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子政务是指公共管理组织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等进行办公、管理以及为社会提供各种公共服务的一种治理方式。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环节,是政府信息化的核心与必然选择。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涉及政府管理、决策、服务等各个方面,其中包括不少涉及国家安全的重要信息和机密信息,而电子政务系统是搭建在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网络平台之上,由于互联网安全性的先天不足以及其他因素使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应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必须首先考虑信息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信宽带业务等增值服务的不断普及和拓展,移动通信网络逐渐由2G向3G过渡.互联网应用曰益普及且技术日益进步,通信产业链的内含和外延在不断扩大。传统的封闭性的、相对静态的产业价值链缺陷表现得越来越明显,逐渐成为电信业发展的绊脚石,构建新的动态通信产业价值链成为大势所趋。近日召开的北京邮电大学SK电  相似文献   

3.
张力军 《当代通信》2004,(23):26-29
十多年来,互联网快速发展已遍及世界各个角落,互联网正在以强劲技术和市场动力发展成为世界公共统一的通信大平台。互联网不仅为人们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服务,而且将为人们提供电信级质量的语音、视频和多媒体通信服务。  相似文献   

4.
姚群峰 《当代通信》2005,(17):48-49
宽带应用是基于宽带互联网的增值服务的统称,较之窄带应用,宽带应用具有互动性、多媒体性、个性化等特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宽带接入的普及,宽带应用取得了较大发展,产业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宽带应用将逐渐成为互联网产业的主导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随着移动电话的迅速普及和互联网的急剧扩展,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的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一样,无线互联网正在席卷全球,形成了移动通信产业又一个热潮,本主要简介了目前国内外在无线互联网业务及相关技术及产品的开发现状。  相似文献   

6.
随着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以及智能终端的普及,移动通信网和互联网正在逐渐走向融合。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形态,移动互联网不仅仅是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络的简单相加,而是两者的有机结合,并正在尝试在媒体传播、信息服务、电子商务、广告服务、教育学习、生活娱乐等平台上实现新的突破。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增加,移动互联网已成为未来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必将继承部分原有互联网的优势并加以发展,传统互联网商业模式将被打破,新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正在形成。对于移动运营商、手机制造商、软件提供商来说,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只有把握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并谋求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  相似文献   

7.
网闸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和启 《当代通信》2004,(22):64-65
随着互联网二黑客病毒泛滥、信息恐怖、计算机犯罪等威胁日益严重,防火墙的攻破率不断上升.在政府、军队,生业等领域,由于核心部门的信息安全关系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因此迫切需要比传统产品更为可靠的技术防护措施。物理隔离网闸最早出现在美国、以色列等国家的军方.用以解决涉密阿网络与公共网络连接时的安全。在电子政务建设  相似文献   

8.
臻琰 《当代通信》2005,(5):46-46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家庭上网工程”的快速推进,以ADSL、以太网等多种技术为代表宽带网络迅速延伸,进入千家万户。业务迅速发展,服务问题也成为热点。某省电信公司2004年全年涉及宽带服务的比例达到18%。某市通信管理局2005年用户满意度指数测评表明,互联网宽带接入业务用户满意指数低于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业务。笔以为,当前的宽带服务至少存在以下五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瞿雷达 《中国邮政》2011,(10):51-51
电子商务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服务和资讯,同时,也让企业竞争的主战场转移到了手机、iPad、无线上网本等移动终端的客户接触界面上。打造更加人性化的客户接触界面,已成为企业成功抢占市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我国已经成为互联网应用大国。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如何加强互联网环境下个人信息的保护,是互联网发展和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互联网、广电网、通信网之间的产业边界逐渐变得模糊,融合发展成为新的产业形态(如互联网电视)。更多的产业融合必将对原有产业边界的界定和市场结构产生较大冲击:三网融合使互联网、广电网在产品或服务的提供上越来越趋同,加剧了互联网与广电网之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电信建设》2002,14(8):54-54
互联网和电话普及率的快速提高,已使众多运营商在国家骨干网上大量地使用波分复用技术以减轻日益增加的带宽压力。例如中国电信省际干线的平均带宽已超过了10Gbps。另一方面,随着xDSL.线缆调制解调器以及高速吉比特以太网等宽带接入技术的日益普及,终端用户的接入速率正迅速地从过去的几十kbps量级向Mbps量级演进。相比之下,以2.5Gbps及以下速率的SDH环为主的城域网,逐步成了全网的瓶颈区。  相似文献   

