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2009年初,孙宗英调任山东荣成虎山镇敬老院、盛泉老年公寓院长。自上任之日起,孙院长就把敬老院当成自己的家,把老人们看做自己的父母,想老人之所想,急老人之所急。事无巨细,敬老院的每一件事都倾注着孙宗英的心血和汗水。老人们纷纷称赞她有一颗金子般闪光的心。初任院长时正值年末,年味愈发浓厚。为了让老人们度过一个愉快的春节,孙宗英给每位老人买来新衣服、水果、点心等,并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凡是能自理的老人都自发地到院  相似文献   

2.
经过10多年的"爱情长跑",重阳节前,四川宜宾市江安县滥坝乡敬老院72岁的大爷黄代恒,昨日迎娶了该院92岁的太婆陈治桂。72岁的新郎和92岁的新娘,是目前宜宾市  相似文献   

3.
李德勇 《农家之友》2006,(12S):74-74
律师同志: 我是山东省苍山县人,我母亲72岁了,今年镇里集资提留向老人收钱,因老人无钱交纳,我弟弟去镇里找有关领导反映情况,要求给予减免,镇领导未有答复,并继续催要。请问,农民应承担那些合理负担,7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否可以减免各种集资和提留?  相似文献   

4.
近日,陕西省宜川县民政局为提高敬老院的入住率,强迫部分五保户老人入住敬老院,不入住就取消“五保”资格,很多五保户无奈之下搬出家。有乡镇干部称,宜川民政局领导曾要求必须按期完成入住率指标,否则“民政站长就别干了”。  相似文献   

5.
钟亮 《农家之友》2010,(6):29-29
78岁的陕西省周至县广济村农民蒋靖民老人在病危弥留之际立下遗嘱:将自己多年生活积蓄,每年拿出3000元作为奖学金,对村上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奖励,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蒋靖民老人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回到农村参加生产劳动。今年老人不幸病危,在弥留之际立下遗  相似文献   

6.
今年45岁的王果香,出生于内蒙古达拉特旗树林召乡王贵村。她小的时候看到的除了沙梁上几棵老榆树现出点点绿色以外,剩下的都是漫漫黄沙和低矮的茅草屋。居住在库布其沙漠边缘的人们,无一不盼望着锁住沙龙,绿树成荫。她的爷爷在沙窝里打井、种树,老人种下了树,同时...  相似文献   

7.
  马启兵 《农家之友》2005,(12S):66-66
日前,87岁的合肥老人谢田庄用嘴叼起重达35公斤的砖块。谢田庄老人是安徽省地矿局离休干部,离休后坚持体育运动,曾荣获“全国健康老人”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8.
梁英,—个俊秀且蕴含着几分刚毅的姑娘,从小辍学,14岁便外出打工。打工路上使她感到自己的知识匮乏,于是用她多年辛苦挣下来的钱踏进了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毕业后在北京一家国际旅行社当导游,然而为了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今年26岁的她又毅然放弃繁华的都市生活,返回家乡念初中。  相似文献   

9.
<正>朗贝尔女士是布鲁塞尔一名普通退休老人,今年66岁,看上去身体不错。她说比利时的医疗保险制度令她得以享受良好的医疗保健服务,其医疗费的75%由强制医疗保险报销,其余25%由她在商业保险公司购买的补充医疗保险报销。  相似文献   

10.
38岁上小学     
一、为妻子申请上学1998年的秋天,山东临沂市兰山区马厂湖东叠庄小学来了位不速之客,他身材敦实,皮肤黝黑,一见校长就说:“俺给你送来个学生,收吗?”“谁呀,多大了?”“俺孩子他妈,38岁了。”到学校里来申请上学的不是别人,正是蒋庆芝的丈夫陈宝柱。他对校长说:“庆芝从小没进过学堂,俺只上了两年小学,做买卖连个欠条都写不了,有些大生意因为不会签合同,常常做不成,我宁愿少挣些钱也要供她上学,希望你们收下她。”校长觉得蒋庆芝38岁了还有上学求知的强烈愿望,精神难能可贵,学校没有理由不收她。但考虑到她连起…  相似文献   

11.
《农村工作通讯》2008,(16):53-53
江苏省将在年内投入1亿元资金,继续实施以建设农村敬老院、提高五保户集中供养率为主要内容的“关爱工程”。到今年年底,江苏省内农村地区的五保户集中供养率将超过65%。江苏省自2005年起实施“关爱工程”,该工程旨在改善经济薄弱地区农村敬老院的条件,扩大敬老院的规模,提高农村五保户的集中供养率。  相似文献   

