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际 《老区建设》2009,(12):10-12
近些年来,“三农”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在促进农民增收及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应重新审视农业产业化对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为加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优势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适宜大力发展甜叶菊绿色生态产业的优势条件,重点扶持龙头产业,统一规划,合理安排,把比较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甜叶菊绿色生态产业的大项目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中明确指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首位。以生态林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很重要的一方面。通过介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现状,并对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这对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晓明 《改革与战略》2011,27(12):145-147
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在高位推进,以低碳、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特征的休闲旅游符合其产业遴选的方向和要求,因此,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休闲旅游发展为主要研究内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发展思路及对策:推进旅游“二次创业”;提升旅游的文化附加值,培育旅游旗舰集团;构建无障碍旅游区;落实旅游“二次创业”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4.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具有区域意义、国家意义和世界意义。统战人才具有经济上和智慧上的巨大资源,有能力和实力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出重大贡献。要发挥统战工作的作用,创新统战工作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发挥作用的机制。统战工作在优化地方开发区企业管理层、研发和制造特色水产品、提升生态旅游质量和品位、强化鄱阳湖区域规划与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特色资源商标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推动江西崛起的战略举措,是关系江西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也为全国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示范。为了把鄱阳湖保护开发推向新的阶段,使之成为生态优美、经济快速发展、产业层次较高、城乡协调发展的功能区。本文通过考察和调研该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特色商标资源,找出其在保护和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商标品牌潜在的市场价值和经济价值出发,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特色商标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一、生态文明与鄱阳湖城市群生态文明关注人与人关系,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生态城市群建设的目标是建设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环境优美、服务功能较强的城镇体系。生态城市群成为鄱阳湖经济区发展的必然选择,因为它有利于鄱阳湖经济区生态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打造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增长极;有利于促进国家生态安全及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7.
邓丽娜 《老区建设》2012,(20):41-43
2009年12月12日,我国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使湖区建设成为了低碳经济的试点和聚焦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产业,不仅符合当前乃至未来世界经济的低碳化趋势,其本身也有着急于走低碳之路的需求和得天独厚的支撑条件。深入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产业所产生的各种效应,对江西省整体经济建设更好更快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遗产基本状况,提出建立科学的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遗产公众参与制度、文化遗产保护专家论证咨询制度以及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机制等,确保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遗产的保护进程与经济的发展同步.  相似文献   

9.
低碳产业发展,对于促进生态经济区建设意义重大。对生态经济区低碳产业进行正确、系统、完整的评价,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文章从发展质量、能源消耗、资源保障三大方面着手,尝试提出了29项具体指标,并以我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对评价指标的实践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背景下,如何发展环鄱阳湖生态经济,促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当前乃至今后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地税工作职能,对发展环鄱阳湖生态经济的认识、思路、地税政策以及服务和支持措施提出了看法和建议,以期为促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之借鉴。  相似文献   

11.
低碳旅游是当今旅游发展的趋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低碳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途径选择。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低碳旅游发展应着力实现政策理念“生态化”、企业管理“足迹化”、社会参与“普遍化”。  相似文献   

1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水兰 《特区经济》2011,(1):206-207
鄱阳湖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湖,是世界的"生命湖泊"。本文论述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性,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已一年有余,樟树市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区内38个县市之一,生物产业、化工产业的两个基地被列入了规划重点建设,这是樟树市实现跨跃发展的一个重大历史机遇。只要抢抓机遇,主动策应,全面对接,积极融入,就一定能把樟  相似文献   

14.
本期推介     
《老区建设》2012,(10):1
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运用政府和市场手段调节生态保护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关系的公共制度。生态补偿机制的缺失是导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生态补偿机制构建是未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环节。江西东华理工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涂晓玲,在《建立和完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研  相似文献   

15.
一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范围覆盖了全省38个县(市、区),国土面积5.12万平方公里。该区以江西30%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省近50%的人口,创造了全省60%的经济总量。而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近一周年之际,2010年11月19-21日江西省以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目标,  相似文献   

16.
罗洁  周明 《老区建设》2012,(Z1):10-1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能源太阳能光伏产业在国内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先发优势,基本形成从硅料、硅片到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组件、配套产品及终端应用产品的完整产业链。然而在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少潜在风险,通过从政策导向、产业整合、重大项目建设、融资渠道、光伏发电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建议,对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如何发挥区域内旅游业的竞争优势,促进整个经济区健康发展,成为很多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借助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从旅游资源要素、旅游需求潜力、旅游产业竞争、旅游支持产业、机会、政府政策这六个方面,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业的竞争优势,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业未来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罗贤勇 《老区建设》2014,(22):36-38
目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存在森林植防护效益低下、湿地植被退化加剧、土地沙化呈递增态势、水质污染日益增加等生态环境问题,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立法、司法以及执法三个方面进行积极思考,提出相关的法律应对策略,以期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龙明 《老区建设》2011,(20):11-1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国家长期发展战略,是以生态与经济为发展轴心,推动鄱阳湖区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长远发展,本调研组以新干县为例,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建设生态经济的优势与劣势。新干县具有一定的产业区位优势,工农业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在生态经济建设上还存在不足,如经济结构不合理,粗放型发展方式,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态环境遭破坏等等。针对以上这些的问题,本调研组通过实地考察,认真研究分析了当地基本情况,并提出了相关的合理对策,这对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持续性发展,带动整个江西生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查启利 《老区建设》2010,(21):34-36
发展低碳经济是引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新模式。在全省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动员大会上,省委书记苏荣强调,要加快发展以低碳经济为主导的生态产业,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培育现代服务业,打造绿色家园,使生态环境优势变成不可多得、不可替代的发展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的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