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国有大型企业财务监督机制的原理及运行方式现代产权理论认为出资者所有权应与法人财产权分离。出资者所有权享有企业的剩余收益分配权,选择管理者与参与重大决策等权利。但出资者不能对法人财产中属于自己的部分进行支配,也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法人财产权则表现为企业依照法律,享有法人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并以独立财产对自己的经营活动负责。这也要求企业优化财务监督机制,更好地明晰产权关系,维护受托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2.
企业契约、剩余产权与企业家角色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经济学的思想,企业契约的不确定性是不可避免的,契约剩余产权的安排存在悖论。而实际上,企业契约的不确定性在某种意义、范围和程度上是可选择的,契约剩余产权可以进行创造性的安排,以促使企业获得和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此,需要有企业家精神,以及具备相应的角色人格。  相似文献   

3.
黄益新 《北方经贸》2001,(10):83-85
在涉及两种以上财产的企业联合生产过程中,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两种不同的剩余控制权。因此,研究企业的所有权问题应该同时考虑人力资本的实际剩余索取权和自然剩余索取权。富有效率的企业所有权安排需要兼顾这两种权利并且有针对性地运用监督和激励手段。  相似文献   

4.
<正> 本文拟就产权与所有权的区别以及中外产权概念的内在统一性问题作些探讨。目的在于加深对产权概念内涵外延的理解,进而深化对产权清晰这一现代企业制度首要特征的认识。 一、产权与所有权的区别 目前,人们虽已认识到产权与所有权是不同的概念,但对其究竟有何不同还缺乏全面的认识。笔者认为,产权与所有权的区别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从法律意义上看,产权与所有权不是对等的关系。完整意义上的产权与所有权的含义基  相似文献   

5.
赵世君  沈路 《国际商务研究》2008,25(1):22-26,77
本文以产权理论为切入点,认为参与企业的资本家和企业家、经理都可以根据各自的财产所有权而享有企业所有权,并且只有"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两权对应才能有效发挥产权激励作用。而目前企业中产权"错位"已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和价值创造。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新经济时代,应通过强化财务资本的"剩余控制权"和提高人力资本的"剩余索取权"使两权逐渐对应,以发挥产权激励作用,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6.
会计信息产权是一个包含了对会计信息的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以及分享剩余收益或承担义务的权利集合体。交易费用和外部性的存在 ,有必要对会计信息产权进行界定。会计信息的产权归谁所有 ,很多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把它归属于需求方 ,有人把它归属于企业法人 ,有人把它归属于企业股东。不论归谁所有 ,只要能达到效用最大化 ,且能减少会计信息所带来的不利经济后果就是适当的。在产权明确的条件下 ,产权主体拥有的权利明确了 ,便可以通过一系列方法和手段解决当前会计信息在其生成和传递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7.
苏强 《商业时代》2008,(7):79-81
会计信息具有产权属性,其产权是决定其质量和企业价值分配的关键权利,通过企业所有权、会计管制和伦理道德等方式界定和保护会计信息产权,让非人力资本所用者与人力资本所用者分享会计信息产权,才能有效激励和监督利益相关者行为,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8.
土地产权是指有关土地财产的一切权利的总和。一般用"权利束"加以描述,土地产权包括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权利,它们可以分散拥有,当聚合在一起时代表一个"权利束",包括土地所有权及与其相联系的和相对独立的各种权利,如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等。文章根据格罗思曼·哈特莫尔理论,土地所有权可以概括为经济及政治所有权,并且将此关系量化为数学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探究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9.
目前,商业企业股份制的问题,是商业经济理论界讨论中的一个热点。它的实质是对国有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改革。随着两权分离的深入,这个问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两权分离未明确权利主体,而权利主体的确认则必须明确企业的产权归属。股份制就是实现产权的较好形式,即所有者将完整的所有权转让给特定的集团——股份企业。所有者获得一种新的权利——股权,而经营者就获得对该产权的自由支配和使用权利,从而体现了生产社会化对资  相似文献   

