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李桂瑶 《现代商业》2013,(2):257-258
20世纪前后很多中国人来到朝鲜经商,尤以经营纺织品者居多。当时朝鲜纺织品市场上出口贸易大部分掌握在日本人手里,而进口贸易几乎都掌握在旅朝中国人手中。本文通过对旅朝中国人在朝鲜纺织品市场上与日本人的竞争进行考察,对20世纪初叶旅朝中国人占领朝鲜纺织品市场的条件及被迫退出的原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日本消费者以对纺织品(包括服装)品质要求苛求而著称于世,日本贸易商及零售商对纺织品品质要求也异常苛刻,日本的贸易商会有一套严格的产品质量认证制度,消费者偏爱通过认证的纺织品,特别是中高档类纺织品。因此,笔者在此介绍几种日本国内实行的纺织品认证,以及实施情况供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 1951~1969年,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输出国。但随着发展中国家轻纺工业的发展、石油危机的爆发、日元升值以及日本纺织品成本中工资含量较高等原因,大大降低了日本纺织品的竟争力。为此,政府对纺织业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整政策。首先,调整产品生产结构扩大内需对于减轻和改变纺织业不景气的状况起了一定作用。通产省编制的“纤维供求表”认为,七十年代后,纤维的人平消费量增大到13~14公斤,合成纤维  相似文献   

4.
江倩云 《商》2013,(20):296-296,292
据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了《ATC协议》,即从2005年1月1日起,WTO取消纺织品配额限制,因此,世界纺织品进入了“后配额时代”。这使以纺织品出口为支柱产业之一中国拥有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但也同时使中国纺织品贸易面临更艰难的挑战。中国纺织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在北美、欧盟、澳大利亚、日本、和中国香港。因此,本文将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日本、和中国香港作为对象,来研究这些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发生的纺织品贸易概况;从而进一步研究中国将如何应对挑战;同时也为中国如何构建纺织品出口竞争优势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纺织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分析了入世以来中国纺织品国际竞争力的发展变化,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分析比较了中国与主要纺织品出口发展中国家在纺织品国际竞争力上的差异。针对中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的不利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江辉 《国际广告》2010,(11):33-3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纺织行业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国际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根据世贸组织的统计,目前我国已占据全球纺织服装市场近1/3的份额;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的服装和纺织品比比皆是;在欧美市场,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已经占据了40%以上;而在日本市场,我国出口的纺织品更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我们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纺织品出口大国。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1995-2019年中日双边纺织品贸易数据,对中日纺织品贸易进行分解,并分析三元边际对双边贸易增长的影响和贡献。结果表明:该期间中国对日本纺织品出口种类全面,出口数量增速快,价格却有待进一步提升。日本对中国出口从数量增长快转为价格提升,价格明显高于中国平均进口价格水平。从贡献率来看,中国对日本纺织品的出口增长主要源于种类数量的深化,而日本对我国出口波动在不同阶段的推动力不同。随着RCEP的实施,将深化中日双边纺织品贸易合作。  相似文献   