13.
随着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一战略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全社会信息化意识普遍增强,推进信息化的积极性显著提高,信息化推进工作也更加务实。国民经济各领域推广应用信息技术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这其中就包括电子政务。国信办日前公布的2004年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显示,去年电子政务实现稳步推进,社会服务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重点电子政务工程和信息系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财政、金融、工商、税务、海关、外贸等政府管理部门加强监管和提高工作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建设,政务信息公开、跨部门信息共享等方面,电子政务都实现了突破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公钥基础设施,即利用公钥理论和技术建立的提供安全服务的基础设施。PKI技术是重要的信息安全技术,也是解决电子政务、电子党务和电子商务安全的关键和基础技术。由于通过网络进行的电子政务、电子党务和电子商务等活动很少进行直接的物理接触,因而使得用电子方式验证信任关系变得至关重要。而PKI技术恰好是  相似文献   

15.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更为便捷的电子支付、移动支付成为大势所趋,移动电子商务市场逐濑成为信息服务行业新的增长点.成为各大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竞相争夺的蓝海市场。今年5月27日。谷歌联合花旗银行Citi、信用卡机构MasterCard、支付机构First Data以及电信运营商Sprint发布了使用手机结合NFC进场通信技术的移动支付产品Google Wallet.  相似文献   

16.
通过信息化手段让人民群众得实惠,是通信企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中国移动河南公司洛阳分公司通过打造“数字洛阳”,在提升竞争力的同时,充分让移动信息化惠及民生。分公司先后为金融、税务、工商、公安、学校、农林等行业开发了“政务通”、“企信通”、“银信通”、“税信通”、“校讯通”、“农信通”、“警务通”等一系列移动信息化产品,移动0A、移动ERP、电子政务平台和公共信息服务提醒等业务促进了企业信息化、政务信息化和生活信息化的发展,引发人们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7.
魏梓栋 《当代通信》2005,(23):22-23
IPTV,又称为交互式网络电视.集互联网、多媒体、计算机、通信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通过互联同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数字媒体服务的崭新技术,它的鲜明特点是能非常灵活的根据用户的需求配置,服务具有个性化的特点,能实现信息选择的超时控制性.具有超强的交互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邮政》2009,(9):39-40
“税邮通”账单业务是福建省福州市邮政局为地税推出的一项文书寄递服务项目,是税邮全面合作框架协议中的重要内容。该业务借助邮政投递网络,将企业纳税申报催缴、涉税受理等文书迅速、准确地送达纳税人,并进行回执回收,属于双挂号业务。挖掘客户潜在需求早在2006年,福州局就和当地地税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由福州局提供全市个人完税证明的寄递服务。通过几年来的合作,地税局对福州局的优质服务、邮政的百年品牌信赖有加,为“税邮通”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薛兴华 《当代通信》2005,(17):30-31
随着手机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信息传播和作品发表的方式及途径已成为主流,网络著作权保护问题开始凸现,手机和互联网业务活动使用未经授权的他人作品、链接他人网站、网页、网络原创作品下载和转载等侵权行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保护手机和互联网的音乐作品、音像制品等著作权、加强网络著作权保护的相关对策已经成为电信增值服务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为用户提供电子化的服务已逐渐成为各运营商的重要战略。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顺应时代潮流和用户消费模式的变化,遵循电子商务和电子渠道的自然规律,提高销售效率和客户满意度、忠诚度,成为各运营商电子渠道规划与拓展关注的重点。电子渠道是在移动互联网兴起、用户消费逐渐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后,为满足客户随时随地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