10.
产权结构、企业契约和治理结构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指出,产权是一系列权利的集合体,可分为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两项。产权结构不仅便于明确各产权主体间的责、权、利关系,也是企业成为市场主体与企业契约有效达成的前提条件。企业契约对产权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是公司治理结构赖以产生的条件,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配置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决定性因素。企业产权结构的变化制约着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变迁,也制约着公司治理模式和治理绩效。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运作需要若干机制共同作用,才能满足公司治理的全部需求,保证公司治理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1.
企业本质新认识:基于资本裂变的视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仲兵 《财贸研究》2004,15(5):41-48
本文将现代西方企业理论的主流观点归纳为四种 ,对它们进行了总结性评论并指出其存在的逻辑悖论。在系统比较马克思企业制度理论与现代西方企业理论的基础上 ,以企业的契约性为逻辑起点 ,利用资本概念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来研究企业本质问题 ,并将其界定为不完备要素使用权资本化交易合约履行的过程。不仅如此 ,本文基于现代企业资本范畴的演进逻辑 ,将财务资本、人力资本、组织资本与社会资本整合到一个逻辑一致的企业理论体系中 ,是对企业本质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2.
现代企业理论探讨了古典理论所忽视的企业问题,将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深入企业的内部,分析了企业的性质、起源、组织方式以及产权关系等问题。但是,现代企业理论也忽视对企业生命有机体和生命成本的分析。实际上,企业从根本上说是由组织系统内部非物质或超物质的活力或生命力所组成,具有生命特征,遵循生命规律,其终极目标是改变人的生活,使人获得快乐与幸福。在对企业的本质和起源的分析中,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生命费用的有机体而存在。在对企业的产权分析中,提出了节约生命费用要素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是现代企业所有权理论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马克思的有关论述,从企业的契约性质、要素产权界定与企业治理结构、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等方面介绍了马克思的企业治理理论,指出马克思是企业治理理论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14.
The growth in institutional holdings of public firms has led to increased interest in the concept of common ownership, in which the same investor owns stakes in multiple firms within the same industry. Economic theory suggests that common ownership could affect firm performance, but little empirical research has examined the nature of this effect or how a firm’s extant marketing potentially relates to this effect. This paper addresses this gap by proposing a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on ownership and firm performance that is moderated by the firm’s extant marketing capabilities and its relative marketing strategic emphasis. Our empirical approach employs data from over 43 million institutional holdings to develop a measure of common ownership and accounts for empirical issues like endogeneity and unobserved heterogeneity. The results document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on ownership and firm performance and provide some evidence that this effect is stronger for firms with lower marketing capabilities and a relative strategic emphasis towards R&D spending.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public policymakers should consider the firms’ extant strategic marketing when assessing regulations on common ownership.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国有资产的概念不断得以重新诠释。本文通过分析企业国有资产概念的变迁,认为其本质是出资人所有权,并在区分出资人所有权、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如何维护法制统一和国家出资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16.
集体土地所有权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财产权,但由于其主体的概念内涵不清、运行中的缺位和利益虚化,致使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在实践中未能发挥预期的功能。针对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的缺陷,应以民事主体的理念对其改进和建构,使其概念内涵明晰,并设计其获取土地所有权利益的法律方式,以引领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走出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民集体土地产权配置的实证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佳 《商业研究》2005,(4):165-169
在偏重公平价值的中国农民集体土地产权配置的基本框架下,任何追求效率的具体法律安排均无法避免与之发生内在冲突;无论是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性质悖论、主体悖论还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悖论都是这种冲突的必然结果。要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必须从实证的角度改革农民集体土地的产权配置,化解现存悖论;改革只能以明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现代企业契约理论对企业所有权分配的研究令人关注,并引起越来越多的争论。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将剩余控制权进行了分割,提出企业所有权是剩余索取权与终极剩余控制权的融合体,并对所有权最优安排进行了讨论,认为股东拥有企业所有权是现实与理论逻辑的统一,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目标理论基础并不可靠,实际操作更不现实。  相似文献   

19.
Applying microeconomic theory, we develop a forecasting model for firm entry into local markets and test this model using data from the Swedish wholesale industry. The empirical analysis is based on directly estimating the profit function of wholesale firms. Profits are assumed to depend on firm- and location-specific factors, and the profit equation is estimated using panel data econometric techniques. Using the residuals from the profit equation estimations, we identify local markets in Sweden where firm profits are abnormally high, given the level of all independent variables included in the profit function. From microeconomic theory, we then know that these local markets should have higher net entry than other markets, all else being equal, and we investigate this in a second step, also using a panel data econometric model. The results of estimating the net-entry equation indicate that 19 of 30 estimated models have more net entry in high-return municipalities, but the estimated parameter is only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t conventional levels in one of our estimated models, and then with an unexpected negative sign.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applies property rights theory to explain changes in foreign affiliates’ ownership. Post-entry ownership change is driven by both firm-level characteristics and by the differences in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s in host countries. We distinguish between financial market development and the level of corruption as two different institutional dimensions, such that changes along these dimensions impact upon ownership change in different ways. Furthermore, we argue that changes in ownership are affected by the foreign affiliate’s relatedness with its parent’s sector, as well as by the affiliate’s maturity. We use firm level data across 125 host countries to test our hypothe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