8.
我国纺织品出口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比较优势理论是从静态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的成因及结果,指出发挥自身优势从事国际贸易能够促进本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竞争优势理论从动态的角度强调竞争优势对于一国出口的重要作用,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深化和发展。本文运用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分析了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现状,指出我们应该走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相结合的道路,增强纺织品出口的竞争力以迎接世界纺织品贸易自由化趋势的挑战,并对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未来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纺织业是中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在生产和出口纺织品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山东省作为中国纺织品生产和出口的一个大省,其在纺织品上的对外贸易竞争力大小对该省乃至全国的对外贸易起着关键性的影响。因此通过衡量出口竞争力大小的一些常用指标,即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综合分析山东省纺织品出口竞争力的强弱,并与同为纺织品出口大省的广东省、江苏省和浙江省进行比较。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纺织业受到了巨大冲击,由此比较疫情前后山东省纺织业出口竞争力变化。然后指出影响山东省纺织业出口竞争力大小的因素,最后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纺织品服装对日本出口综述及发展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纺织品服装对日本出口由来已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在日本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本结合实际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1.
比较优势理论,以静态的角度分析了国际贸易的成因及结果,指出一国发挥自身优势从事国际贸易,能够促进本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竞争优势理论,从动态的角度强调了竞争优势对于一国出口的重要作用,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深化和发展。本文运用对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来分析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现状,指出我们应该将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相结合的道路,增强纺织品出口的竞争力,迎接世界纺织品贸易自由化趋势的挑战,并对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未来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拍卖》2020,(1):98-101
锦绣中华--古代丝织品文化展,是一场通过纺织品讲述“华夏故事”的展览,由北京市文物局主办、首都博物馆承办,共呈现文物175件/组,集合了国内多家博物馆的文物藏品,通过多时期的纺织品文物讲述中国织绣印染的历史文化,并反映出在民族融合,内外交流的背景下,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在织绣工艺审美上的交流融合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以相变材料而制成的调温纺织品是近年来陆续开发的功能性纺织品之一,在近几十年的研究与发展中获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对调温纺织品的发展进行描述,同时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调温纺织品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加工技术及其各阶段产品的特性,介绍了相变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其在调温纺织品上的应用,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同时对调温纺织品的智能化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黎友隆 《商业时代》2007,(25):35-36
美国、欧盟、日本是我国最重要的纺织品出口市场,在欧美纺织品配额制已经取消但还存在临时贸易协议约束的新情况下,这些国家和组织从政策层面和市场层面都出现新的发展动向,对我国纺织品的出口形成明显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5.
《商》2016,(7):125-126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与归纳法比较发现,彝族的摔跤和日本民族的相扑能够体现出两个民族之间共有的民族性格——"崇武、尚力、刚韧"。伴随着中国彝族、日本大和民族传统体育的不断发展,其民族性格始终贯穿于其中,在古代竞技与现代竞技方面赋予了民族传统体育更丰富、更具特色的相似内涵,从而揭示出中国彝族、日本大和民族传统体育博大精深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纺织品贸易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贸易顺差的重要来源.美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纺织品市场,也是我国纺织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随着我国对美纺织品贸易持续增长,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问题不断升温.本文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研究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对我国纺织出口贸易的影响,并通过实证分析来检验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世界纺织品贸易市场,主要是由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韩国等国家主导的。中国是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大国,具备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最高的加工配套水平,在世界纺织品市场中发挥着显著作用。当前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产品缺乏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处于市场的低端;大多数是以中小企业为主,没有形成大型的知名纺织企业。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国纺织业应该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加大特色产业园区的建设,加强自主创新的步伐,加强中国纺织行业的品牌建设,不断开拓国内纺织品市场,使中国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日本成为中国很重要的消费品出口市场,中国对日本消费品出口值逐年增长,目前在中国对日本的全部出口商品值中,消费品出口值已占到65%左右。服装与消费类纺织品是中国向日本出口的第一大消费品,由于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出口值增长较快,它已跃升为中国对日本的第二大出口消费品,轻工类消费品和消费类农产品分别是第三大和第四大出口消费品。受中日产业比较优势变化的趋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对日本消费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前景是令人乐观的。  相似文献   

19.
马叶桢 《商》2014,(50):106-106
新疆洛浦山普拉古墓群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疆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该墓葬出土了各类精美的丝、毛、棉、麻织物。这些珍贵的纺织品文物是研究世界古代纺织史、丝绸之路物质文化交流的重要标本。  相似文献   

20.
日前,在莫干山路的大库画廊,一场中日韩纺织品艺术设计展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展示。主题为"2012‘转世预言’"的展览展出了三个国家艺术家、设计师的纺织品艺术设计作品。参与本届展览的日本设计师年龄在五十多岁到七十多岁,反映了失去产业支撑的日本纺织品艺术设计现状,而中国设计师集中在二十多岁到四十多岁这个年龄层,凸显了中国纺织业的断层,但也预示了她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