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介语石化为语言学习者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并有着多维且复杂的原因。文章基于中介语石化之心理认知机制及语言学相关理论,从新的视角分析、论证学生英语学习的中介语石化症状,从心理认知及语言功能角度,结合有效的教学方法,逐步消除学生语言石化,全面提升其外语学习水平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学习动机是推动外语学习的动因和力量,它关系着语言习得的效率与成败。外语学习是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互动的过程,输入与输出紧密联系、相辅相成。输入输出理论视角下,动机通过作用于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进而影响到语言习得的效率与结果。因此,教师应通过激发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来促进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的高质完成。  相似文献   

3.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外语学习者通过参与互动可以不断调整原有的语言知识,改善语言输出,提高语言能力。了解目前大学英语互动教学的现状,并结合学生特点充分发挥课堂互动的优势能有效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保证英语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根据语言认知规律,语言学习过程有三个基本环节:语言信息输入、语言信息接收和语言信息输出。在外语学习中,由于受时间、环境等方面的限制,往往忽略了语言信息输出,致使学生不能像使用母语那样流利有效地使用外语。通过结合语言认知规律和建构主义认知理论,论述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自主性语言实践与体验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几种在英语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的进行自主性语言实践与体验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翻译和谐性的CIN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认知角度看,翻译实质上是一个建立在多个认知主体(原作者,译者,读者)心理空间之上的心理互动过程。翻译要实现和谐性就必须处理好各认知主体间的互动关系。Fauconnier和Turner提出的CIN(概念整合网络)机制,能较好地解释翻译活动中作者、译者、读者之间的心理互动及整合运作过程。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主体始终是外语教师所采用的主要教学模式.而事实上,外语学习的过程就是新旧语言知识不断结合的过程,是语言能力从理论知识转换为自动应用的过程.这种结合与转换都必须通过自身活动才能得以实现.因此与其"授之以语言知识之鱼",不如教之以"自主学习之渔".  相似文献   

7.
一词多义几乎是所有语言中既重要又普遍的语言现象,一直是语言学家研究的重点之一。传统的研究局限于语言内部结构,忽视了外部因素对词义变化的影响,认为一词多义是一种语言巧合。认知语言学家把语言和心理联系在一起,通过人类和客观世界的主观互动,为解释一词多义现象提供了理论框架。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借助隐喻理论、转喻理论及意象图式理论等相关理论,对英语多义现象形成过程及其语义延伸机制进行剖析,旨在系统地探讨分析多义形成的认知机制及多义词相关义项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8.
从认知角度看,英语学习过程主要涉及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写作作为一项产出技能在英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写作教学既可以巩固学生已学过的语言知识,又能够发展他们的语言技能.外语学习者在写作过程中出现语言错误是必然的现象,传统的“有错必纠”外语写作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采用新的写作教学策略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在非目标语环境下,外语学习的有效途径莫过于学习者拥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现代外语教学也把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当成了一项重要目标。重点阐述外语自主学习的必要性以及培养学生语言的学习自主性,可以通过心理影响策略、语言材料选择策略、现代技术应用策略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外语学习与诸多因素有关,研究者通过研究表明,直接影响外语学习的个人因素有年龄、动机、智力、语言学能等.年龄在语言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年龄越小,越有利于学习语言;学习动机是影响外语学习的另一个因素;此外,智力和语言学能也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隐喻语际迁移在语言学习中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受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隐喻语际迁移认知层次的划分及其理据性分析反映出,语言相似性和语言相近性的认知关系是从一个源域向另一个目标域发展的过程,学习者通过不断的感知变化以达到对目标域的认识.语言相似性和语言相近性不仅标示出事物的相互联系,而且是语言学习据以运作的重要机制,这对语言理论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认知语境对传统的语境概念增加了新的内涵,为外语教学离不开语境的观点提供了新的视角.认知语境是以知识信息为内容建构起来的,这些内容以心理建构体的形式而存在于人的大脑中.语言符号是语言信息的寄载体,寄载体在语言使用者双方的认知语境中激活相同的语境信息,交流才能顺利进行.外语学习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学习,是对语符所寄载的认知语境信息的阐释.  相似文献   

13.
本论文首先论述并阐明了母语与外语之间的区别.即什么是母语?什么是外语?指出其区别是由于不同的语言环境造成的.其次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主体部分论述了母语的习得与学习同外语的习得与学习,正是由于环境的不同,导致了以下三个方面的不同1.习得与学习的目的不同;2.习得与学习的心理活动不同;3.习得与学习的过程不同.这三方面的不同充分证明了语言环境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结论一个语言学教师,特别是一个外语教师应尽可能多的为学生们创造学习运用语言的环境,并提出七点建设性的切实可行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认知语言与社会的关系,阐述了外语专业大学生在语言学习中,通过本专业听、说、读、写等能力的提高,在相应的认知语境下提高社会认知能力的理论依据及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以关联理论为框架,论证了语言交际中认知语境的动态特征及话语与语境之间的关系,从认知语境的角度探讨语言交际即语境选择、调整、顺应的构建过程;认为言语交际过程是话语与语境的“互动共变”的关系。交际过程是语境与话语交替循环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6.
从语言的体验性到"以人为本"的外语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的体验观揭示了语言是在人们基于对现实世界的相互体验中,通过认知加工成型的,现实、认知、语言和文化相互作用.作为认知的主体和文化的创造者,人在语言的形成中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它为"以人为本"的外语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语言体验性为"以人为本"的外语教学提供了三点建议:在学习过程中强调亲身体验;在学习语言内容中侧重形式与意义的理据性;语言学习要与文化相结合,培养语言意识.  相似文献   

17.
外语教学中翻译法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教学中随着交际教学法的推广使用,翻译法教学虽然在英语教学中有着悠久的传统,但仍屡遭诟病,其被认为过分依赖母语而妨碍了外语习得。然而,从语言学习的角度看,翻译无疑是一种认知策略:即以母语为基础去理解或输出第二语言。在英语教学中,使用翻译手段适当地进行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对于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是有益的。翻译法教学手段作为当今主流外语教法的补充。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被能动地加以利用而应具有相应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创新外语教育日益受到广泛重视。在学习语言和处理语言信息的过程中,处处需要发挥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外语教师要善于运用创新思维的策略和创新型的教学方法随机深化知识,灵活运用最新信息,有效激发学生的才智、创新动机、创新能力和学习外语的兴趣,促使他们外语交际能力的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建构主义理论备受外语界人士青睐。建构主义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借助于他人和环境的帮助,积极建构当前所学新知识的过程。大学外语教师应积极设计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创设真实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通过一定的情境发现学习规律,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提高语言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20.
基于高校教师胜任力理论和互动教学理论,结合青年教师在互动教学过程的能力不足的表现,将高校青年教师互动教学能力划分为显性互动教学能力和隐性互动教学能力,构建了高校青年教师互动教学能力理论模型,并以FCM为例加以应用。结果显示,课前互动以认知互动能力、情感互动能力和网络技术互动能力为主,课间互动以语言互动、非语言互动、认知互动、情感互动和个体环境互动能力为主,隐性互动能力和显性互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协同作用,才能提高互动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