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
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与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科学。而公共关系对一个企业而言,不仅仅是一种资源,更是最重要的生产力。本文主要通过实例,说明公共关系对企业的作用。如通过利用公共关系,调动内部员工的积极性。营造优良的外部环境,正确把握机会。实现企业发展更加稳固和快速。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文章重点论述了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管理流程,包括预警、处理和总结借鉴。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将帮助企业将面临的降到最低,并在危机管理中发掘危机中蕴涵的商机,化企业危机事件为转机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6.
7.
议题管理是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新课题,特别是当前网络已经成为公众政治参与的主要平台之一,政府更应该重视和加强网络议题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政治体刺的改革不断推进,现代政府的职能逐步转变,公共关系在政府的管理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政府为了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政府的美誉度.塑造政府的良好形象.让公众对政府工作的认同、理解和支持,建立健全沟通渠道,吸引全员参政议政,以提高政府决策、管理和执行能力,从而促进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形成无障碍的双向交流。本文通过对公共关系的理解,查阅了大量现有文献资料,从已有研究中吸取精髓,从多方面提出了在我国政府管理中公共关系的重要性,完善政府公共关系的见解,改善公共关系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当我们谈论企业发展和企业竞争力的时候,人们更多的是想到企业所具有的知识产权、产品的高科技含量及产品的市场。2002年,世界著名的营销大师科特勒在中国曾说过这样的话:“过去,企业提高竞争力靠的是高科技、高质量,而现在却要强调高服务和高关系。”他的话充分说明了这样的一个道理:信息化高速发展导致了产品科技含量的趋同,而规范化和程序化的生产又导致了同类产品质量的相近, 相似文献
10.
11.
12.
农业科技企业的企业规模的扩大使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性不断增加,复杂性管理成为成长企业管理的核心。本文以伊利集团为对象,对企业规模与管理复杂性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运用管理熵理论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企业规模管理复杂性评价模型,并测算出该企业规模与管理复杂性呈正相关关系,最后运用管理熵理论和企业成长周期理论解释这种正相关关系背后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业主与物业管理企业的关系体现在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和物业服务合同两个阶段。通过经济分析,两者在前期物业服务合同阶段表现为竞争关系,如何保护业主合法权益成为焦点。在物业服务阶段,两者的合作关系占主导地位。双方通过效率式合同可以达到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改制公司忽视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原因,进一步阐述了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特点,提出了加强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5.
源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新一轮的全球金融危机,进而衍变为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国内企业面临着成本增加、出口渠道受阻、国内需求不旺、信贷紧缩等多重压力,生存与发展步履唯艰。企业可采取战略调整、供应链管理、开辟新的市场、加强软环境建设等措施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6.
公共选择理论对当代中国政府管理借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公共选择理论受到学术界的某些非议,但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其理论和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在中国同样需要公共选择,尤其是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对公共选择理论的应用与发展。公共选择理论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却对中国地方政府管理创新有着明显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公共行政改革的动力源是多元化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与中国行政改革的相互作用不易描述,两者的关联性较为模糊。FDI催生了经济环境中新的非官方政策活动者,间接推动公共行政制度创新,客观要求政府经济治理方式转变,执行"优异治理"或"善政",并通过对思想库的贡献影响公共政策,对这些关联性的分析和认识有助中国公共管理改革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广东是全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港资企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港企的转型与升级已迫在眉睫。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积极探索推进港资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是广东"双转移"政策的需要,也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关键之举。 相似文献
19.
企业的生产要素分为人、财、物和信息。现代生产管理的任务就是综合运用组织、计划、控制的职能,把投入生产过程的各种要素有效地组织起来,按最经济的方式,生产出满足社会需要的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的核心是企业,企业的核心是人。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竞争。中国加入WTO以后,对民营企业冲击最大的不是市场,不是产品,而是对人力资源体制的冲击。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的民营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并大步地前进,就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正视自身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和误区,采取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真正贯彻人本理念。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提出了优化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可操作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