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锋 《民营科技》2014,(2):288-288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乡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一体化,是缩小当前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以下对新余市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探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从资源配置、宏观调控、政策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新余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推动城乡共同繁荣的根本举措.本文深刻分析秦皇岛市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问题,提出提高干群思想认识、制定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管理体制、推进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等措施,推进秦皇岛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3.
王朝华 《经济界》2013,(1):51-56
北京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实现途径:制定城乡融合的发展规划,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构建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构建公共资源一体化的均衡配置机制;建立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市场整合、实现资源自由流动;构建统筹城乡的新型社会管理体系;理顺利益分配机制、开创城乡结合部改造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刘效民  韦秀远 《民营科技》2009,(12):143-143
城乡一体化又称城乡融合,是指在社会发展战略上把城市、农村视为一个整体,使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城乡差别逐渐消失最终融为一体的过程。随着黑龙江北大荒垦区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民非农化、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势在必然。拟对垦区城乡一体化跨越发展等相关理论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流通产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支撑产业,是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有效途径。在介绍流通产业特性的同时,从城乡空间布局、市场、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就业六个方面分析流通产业对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流通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我国区域化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提高。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以更加开放的思想走全方位开放的路子,充分发挥乡镇企业对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产业支撑作用。现结合各个地区产业的发展规划,在着力提高城乡一体化配套能力建设、促进乡镇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等问题上谈些笔者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城乡一体化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历史意义、目的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  相似文献   

8.
统筹城乡发展是为了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产业的特殊属性,使得统筹产业与统筹城乡发展之间具有内在必然联系.通过统筹城乡产业,建立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载体,以产业纽带从根本上联结城市和乡村,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2005年以来,济源市坚持用城乡一体化统揽经济社会发展,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工作重点,按照"关键抓发展、重点抓农村、核心抓统筹"的战略思路,以推进"三个集中"实现"四个加快"为途径,进行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改革试验。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总结和梳理了济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并进一步分析和探讨了济源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现实困难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一、领悟政策,充分认识和理解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市委政府的重大决策,是高新产业科学发展的重大机遇,是雷锋镇区域统筹的重大选择。一是要在认识上统一:解决"高新产业发展,搞城  相似文献   

11.
李泉 《企业活力》2013,(3):101-106
反思和检讨中国城乡发展的实践不难发现,中国城乡发展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仍然存在城市发展模式粗放、城乡区域空间结构不尽合理、城市要素集中度与发展效率不高、城乡二元体制结构矛盾突出、城乡统一市场体系尚未建立、城乡基础设施发展与公共服务不均衡、乡村综合竞争力薄弱、城乡社会管理创新与社区治理难度大、城乡区域人口与资源环境约束问题凸显等不适应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求的诸多问题。面对新时期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环境变化,中国必须更加重视发挥城镇(群)与新城区成长的辐射拉动作用,更加强调新农村建设的内生驱动特征与产业化组织化进程,明确不同类型区域新型城乡形态的特殊发展状态及其对于不同区域城乡一体化顺利推进的趋势性重构作用,进而以科学支撑机制与多元制度创新体系,着力构建新型城乡形态,彻底改变城乡二元体制结构,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2.
李秉龙 《数据》2011,(3):1-1
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北京市明确提出要在全国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无论是提出"城乡统筹发展"还是"城乡一体化",都是基于城市与农村的发展不可割裂这一要点而考虑的。城乡统筹发展主要是一种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使用统筹的思想来指导发展的实践,它强调的是过程;而城乡一体化更多的是被作为一种长远的奋斗目标,是城市化过程中的终极目标和一种城乡关系的选择,它强调的是城乡融合的结果,需要在城市化进入到高级阶段后方能作为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明确方向。  相似文献   

13.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解决"三农"问题、破解二元结构,推进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公共财政是政府履行职能和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和职责。本报告从宏观和战略的高度,深入论述了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大战略意义,系统归纳了新世纪以来国家财政支持城乡一体化的主要政策及其成效,客观揭示了当前中国城乡一体化面临的若干主要矛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近期运用财政政策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思路。本报告的主要政策建议:一是政府基础设施投资要向农村倾斜;二是着力完善农业支持政策;三是建立与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流动和转移的新型制度政策框架;四是创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4.
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两大核心驱动机制,如何更好地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和发挥政府统揽全局的主导作用,是未来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核心。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特殊社会历史背景决定了必须协调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决定性作用,解决公平和效率问题。站在新的起点上审视城乡一体化发展,政府必须更加尊重客观经济规律,调适相关制度安排,统筹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从而拓展市场经济内在运行机制发挥作用的空间,促进城乡要素自由、平等交换,发挥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同时,要均衡配置城乡公共资源,一体化城乡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5.
张新华  李红 《企业导报》2012,(3):105-106
城乡二元经济格局的调整已经成为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现代物流业的兴起,已经成为产业格局调整中的重要一环,在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区域物流的发展有了新的发展契机。文章对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内涵与背景进行介绍,并分析在这种环境下如何实现城乡区域物流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新时期解决城乡问题的发展战略,如何正确地理解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内涵,采取何种途径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成为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城乡一体化本质上是新型城镇化,是从城乡统筹的角度推进城镇化的发展与再发展的过程,就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看,城乡一体化的任务重在乡村城镇化,应以现代农业为产业依托,以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为空间载体实施乡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姜福 《活力》2011,(1):14-15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北安市按照中央、省关于加快构建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先导,探索实践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农民转向城镇和新社区:城镇和农垦森工带动“双转双带”模式,找到一条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有效路径,加速打造全省城乡一体化先导区。  相似文献   

18.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不断深入和推进,物质资本、技术资本、人力资本、制度资本的完善势在必行,其中对制度资本的建立和完善犹为迫切.本文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服务业和乡镇企业以及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方面阐述城乡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9.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生产力水平或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这为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务之急,就是要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20.
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出路在哪里?在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是日前召开的湖南省农村工作会议着重强调的一个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