12.
见到74岁的王云老人时,她正盘着腿坐在凳子上跟几个老友打纸牌。为了一张牌是否该出,大家嘻嘻哈哈争得不亦乐乎。王云老人住在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县前屯村的互助幸福院,二十多名老人在这里过着“互助养老”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3.
《农家之友》2005,(10X):15-15
19岁的青冈县人夏莲,为消除与新男友的交往障碍.亲手掐死了自己15岁时与前男友秋河所生下的儿子秋月。据夏莲交代.秋河与她分居后,也没有给孩子抚养费,自己一直—个人带着孩子。孩子有抽搐的毛病,发作起来挺吓人。不久前,夏莲认识了男友严章,她认为自己才19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孩子成了她和严章交往的障碍。—念之差。罪恶的念头充满了她本该单纯善良的心。  相似文献   

14.
清明节刚过,很多老人又回到了“空巢”状态,整天望着墙壁发呆,似乎还在回味那些屈指可数的团圆日子……昨天,在江苏省泰兴市珊瑚镇居家养老护理中心,这里的老人们谈及居家养老时,今年88岁的退休教师徐国本老人乐呵呵地说:“我们在这里住得舒服,吃得科学,可尽情享受精神生活,颐养天年。”  相似文献   

15.
贵州普定县张家村的李友珍老人今年整整103岁了。90多年前,老人逃荒从纳雍来到张家村,从此与茶结下不解之缘"染"上了喝茶吃茶的习惯。到了后来,老人甚至开始用茶当  相似文献   

16.
日前,87岁的合肥老人谢田庄用嘴叼起重达35公斤的砖块。谢田庄老人是安徽省地矿局离休干部,离休  相似文献   

17.
今年9月8日,是江苏省东海县浦南镇浦北村农民蒋训石老人的68岁生日。此时蒋训石的儿媳妇樊科梅专门为老人而存的2000元一年期的储蓄也正好到期,她从储蓄所取出利息后为老人购买了生日蛋糕、水果等礼品,向老人贺寿。当地人把孝敬老人的储蓄叫做“敬老储蓄”,时下“敬老储蓄”在浦南镇悄然兴起。据悉,“敬老储蓄”大多期限为一年,数量不等,多的2000元,少的500元。聪明的儿女们把“敬老储蓄”作为孝敬老人的一种好办法,争相办理。“敬老储蓄”作为一种时尚,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改善儿媳与公公婆婆之间的关系,也为发展农村储蓄开…  相似文献   

18.
韦哲 《农家之友》2013,(11):42-43
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六也乡茶油村个六屯,有一个善良美丽而顽强的农村妇女,长年用慈善的光辉照耀生活暗淡的苦苦追求梦想的弱者,用温暖的双手扶助病残孤寡的老人,用无疆大爱和崇高的美德演绎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她叫唐翠玉,她深受乡亲们的爱戴和敬意,他们说,她是大山里最好的女儿。 照顾婆婆传佳话 唐翠玉现在47岁了,她是讲孝德、行善举的典范。 1986年,初中刚毕业不久的年轻漂亮、通情达理的唐翠玉与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在村里教书的青年蓝如川相识相爱并建立家庭。丈夫教务倥偬,唐翠玉便把家里的农活和照顾老人的担子揽在自己肩上。  相似文献   

19.
浙江嘉兴一个80后姑娘张燕,为了给自己非婚生的孩子上户口,经熟人介绍,于今年5月和一位上世纪30年代出生的爷爷辈男子结婚。但事后,她的孩子并未顺利得到户口,张燕也因这段婚姻备受困扰。20多岁的姑娘嫁给80多岁的老人,没有翁帆、杨振宁式的浪漫与传奇,有的只是深沉的悲哀与无奈。为了一纸户籍,葬送自己的青春和爱情,让人实在觉得荒唐和可悲。有人说,即使张燕情有可原,她也是无知的。  相似文献   

20.
“过去敬老院是啥样,只管饭饱:现在是啥样,生活大变样。入院老人们就象住宾馆,住花园!冲水卫生间,闭路电视,健身器材,医务室,样样都有,还有消毒碗柜、洗衣机、冰箱、空调呢。每年还有几万元的院办经济收入……哎呀,我在这里十几年,做梦也不敢想会有现在这么好的条件啊。”就要过中秋了,和老人们一起忙着打扫布置院子的江西万安枧头镇光荣院副院长张治政,谈起这几年院里的变化就无限感慨。他的一番话,折射出万安县“三院”(敬老院、光荣院、福利院)喜人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