理论和政策问题的基本前提,形成了科技权力存在并介入技术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国家审计是一种权力,是监督权力的权力。这种权力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国家审计机关的,而《宪法》和法律又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代表和保护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审计实质上是一种受公众之托的审计,国家审计机关的权力实际上是人民赋予的。国家审计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对权力进行监督,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忠实的实践"三个代表",对人民负责是国家审计机关的最高宗旨。国家审计的对象是公共资金和国有资产,这些公共资金和国有资产归人民所有,来源于纳税人。对纳税人的钱如何使用,使用的怎么样,作为纳税人来…  相似文献   

4.
张连根 《浙江审计》2004,(10):23-23
综合分析当前财经秩序方面存在问题昕产生的原因,都与一些部门、企业的少数领导没有正确行使权力和认真履行职责有关。从根本上说.腐败是一种权力的滥用和欺骗行为,是公共权力运作巾的一种特殊现象,其本质特征是拿权力或原则作交易,侵吞国家和集体财富.为个人捞取好处。  相似文献   

5.
对行政的监督,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稀缺的权力资源,行政权力的运用需规范化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提高政府的合法性地位.而监督便是保障权力运行规范的有效手段之一.正如孟德斯鸠所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擦休止."①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现行的行政监督模式仍然带有前苏联时期的烙印,这些烙印的存在给我国现今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探讨如何突破我国行政监督模式存在的苏联烙印,进而化解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权力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是政治学、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学的核心概念。在法理学语境中,狭义的权力主要指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起支配作用的政治力量,即国家权力。本文所指的权力(power),主要是国家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基于公共利益而享有或行使的职务上的权力。权力问题在法理学中的地位极其重要,但是我们看到,在现有的法学教材多数并没有拿出专题来进行研究。本文旨在就权力的几个基本内容,对近些年来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加以初步概述,以期促进该领域研究价值和学术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7.
国家审计与权力制约和监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权力制约机制是权力合法、合规、合理运行的必要条件。国家审计机关是综合经济监督部门,国家审计对权力的监督是通过其经济监督所发挥的作用来实现的。国家审计要在权力制约机制中发挥作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使防止权力腐败从治标向治本发展的时代要求。 一、国家审计在权力制约机制中的地位与作用 国家审计作为一种政治制度有其政治功能,在权力监督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自组织理论,从复杂系统的自组织性和社会发展演进角度对国家审计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对于国家治理的不可或缺性和组织内生性进行了新的诠释;从墒减原理、耗散结构和非线性机制等角度对国家审计作为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本质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了自组织理论在国家治理中一些启示性的结论;在分析国家治理耗散结构特征基础上,提出了"审计信息共享度"是国家治理大系统中重要的一个序参量的观点;就国家审计如何依据国家法律用权力制约权力,发挥揭示、抵御、改进和预防等"免疫"功能,从而提高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自组织能力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一、权力资本与企业寻租 寻租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和向市场经济转轨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因而不惟中国所独有.同时寻租又是一个广泛存在的现象,本身并非经济转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在现实生活中.政府依法享有的权力是一种“公权”.即公共权力,是国家职能的一项重要权力。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等享有的权利称之为“私权”,是在国家管理中与“公权”相对应的一种权利。从本源上讲,权力来源于权利。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权力只有以公民权利为轴心.为公民权利的实现提供保障.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也就是确立“私权”为基础.“公权”保障“私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企业中的权力是什么呢?按照最一般的字面意思,权力指"职责范围内的指挥或支配力量",权力的行使者体现为"权威",权力行使的结果体现为"支配"或者"控制",即"权力"天然是和"权威","控制"等词汇相联系的,权力是一种控制权.  相似文献   

12.
现今我国对立法权的主流认识集中在国家权力这一基本性质上.另外,我国相当一部分立法机关立法工作存在懈怠和乱作为等现象,这与我们党建设法治国家形成完备良好的法律体系这一重大目标相违背.立法权并不应该仅仅看作是一种国家权力,其还负有保护公民权利这一义务属性.重新认识立法权,把立法权的行使看作立法者依据宪法的规定对公民的义务,将有助于倒逼立法者积极主动立法,完善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13.
论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的概念框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勇  毕铭悦 《会计之友》2012,(9):100-103
审计是国家治理系统中一个内生的"免疫系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质上是国家依法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行为。文章针对经济责任审计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经济监督制度,构建了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研究并梳理了该导向审计模式下的概念体系,旨在为有效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加强干部管理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完善国家治理和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的"免疫系统"功能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黑格尔式"国家高于社会"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模式的实质,是将国家的地位与作用远远提高在社会之上,通过国家的力量来塑造社会;这一模式将国家作为终极的比较价值,因而国家权力具有整合社会、确立社会秩序的特性,国家的权力与权威成为判定冲突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5.
行政权力是国家政治权利的体现,它依靠于国家行政机关的强制手段得以实现,它执行国家意志,它是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经济方面的法律规制呈现出日趋完善,而行政权力的相关法律规制却显现出一种滞后的状态。行政权力范围扩大化,行政执法结果不满意等社会现象。探究其本质性原因,笔者认为行政立法的滞后与行政权力的扩大是导致这些社会现象的最显著的因素,.本文既是对这些社会现象和争议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陈忠东 《数据》2001,(9):20
法治,是一个复杂的法律概念.它既是指一种治国的思想体系,又是指一套治国的方式、原则和制度,还是指通过这种治国的方式、原则和制度的实现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状态.作为治国的原则体系,法治奉行一系列的原则,其核心为"以法对国家权力的限制和制约".其内容大体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在法律之下;法律公开;依法行为;司法独立;保障权利和自由;实行"正当程序".  相似文献   

17.
一、国家治理的概念从历史与逻辑的角度分析,国家的产生,必然意味着国家治理的存在与需求。按照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国家治理就是"通过配置和运行国家权力,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控制、管理和提供服务,确保国家安全,捍卫国家利益,维护人民权益,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科学发展"。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国家治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的相互协调,以管理和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并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全面、  相似文献   

18.
张英 《活力》2009,(13)
一、党内权力运行及其制约的现状分析 党内权力作为公共权力的一种,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国家和社会活动中所形成的一套以党的组织体系为载体的权力系统,具体包括这一权力体系内部构架中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党内权力制约就是对这些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相似文献   

19.
姬颖玉 《河北企业》2014,(12):32-33
<正>监督是对权力运行的监察、督促,目的在于使权力协调有序高效运行。行政监察是监督的一种方式,意在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1989年,时任国家监察部部长的尉健行同志第一次提出了效能监察概念,他在第二次全国监察工作会议报告中说:"执法监  相似文献   

20.
慎用权力     
正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根本大法的规定充分说明,来自人民的权力,必须慎重使用;而用好权力的关键,在于掌权者对权力的认识和理解。权力属于人民。这个道理既简单又深奥。简单是由于明白易懂,深奥就在于自觉运用比较困难。权力属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