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康 《国土经济》2008,(9):17-19
土地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合理重新配置城市土地功能是完善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就老城区的改造着重阐述了城市土地配置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张林楠  齐鹏 《房地产评估》2006,(10):29-30,19
城市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方法,根据更新成果与原成果的继承程度可分为“地价水平调整”和“地价重新评估”两种方法。采用“地价水平调整”方法更新,在技术上完全以原城市土地定级估价成果为蓝本,根据土地市场的发展,抽样调查一定数量的典型交易样本,根据样本地价水平对原基准地价水平进行调整。具体采用的手段有地价指数调整法、模型参数修正法和长期趋势检验法等方法。更新成果在地价体系、基准地价表达方式、因素修正体系及地价空间分布规律等方面与原估价成果基本保持一致。采用“地价重新评估”,则原定级估价成果仅仅是成果更新的重要依据之一。成果更新以《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和《城镇土地估价规程》为依据,重新构筑城市土地定级估价成果体系,更新成果与原成果有实质的发展。城市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一般要求做到简便、快速,故在土地市场变化平稳、城市社会经济条件和城市地域结构等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一般采用“地价水平调整”进行更新。  相似文献   

3.
城市房屋拆迁作为城市建设特别是老城开发改造的重要环节,已经成为实现城市长远发展和整体利益,对城市土地和房屋资源进行再调节的必要手段。拆迁工作中,如何妥善处理好利益分配这一核心问题,兼顾国家、企业、群众三者利益,严格依法办事,严格依照程序操作,既要推进城市建设发展,又要维护好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4.
科学合理 积极稳妥地调整拆迁利益格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市房屋拆迁作为城市建设特别是老城开发改造的重要环节,已经成为实现城市长远发展和整体利益,对城市土地和房屋资源进行再调节的必要手段。城市房屋拆迁方面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是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拆迁问题的核心是利益的分配与调整。  相似文献   

5.
一、城市土地开发与土地再开发 一般而言,城市土地开发和土地再开发实际上是城市发展的两种形态。城市土地开发是指城市初始开发阶段,对土地进行有目的地利用,进而改变土地的原生形态和用途的行为。通俗地讲,即是对新城区范围内的土地进行初始开发利用的过程。而城市土地再开发则是建立在城市土地初始开发的基础上,从效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对原有的用地类型、结构及空间布局等进行置换升级,  相似文献   

6.
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之一。城市土地是指城市区域内陆地和水域以及地上、地下的空间总称,它既是城市一切社会经济活动赖以生存的载体,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又是城市的重要资产。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部门和有关专家积极探索如何让有限的土地创造出更大的效益。大连最早提出城市经营理念,从盘活存量土地、加强土地资产管理入手,取得巨大成功,现在全国已有200多个城市相继开展了城市经营的试点和探索。城市土地资产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进入“十四五”时期后,上海持续了30余年的以“旧改”为主导的城市更新活动即将进入收尾阶段,而国有企业存量工业用地的转型盘活将成为下一阶段城市更新的重心。《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和《上海市城市更新操作规程》出台后,从顶层为存量土地的更新提供了方向指引,然而在实际的更新项目推进过程中,多主体间的利益平衡机制仍显缺失。为应对城市发展新趋势、新要求,本文在资源排摸、机制建设,以及涵盖了规划、土地、财税等方向的政策支撑体系等方面,探索国企存量土地更新的模式与路径。  相似文献   

8.
城市基准地价是城镇各级土地或均质地域及其商业、住宅、工业等土地利用类型评估的土地使用权单位面积平均价格。由于基准地价评估是以城镇整体为单位,并且以土地定级为基础,土地收益为依据,市场交易资料为参考,因此,在实践中存在基础数据采集量大、手工作业速度慢、生产周期长和成果更新难等四大难点。目前我国城市化正进入加速期,城市变化日新月异,而城市基准地价更新周期往往赶不上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步伐。从理论上讲,城市基准地价是在测算期对城市地价梯度场空间价值的反映。在一定时期内,如果地价梯度场的变化速率和变化梯度都很大,而城市基准地价的更新相对滞后,则不能全面及时地反映委估地块在估价时点的客观、真实价格。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我国国土空间资源日趋紧张,城市空间增量更新加快而存量更新滞后,由此产生城市废弃棕地。在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城市棕地资源的修复与再利用策略日益受瞩。本文通过分析城市棕地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价值与作用体现,阐述现有棕地治理所面临的难点与挑战,提出基于生态修复与保护、原有设施保留与更新以及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更新途径,以充分发挥其在城市功能和社会效益方面的巨大潜力。同时,本文结合河北省邯郸园博园中典型的城市棕地修复实践案例,对城市棕地修复策略的有效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从生态修复视角为城市棕地修复治理提供技术参照与案例借鉴。  相似文献   

10.
《重庆地政》2001,(4):23-25
南京市从1992年5月开始启动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经历了从探索、起步到提高、完善,再到深化、发展三个阶段,土地使用改革呈现出五个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产市场》2007,(3):69-70
山东省土地市场的发展历程:1989年,青岛在全省率先试行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经过十几年的改革、探索和建设,山东省土地市场已具雏形。2000年以来,围绕发挥市场机制对土地资源配置的作用,土地市场建设取得长足发展。目前全省17个设区城市和84%的县建立了土地有形市场,所有县(市)全部建立了土地储备机构。全面开展了建制镇以上土地基准地价定期更新和全省平衡工作,  相似文献   

12.
袁剑 《上海房地》2004,(6):38-40
城市土地是社会生产的三大要素之一,具有区位固定性和永续利用性的特点,同时也是经营城市、发展经济的重要资本。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与高效配置,不仅有利于土地资产效应的发挥,而且,对城市建设、城市功能的整体布局及可持续发展等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合理规划和利用城市土地资源,更好地发挥土地资源在城市发展中的基础性、带动性作用,是城市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剖析旧城更新的中心任务之一的老工业用地更新与再发展问题,认为在当前快速城市化背景下,老工业用地更新可归结为产业驱动、市场驱动、技术驱动和触媒驱动等四种动力机制。其中,产业升级推动城市空间结构调整,进而使老工业区整体衰退和转型;市场机制下的区位再选择和房地产开发,影响了老工业区的再开发模式;新技术变革改变了传统的区位选择,并使新兴产业趋向于"聚集";而城市事件则成为促动老工业用地更新的"触媒"。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化与城市建设已被中央十六大报告确定为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加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如何开发与管理好城市,提高城市经营效益,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在实现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龙头作用,是当前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城市发展的步伐在加快,致使许多城市都出现了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随之而来的是土地市场的混乱、城市规划的实现受到阻碍,城市经济的发展也停滞不前。为此,提前预测城市土地的需求量并提前做好土地储备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绅士化是西方国家再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中心区更新(复兴)的一种新的社会空间现象。Smith的租差理论从生产/供给的视角,认为绅士化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的逐利性。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分析范式与路线,借助土地产权的理论视角,对Smith的租差理论进行重新诠释,认为绅士化与再开发,不仅是资本主导的"回归城市运动",更是资本与权利驱动下的城市空间再生产过程。由再开发转向再生产,从关注城市物质空间的变迁转而关注社会空间与物质空间的互动机理及其相应的空间效应,将是未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城市空间研究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白铁英  蒋瑛珊 《活力》2008,(4):60-60
城市土地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载体,自城市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正在逐步增强,土地供应的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城市土地经营使政府财政收入逐步增加,也为政府大力改善城市的投资与居住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然而,随着各地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土地已开始变得越来越稀缺,城市政府对稀缺的城市土地进行妥善经营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一、拓宽城市经营领域,缓解建设资金压力城市经营,就是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将城市中可以用来经营的存量资产和生产要素推向市场,进行重新组合和优化配置,从中获得收益,再将这笔收入投入到城市建设的新领域,从而有效缓解城市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压力,实现城市建设的滚动发展。其经营对象可以是工商企业,也可以是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可以是有形资产,也可以是无形资产,甚至包括政府特许权。经营城市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把握重点,进行机制和体制创新,实行市场化运作。1、致力盘活国有存量资产。这是当前推进城市经营…  相似文献   

19.
城市中低收入者的被动郊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对被动郊区化现象进行探讨,提出了被动郊区化的概念以及回顾了其发展状况;重点分析了我国当前中低收入者被动郊区化的成因,主要包括城市空间扩张、城市土地功能置换、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三个方面;总结了被动郊区化可能带来的影响,即原有社区的解体,同质住区的分异等;最后提出了调控中低收入者被动郊区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以来,许多城市基础设施、工业、科技园区和住宅小区的开发建设以较快的速度发展、旧城改造,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但是,土地违 法现象仍在伴随着这些开发建设的启示不断发生,为了制止这些现象,以示国有土地出让的公平,我们按照国家要求实行土地供应公示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